创建积极的课堂教学

2009-09-30 05:25潘明广
新课程·上旬 2009年22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师生关系个体

潘明广

一、课改形势下的新要求

现代意义上的积极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育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品质进行扩展和培育,这是一种对教育进行重新定位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观念。传统意义上的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只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具体方法,其最终目标还是以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或缺点为核心。积极教育则是一种内涵更丰富的教育理念,它把立足点放在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上,致力于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这既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和颂扬,更是对人性的理智理解。

积极是人类固有的一种重要本性,人的心灵中有着天生的积极种子,而这些种子能否顺利发芽生长,还要依赖后天的其他条件。这就如农民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否生长发育,除了依赖种子本身的特性之外,还要有适宜的环境气候和后天的精心照料——浇水施肥。人类心灵中的积极种子同样依赖人生活的环境,依赖社会和我们的精心培育。

积极的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存在一种必然性:当社会处于稳定、繁荣的和平时代时,这个社会的文化特别关注创造性、良好道德品质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条件等一些个人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品质。反过来,社会关注积极品质又会进一步大大促进社会本身的繁荣和发展,二者之间互为因果。

二、创建积极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关系的调适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意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体现促进性、启发性、情感性、反馈性。要建立一个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能有积极性、主动性,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基本条件,或者是根本的条件,因为师生关系是一个潜在的课程,不在课程表上,是无形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民主的、平等的、团结的,更是有情感上的亲密关系。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对话互动”则是成功的师生关系模式,要求“当事人”处于“平等的网络中”,都作为主体而存在,没有权威,只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的声音。

三、创建积极的课堂情绪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的“积极情绪的扩建理论”指出,在积极情绪条件作用下,人就会有多种行为(或思想)选择,或甚至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行为、新思想。反过来,当个体能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高兴的情绪时,它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又会更深刻、更彻底,这本身又会促使个体不断地去创造条件复制这种积极情绪体验。老师们逐步相信,教学活动只有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打破负情绪与学业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探索如何运用整体的教育措施来保证教学的充足动力和学生的积极情绪状态,探索如何利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来促进教育教学,保证学生的成功与生动全面的发展。教学工作是双边的活动,教师也要有积极情绪的体验,才可创造性开展工作,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要能做到满意地体会过去、快乐地感受现在和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保护好孩子的高希望就是保护好了孩子光明的未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帮助个体确立合适的愿望目标;二是有意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三是发展个体的各种策略,主要是寻求达到目标途径的策略、应对生活障碍的策略等。

四、创建积极的人格

心理学指出:心理享受类积极体验常常与个体的创造和创新相关联,因而其更具有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也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幸福感的产生,积极人格的培养要以增加个体的心理享受类积极体验为核心。教师应关注是什么导致学生在某一时刻比另外一个时刻感觉更好,通过这种比较,寻找到影响积极体验的各种因素,把这些因素分成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学生追求积极的内在动机因素,另一个是外部的环境。更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尊严。

五、创建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积极的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积极的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六、创建积极的学习方法

改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七、展望

创建积极的课堂教学充分体验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积极人性论提倡者,它消解了传统教育的不足,真正恢复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生活得幸福,体现了教育意义上的博爱。积极的课堂不是把人的优点当作是克服其缺点的工具,而是把培育学生的优点作为教育本身的根本目标。课堂中的积极教学一方面注重对普通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更要对优秀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学习得更幸福也是积极教育的一大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师生关系个体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