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不简单》

2009-10-15 06:14李娜娜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7期
关键词:阿凡提才华本课

李娜娜

“简约,不简单”这是一句广告语,当第一次听到这句广告语时我就想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用“简约,不简单”来形容我们音乐课堂的导入教学最帖切不过了。好的导入要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心理与情感,能设疑、激趣,深深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既要简约又要有效果。谓之:不简单。同样的课为什么教学效果会不一样?我认为课的导入环节很重要。

1.案例描述

1.1第一节课

(1)猜谜语(一分钟)

师:请大家来猜谜。(一分钟)

(2)天山、雪莲、葡萄干、哈密瓜、羊肉串-打一地名(新疆)

(3)聪明、风趣、幽默,民间流传许多关于他和地主老爷的故事,他是智慧的化身、欢乐的化身-打一人名(阿凡提)

1.1.2介绍“阿凡提”(1、2环节三分钟)

(1)谁来说说“阿凡提”的形象?(络腮胡、

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出示课件(动画片中的阿凡提)

(2)师介绍:“阿凡提”意思是-智者、老师或先生,是个尊称。阿凡提的故事是最出色的民间创作故事之一,阿凡提已经被列入“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

(3)这么可爱的阿凡提,请同学们用一个有特色的节奏并配上动作来表现他,请在黑板上选择节奏型-进入节奏教学(解决本课的重点)

整个导入环节用时不到5分钟,但是已经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1.2第二节课

1.2.1组织教学

部分学生拿打击乐器(都是学校管乐队中学习打击乐器的学生)敲着整齐的节奏,其他学生随着节奏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教室。

1.2.2猜猜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学生敲出不同的鼓点节奏—老师用舞蹈来表现

(1)藏族—说说藏族舞蹈与节奏的特征。

(2)朝鲜族—说说朝鲜族的舞蹈与节奏特征。

(3)汉族秧歌—说说秧歌的特征,你在什么时候见过?

(4)蒙族—说说这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又什么特色?

(5)维族—说说维族的舞蹈的特色,节奏的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切分音节奏—进入到节奏的学习。

这一节课的导入用了10多分钟,由于导入环节时间过长,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时间感觉紧张,最终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在下面学习歌曲的环节中学生迟迟进入不了状态。

2.案例评析

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导入设计,最后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在这一课的导入环节中,两位老师都颇费心机,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都想让音乐课堂更精彩。本课的重点都是节奏,两位老师都在怎样让学生把握节奏上下足了功夫。

第一节课:阿凡提是孩子们比较熟悉、非常喜欢的人物形象。所以,一上课教师就采用谜语的方式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加上学生对阿凡提的了解,与老师的介绍,一个活生生的,风趣、幽默、智慧的阿凡提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时学生参与学习的兴奋点已达到了一个高潮,让他们自己选择节奏来表现阿凡提,并配以动作,学生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一个女生用“动脖”的舞蹈动作表现阿凡提风趣、幽默的性格,另一位同学立刻想到了切分节奏,趁机进行节奏的学习,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可谓水到渠成,取得良好的效果。看似简约的导入环节,里面还蕴藏着很深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课,刚上课感觉课堂很有气氛,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学生敲得好、老师跳得也很好。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上可谓精心设计,既展示学生的才华,又展示教师的舞蹈功底。学生们一直在欣赏老师优美的舞姿,但对于老师的提问很茫然,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自问自答。无可厚非的是,在老师优美的舞姿中,孩子们也得到了美的感受。但是,这是一节唱歌课,不是舞蹈课。

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们在热热闹闹的环境中一下投入到安静的知识学习,是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如果教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不好,学生的兴奋点很快就会降低,会大大地降低学习的效率。这一节课,导入的最后也是进入到节奏的学习,但是老师前面给的各民族节奏型太多了,学生们反而觉得无所适从。

3.对导入环节的感悟与体会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第一节课的导入简约,

但更实用有效。第二节课,丰富、热闹,但花儿不实。思考两节课的教学,对导入教学的设计有了几点新的感悟与体会。

3.1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喧宾夺主;严格地掌握好时间,是优质教学的保证。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导入环节千万不要做无用功,跟本课的知识无关的一定要精简。比如第二节课,敲锣打鼓地进入教室(放下乐器后,学生们都坐好了大约三分钟),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既浪费了时间,又感觉喧宾夺主。还有,教师的语言要精炼、有艺术性,教师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很多教师,一进教室开始就喋喋不休,什么坐好、手背好、腰挺直、认真听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常规教学,没有必要在导入环节反复进行重复。

3.2导入内容一定要为本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导入,就是为我们一节课教学服务的,千万不能盲目。第二节课中,老师跳了那么多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干嘛用呢?蒙族、藏族、朝鲜族、汉族秧歌等跟本课的知识内容都没有关系。我们不能因为涉及到少数民族就把56个民族都加进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要千方百计地解决重难点,达到你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学到知识技能,有所收获。所以导入环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导入,一是让孩子们能很快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二是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内容产生欲望与期待;三是引导学生尽快地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

3.3短小精悍,简单有效;很多教师认为,音乐课的导入环节就应该是越热闹、越花哨越好,好像这样才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学生就会喜欢音乐课,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实不尽然,一定要注重有效性,针对你自己的这节课是否真的有效,如果无效,还不如没有。直接进入主题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很多老师的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也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4导入环节不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越来越发现一种现象,就是音乐教师们总喜欢在导入环节中展示以下自己的才华,会跳的舞一段、会唱的唱一段、会乐器的奏一段……。我想教师们一是想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二是运用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现在的情形是:不管是什么样的课,教师们总能见缝插针地找到施展才华的缝隙。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才华、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可非议。但是才华不能滥用,用好了是点睛之笔;用不好,画蛇添足。第二节课如果教师只展示维族的舞蹈,再教学生一两个维族舞蹈动作,从中挖掘维族音乐节奏的特色,既简约,又展示了自己的舞蹈才华,还大大地节省了时间。所以导入环节一定要精心设计、不露痕迹,让你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感到,没有你的才华这节课就会逊色不少。

导入的内容是为音乐教学作好知识的辅垫和心理准备,它几乎是每种音乐课型必有的环节,但它不是教学的重点。导入应力求精悍,点到为止,恰如其分地把课堂气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些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导入,只能使学生放纵情感,偏离正常思维,从而导致偏离正常的教学秩序,大大降低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导入的环节我们要力求做到-“简约-不简单”。

猜你喜欢
阿凡提才华本课
聪明的阿凡提
解析21年新高考Ⅰ卷第19题的六个视角
我攒了一年的才华,都用在了年终总结上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阿凡提的故事之再次吃亏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阿凡提巧装盘子
《阿凡提测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