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管理信息化创新助推中小企业练好内功

2009-10-19 09:07李兆熙
经济 2009年9期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信息

李兆熙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中国企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化指标体系和科学评价信息化水平的工作要求,在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从2003年起,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面向全国最大的数千家企业,连续5年开展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调查工作,并发布“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和测评结果。调查推出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创新和科学发展的优秀企业代表。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测评结果显示,2007年入选信息化500强的企业收入大幅度提高,从2003年的3.45万亿元上升到8.91万亿元。5年来提高到相当于GDP30%左右的水平。这些率先实现信息化的企业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带动力量,信息化正融入国民经济的支柱性骨干企业。

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有的企业甚至需要从铺设局域网开始做起;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创新的意义和加强实际应用

第一,企业开展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在开展信息化过程中,利用它得到的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销售信息等,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

第二,企业开展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但是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

第三,企业开展信息化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主要表现在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两个方面。一些企业现在已经开始提倡“无纸化办公”,这种办公方式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给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体制。

第四,企业开展信息化不仅节约了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更使企业内部管理结构趋于扁平化。首先,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以及原始信息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的时间大大缩短。其次,由于信息化的这种管理上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和谐关系。

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引导与政策支持相结合

第一,企业要加强内部人员的培养。包括对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与系统使用人员的培养,其中,前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开发的成败,而后者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败。企业要通过内部培训等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第二,可以利用现有院校和社会资源建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

第三,扶持建立信息服务机构。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一起,把地方上和行业内有技术、有能力、愿意为企业服务的信息机构组织起来,形成信息服务体系,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对加速行业信息化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政府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围绕“构建一个平台”、“完善一个体系”的工作目标,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政府还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强化纵向职能部门的联动互动,形成共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继续加大投入,通过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国家领导人主持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抓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提高互联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把信息化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正在起草的“十二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即将对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包括:

全方位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企业价值和竞争力

第一,树立全方位创新和持续创新观念。以提升企业价值与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企业科技情报、经济情报和市场情报工作,系统规划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创新投入,抓好对重点创新项目的领导。开展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有条件地参与标准创新。

第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完善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和创新管理、创新激励等制度。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夯实创新基础。开展产学研结合,整合企业内外智力,构建多赢机制。强化商业秘密观念,加强企业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三,采用先进方法与工具。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采用先进研究开发方法与工具,如并行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模拟仿真系统等。积极建设学习型组织,普及创新知识,创建知识管理平台,提升知识显性化和知识共享水平。

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第一,树立信息化战略思想。明确目标,全面规划。搞好组织动员、沟通协调,争取全员理解和参与。加大投入,搞好选型,重点突破,系统运用,及时升级。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开发商务智能,提升决策支持功能,保证信息安全。

第二,完善信息化组织体系。最高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建设,设立CIO,搞好流程再造、组织调整,加强员工培训。

第三,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提高信息采集的系统性、及时性与准确性;做好各信息子系统的标准对接工作。

以信息革命为背景的新经济已走上产业化、商业化的大道,给我们展现了十分美好的前景。我国已经充分估计到信息化和新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把推进国民社会信息化放到了优先位置。以信息技术武装企业,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升级、实现工业化,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实现了20年的持续增长,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将为中国工业化的加速实现注入新的活力。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的中小企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快速完善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可以预见,以信息化武装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中国可以获得工业化和信息化双重动力,推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十二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起草组成员)

猜你喜欢
工业化信息化信息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