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满三晋

2009-10-19 09:07邢章萍
经济 2009年9期
关键词:山西省造林山西

邢章萍

坚持山上治本, 突出身边增绿,山西省每年以400-500万亩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目前已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增长幅度最大的省区之一

在山西,总会听到这样的话:“在山西栽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

的确,山西省植树造林难度非常大:十年九旱,降雨稀少,干石山、黄土丘陵、盐碱地随处可见,加之山高坡陡。

但是,近日,山西省却捧回了一个奖杯。这是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的 “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山西省林业厅厅长耿怀英告诉《经济》:“通过大力实施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同步推进的林业发展战略,大搞植树造林,林业生态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生态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组数字反映了山西省造林绿化的成果:“十一五”以来,全省完成造林1749万亩,平均每年造林400-500万亩;完成通道绿化2.58万公里,在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国道省道基本建成防护林带。全省森林面积3316万亩,森林覆盖率14.12%,比新中国成立之初提高11.72个百分点。

目前,山西省已经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增长幅度最大的省区之一。

大决心 、大投入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希望之基在于林,”一句话道出了山西省的实情。山西现有4000多万亩荒山需要绿化,25%的土地面临风沙危害,沙化土地面积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5%和69%,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

作为全国的能源化工基地,大量开采煤炭资源在保障国家建设的同时,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极为脆弱。改善生态、治理环境,是山西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改善生态,必须发展林业、大搞造林绿化。多年来,山西一直把山区作为造林绿化的主战场。

“但面对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现状,小抓、慢抓、一般化地抓造林绿化,无济于事。”耿怀英说。

从2006年开始,山西省委、省政府着眼长远发展,提出了“山上治本”和“身边增绿”同步推进的林业发展战略,下决心推进造林绿化。在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全方位实施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庄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汾河流域绿化、石太高速铁路绿化、平原林业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等省级造林绿化十大工程。省委、省政府将造林绿化六大工程拓展为十大工程,表现出加强生态建设的坚强决心。

现在在山西,造林绿化不再像过去只是林业部门的事,而成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各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造林绿化,涌现出一大批“造林书记”、“造林市(县)长”。

各地造林投入也逐年加大。“十一五”以来,山西省每年用于林业建设资金突破50亿元。2008年全省林业总投资达到62.7亿元,是“十五”期末林业投资的3.3倍。2009年前7个月达到48.34亿元。2008年全省有近一半的县林业投资超过千万元,长治市近一年已投入林业资金11.8亿元。

另外,企业和民间资金也纷纷投向绿化,全社会支持参与造林绿化的氛围日渐浓厚。据统计,资源型企业目前已拿出20多亿元,完成造林50多万亩。全省民营造林面积达1600多万亩。

科学绿化

山西的造林绿化,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做保障。

事实上,山西省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过去的做法不尊重科学,或“重种不重管”,或“重山不重原”,形成了“多年栽树不见林”的尴尬。

据耿怀英介绍,在这次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中,山西省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理念,坚持科学态度,讲求科学方法,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为目标,在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造管并重,封育结合,大力推进工程造林,还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的功能作用。在大力推进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全方位实施省级造林工程,高标准抓好“2+10”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不断壮大以干果经济林为重点的富民工程。以大工程带动,推进造林绿化向纵深发展。容器育苗造林,径流林业整地和近自然林业混交造林等实用技术的应用,成为造林大军应对恶劣气候,确保成活率、保存率的制胜法宝。省政府颁布了封山禁牧令,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封山育林。

并且,各地积极探索和创新造林绿化新机制,专业队伍造林已成为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的主要方式,工程招投标、监理和验收报账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推行。在企业参与上,大力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的做法,积极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投资造林。

“在山西栽一棵树,

比养一个娃还难!”

山西的造林绿化,环境苦、条件差,如果没有精神鼓舞,困难面前很可能打退堂鼓。据了解,在造林绿化过程中,山西省干部群众坚持有条件要造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林。

气候干旱,就靠肩扛手提,一棵一棵树地浇水;干石山区石头多,就爆破整地,客土造林;盐碱地寸草不生,就挖沟排碱、大水压碱……可以说,在环境艰苦的地方,每一寸绿色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奇迹。

60年来,朔州市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植树造林,靠着“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硬是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

长治市平顺县以“资金不足精神补、条件不足技术补”的决心,在荒山干旱、阳坡土壤瘠薄的条件下,利用容器苗造林、大鱼鳞坑整地、挖石垒坑、客土栽植、石片整穴覆盖等技术,凭着“种活一棵,不愁一坡”的执着,硬是在石头缝里种出满山森林。十年绿化荒山40多万亩,全县人工林面积达到106万亩。壶关县动员人民群众挖起石头栽树,垒起石头护林,三十年来,在干石山上营造起了近百万亩郁郁葱葱的人工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近些年来,全县男女老少,用“一包方便面,一米防护墙”的精神,就地取石,筑墙护林,垒起了1.5米高、10000多华里长的森林防护墙,创造了基尼斯世界纪录。

猜你喜欢
山西省造林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