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当代美术的发展

2009-10-19 09:07
南方文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画派漓江广西

谢 麟

1949年前广西现代美术还没形成基本形态,因此,1949—2009年是广西现当代美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和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美术事业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作为广西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构架。经过六十年的风雨兼程,广西美术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走向辉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回顾这个时期广西美术发展的轨迹,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广西现当代美术形态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一、与共和国成长的广西现代美术

(1949—1959)

广西现代美术的胚型应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和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1932年在南宁成立的广西美术会应算广西近现代最早成立的美术组织,会员二十余人。1936年随广西省会迁往桂林。1937年“广西版画研究会”成立。桂林抗战文化城时期,云集到桂林的美术家如徐悲鸿、张安治、丰子恺、叶浅予、李桦、黄新波等,以及在桂林开展的抗战美术活动,对广西现代美术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美术教育。广西早期美术创作以传统中国画为主,没有美术教育机构。西画的大量引进以及以西方美术教育为体系的美术教育院校成立,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榕门美专(前身为桂林美术专科学院)及这两者合并后的广西艺术专科学校,还有阳太阳先生创办的初阳美术学院,为广西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为广西现代美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马万里、张家瑶、钟惠若、张在民(惠民)、徐杰民、帅楚坚、林半觉、阳太阳等广西美术家、教育家成为这个时期广西美术的代表人物和广西现代美术的奠基人。

新中国成立伊始,新美术在对群众宣传教育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美术工作者投入到各种运动的热潮中,美术成为共和国新的政治形态的有力宣传形式。1950年举办了两次活动,一是国庆街头漫画展,二是在桂林举办了赴苏(联)中国美展广西送选作品预展。国庆街头漫画展在南宁展出,共展出一百幅以宣传政治为主题的漫画作品,如《帝国主义的归宿》、《彻底肃清反动势力》、《组织民兵保卫田园》、《人民当家作主人》等。漫画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与木刻艺术一起成为主要的革命宣传工具,在共和国成立初期,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化宣传中,同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广西现代美术以和社会变革紧密相连的方式参与社会发展并同步成长的状态,这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需要。

1951年,广西省文联美术部主办的广西省美术作品观摩会,共展出国画、油画、木刻、水彩画、招贴画、年华、连环画、雕塑、图案、民间剪纸作品共二百多件。这是首次对广西1949年以来美术创作成绩和创作队伍的总结和检阅。陈更新在《广西新美术在成长中》专文评论了这次画展:“这个观摩会,一方面作为我们美术庆祝国庆的礼物,一方面作为检阅广西自解放以来的美术创作成绩,及评选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观摩会,意义是很重大的。从这次观摩会中,看到了我们广西美术工作者在反映广西人民新的生活,新的社会活动,生产建设和各种战线上已有了不少成绩。这些成绩使我们对广西美术工作者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与建设新美术的前途,充满喜悦和希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美术——“新美术”已进入有组织管理和活动,与广西解放初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阶段。美术创作为人民服务,为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新美术”的职责。因宣传工作和各种政治活动的需要,整个50年代,广西美术创作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运动开展,这一时期墙报画、壁画、宣传招贴画、漫画等美术形式运用广泛,还有参加各种展览会的美术作品,构成了广西“新美术”的整体面貌。

广西省文联美术工作委员会是广西1949年后最早的美术管理机构,和后来的广西省美术工作室,先后组织了大量的展览活动。1958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区美术工作会议,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八十八人,包括了汉、壮、侗、苗、傣等民族)。自此,广西美术事业有了组织机构保障,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广西美术事业发展,使广西现代美术发展的早期在条件艰难的情况得以健康发展。1958年广西艺专恢复,1960年改名为广西艺术学院,为广西美术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0年代广西美术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形成了广西现代美术的早期形态,产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对未来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郭铭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第一任主席,他和陈烟桥、陈更新、郭龄等作为广西美术机构的领导,为早期广西现代美术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阳太阳先生1951年从华南文学院回广西接任广西艺专校长,1953年广西艺专合并到中南美专,他赴武汉任副校长。1958年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1959年回广西艺术学院任美术系主任,为广西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期间他创作的《人民热爱毛主席》、《漓江木排》、《武昌造船厂的建设》等,特别是《漓江木排》入选全国美展后参加苏联国际青年艺术节并获“造型艺术奖”,在当时及后来对全国和广西美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59年他提出创立“漓江画派”的学术主张。

50年代的广西美术事业,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发展,并形成了基本的创作队伍和整体的创作形态,为广西现代美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时期,虽然美术为政治服务,但新的社会形态和高涨的精神情绪,使广西广大的美术工作者以真诚、朴素的阶级情感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作品在表现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呈现出朴实艺术面貌和追求,表现了时代的风貌与特征。

二、百花齐放与单一的政治图式

(1960—1970)

60年代初,广西美术在50年代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种突破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的成立后,使广西美术事业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和促进。美协广西分会不但在管理上,更重要的是在创作组织和创作思想的引导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美协每年一到两次的大型画展,给画家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创作的积极性和艺术水平。三是从省外到广西工作的著名画家和美术工作者对广西美术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对比50年代,这些展览活动更专题,更专业性了。已经从完全配合政治运动转到相对学术性的轨道上,这是一个很好的转换和开始。画家们也开始遵循艺术规律创作,在艺术性和政治主题上寻找切合点。这是广西现代美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作品相继问世,使广西美术创作开始在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马万里、黄独锋、凃克、孙见光、刘宇一、杨启鸿、邵伟尧、周楷等一批美术家到广西工作,给广西美术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全面地提高了广西美术创作的整体水平。加上50年代广西的创作骨干,如陈烟桥、阳太阳、陆田、朱培均、陈更新、曾日文、徐杰民、张家瑶、帅础坚、龙廷坝、钟惠若、叶侣梅、易琼、姚秦、韦宣芳、莫士光、、陈素春、莫更原、雷时康以及一批年轻画家的成长,使广西美术创作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合理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这一时期的作品少了50年代强烈的政治意识,而多了许多生活气息,共和国和广西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作品的艺术性也因作者的不同风格的追求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孙见光的《碰头会》、刘宇一的《耘天》是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并在全国产生了影响。《碰头会》是入选1963年“全国公社风光画展”的作品,浓烈的乡土和少数民族情调,生活的现实生动表现,带装饰意味的艺术语言,使这幅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独特的审美意味。在当时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形式语言的年代,能以带表现主义色彩、形式化地主观强调个人艺术感受,这是十分难得可贵的;因而这件作品成为60年代以至广西现当代美术发展史中一件十分重要的作品。刘宇一的油画作品《耘天》,以通俗的艺术语言,带浪漫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壮乡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面貌。这一作品一问世便引起了很大关注,《广西日报》开展了长达一年多的关于文艺创作“雅与俗”的大讨论。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参与争论的代表除了文艺界,还向工、农、兵人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广西日报》副刊连续发表了相关各类评论文章四十二篇,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阳太阳先生除了在水彩画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外,开始在水墨画方面进行创作;他的中国画作品,融合了油画、水彩画整体、色块的语言特点,加上深厚的造型、写生基础,一涉足该领域便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马万里先生在传统中国花鸟创作中继续发展他的风格,代表作《三松图》一反其花鸟画清雅秀丽的风格,体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气派。黄独峰先生继续弘扬岭南画派的传统,同时在山水写生中卓有建树,被誉为“写生圣手”。他的《苏州榕园》和《柳州新貌》等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他同时提出“岭南画派西移”的学术主张,认为广西的中国画创作应在岭南画派的基础结合广西的特点发展。著名画家凃克从上海回到广西美协工作,不但在组织领导工作上给广西美术带来变化,而且在油画创作上也产生影响。他坚持采风写生,为他日后提出“亚热带色彩”学术主张,探索广西美术创作发展方向及他个人民族化艺术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一批老、中、青画家在60年代初十分活跃,创作了大批作品。可以这样说,60年代初是广西现代美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呈现出百花齐放、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1949年后,经过50年代十年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为政治运动和社会建设服务的阶段,真正进入艺术创作规律的阶段。阵容强大的老一辈美术家和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中、青年画家创作队伍,一直影响着广西现代美术的未来发展。但这种良好的势头没能延续,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方兴未艾的这种势头被扼杀了。

1966年“文革”开始,广西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政治运动中,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需要使其前所未有的成为纯粹的政治宣传工具。很多的老艺术家受到冲击和迫害,不少作品被毁;艺术创作规律被政治运动需要取代,广西美术的美术创作陷入了低谷。196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随着广西文联停止活动而撤销。1966年─1969年,在广西现代美术史上是一个空白,我们看不到能代表这个历史时段的作品。大批判的宣传画和“红、光、亮”的表现成为画家唯一的创作形式。仅有少数画家在写生中留下了那个年代的片段记忆,如和铁龙的《文革组画》。广西美术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三、革命现实主义到少数民族乡土题材的

转换(1970—1980)

70年代初,“文革”进入尾声,全国也逐渐恢复了一些文化活动。1971年9月,经广西自治区革委会批准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的临时机构;1973年3月正式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摄影艺术展览办公室”,1974年底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览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区美术、摄影艺术创作、展览、研讨活动。全区美术领导机构的恢复,对在“文革”中受到极大损害和停顿了的广西美术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和意义重大的。即便是政治挂帅、“红、光、亮”、“高、大、全”作为创作模式,但恢复美术创作的组织、展览活动,使美术工作者有了创作的条件。

1977年粉碎“四人帮”,中国文艺界迎来了春天。在全国美术作品展(“双庆”画展)上,广西有九件作品入选。

1978至1979年,广西美术界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一种积极奋进的创作势头。一方面是十年动乱后对创作渴望的迸发,另一方面是一大部分中、青年画家进入创作旺盛期,使得广西美术创作恢复了60年代初的状态并取得了新的发展。这两年,共有四十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这是少有的,表明广西现代美术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高峰期。

老中青创作骨干在这个刚解禁的状态下表现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广西美术创作队伍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组和充实,形成了合理的结构和梯队,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往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这种结构的重要性。在乡土风的影响下,广西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了大批的乡土风情作品,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创作的春天开始来临。这只是一种状态的恢复,这种激动并没能掩盖随从潮流的局限,虽有不少好作品诞生,那也只能算是在共性的追求中表现了某些个性的才华。但即便如此,这个时期仍是广西美术创作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没有这个阶段的积累,广西美术便不可能走向成熟。

四、文化边缘的尴尬和发展取向的思考

(1980—1990)

经过70年代以来的整理恢复后,广西美术创作开始进入规律性的发展轨道。全国对“文革”反思的“伤痕美术”在广西没引起太大的响应,而随之而来的“乡土风情画”在广西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与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的原因有关。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资源给广西的画家提供了创作的沃土。

在1982年,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生活美术作品展先后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使广西美术创作有了充分展示自己长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机会。也是广西美术创作首次在北京展示整体面貌。全国少数民族美展广西有二十五件作品入选,其中十件获佳作奖,一件获表彰奖,显示出了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水平和在全国的地位。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生活美术作品展,更是在北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对广西美术界来说,1984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举办,意义重大,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全国大型美展。广西美协做了广泛的创作动员,所有画家都以极大的激情投入到创作中,这也是对“文革”后广西美术创作的一次大检验。广西共有六十八件作品入选,其中雷德祖的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梁耀的中国画《小河水涨大河满》获得铜奖;封雄强的油画《南瓜颂》、梁耀的中国画《小河水涨大河满》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85美术思潮”在全国如火如荼,而广西没太大的回应,一是地缘问题,二是远离文化主流而产生的观念滞后。“以太画展”和“开始画展”是广西美术界在这次运动的浅尝辄止的体验。刘绍昆、谢森、高峻、黄菁、刘晨煌的“开始画展”,在严格意义上讲,是广西美术界对“85美术思潮”的正式的正面的回应。

在这场全国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思潮的回荡中,黄独峰先生的研究生黄格胜却默默地创作他的长卷《漓江百里图》,长卷生动地表现了桂林漓江的神采。近现代虽然有名家画过《漓江百里图》,清代桂林画家李熙恒,曾买舟从桂林到武昌,从漓江逆行,经兴安古运河,出湘江至长沙,经岳阳、过赤壁等地到武昌写生,作画《江行图》三十五幅。关山月1940年画过二十米长的《漓江百里图》。黄独峰先生1977年也画过二十六米长卷《漓江百里图》,而黄格胜的《漓江百里图》长二百米,是表现漓江山水的最长作品。作品以传统手法和现代观念表现了甲天下的漓江,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是表现漓江的优秀作品,也是黄格胜的成名和代表作品,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刘绍昆的油画《亚热带•北部湾》获得铜奖。

总体来说,广西美术界在80年代末处在一种相对自闭、在困惑中自我摸索的状态。虽然有不少优秀作品产生,但总体水平在全国相对滞后。

广西美术在迷惑徘徊中观望了“85美术思潮”这场急风暴雨式的思想运动,不知所措的迷茫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

五、困惑后的反思和文化自觉后的突破

(1990—2000)

广西美术创作研讨会、广西中国画创作研讨会相继在90年代初召开。在两次研讨会上,全面总结了广西美术界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盲目跟潮”,缺乏理论自觉和创作自觉是困扰广西美术创作的症结,提出要“敞开门、请进来”,改变广西过去缺少与外界联系的状况,以开阔眼界,“综合会诊”来探讨广西美术创作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立足广西,走向全国”成为广西美术界的共识。经过探索,广西美术界对以下问题产生了初步的认识:

1.广西美术创作只能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2.广西美术创作的立足点是广西独特的地域条件和多元的文化背景;

3.广西美术应追求地域特征、民族精神、多元文化结构、现代性和艺术个性相结合的审美品格,并以此形成广西美术创作的整体面貌。

这些认识虽然当时并没能在更深层面上挖掘,但对经历了混沌迷茫的广西美术界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觉悟,这种觉悟所产生的影响对今后广西美术创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广西美术创作骨干队伍,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已开始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研究广西地域和文化审美特征的内涵,并根据各自特点寻找创作取向。

在1992年举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雷务武、张复兴的作品获铜奖。

二十六岁的石向东作为广西青年雕塑家的突出代表是他在1993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中获得“特别奖”之后。《最后的防线》使他雕塑艺术的生涯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里达到了高峰。这是广西美术作品在综合性全国大展中获得的最高奖。“石向东效应”在广西美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张复兴连续在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和全国首届全国山水画展览上获得三等奖、铜奖,使其在广西和全国中国画领域确定了地位,成为广西在全国当代中国山水画坛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

1994年有两个重大全国展览,即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广西有六件作品入选,在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展上,张复兴的中国画《一溪寒水出秋山》、李明伟的中国画《秋月》、张冬峰的油画《这里的山林静悄悄》、石向东的雕塑《行进》获优秀作品奖。张冬峰和石向东的作品以高票数获奖,因撤销金、银、铜奖而使广西作品与全国美展大奖擦肩而过,但仍在全国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广西美术创作在全国开始产生影响。

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家通讯》1995年第2期“热点追踪”栏目的巡访札记中,对广西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如果说第八届全国美展是一次近五年来全国美术创作成果的总体检阅的话,那么广西美术家们的上升势头就是在这样一次检阅中被凸现出来了。……最近一个时期,广西的美术界在不声不响中加快了自己的步伐,整体实力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远离主流中心的广西美术异军突起,特别是油画以整体面貌引起了学术界关于“广西现象”的关注,是“85美术思潮”后广西美术对自身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反思引发的创作自觉后的成果。但“上升趋势”并不代表广西美术创作在全国取得了自己的学术影响和地位。为了进一步促进这种势头的发展,广西美协在1995年5月举办了广西油画邀请展,并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及詹建俊、邵大箴、钟涵、张祖英、闰振铎、田珊等专家和理论家,对广西油画创作进行研讨和指导。这是广西美术界十分重要的一次“请进来”的学术活动。全国的学术泰斗对广西油画做了一次“大会诊”,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问题。但广西油画近年来的成绩及游离于主流的自然地成长形态,仍引起了中国油画界的关注。这次学术活动后,广西油画创作在更深层面上思考在地域和文化背景下怎样发展的问题。

总体来说,广西美术创作在90年代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反思中走出困境的状态使其步入了正轨,并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创作面貌。

在1997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上,石向东的作品《走向奥林匹克》再次获得特等奖,创造了在全国体育美展上两次获得特等奖的奇迹。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世纪末举办,张冬峰的油画《家园》获得银奖,这是广西美术作品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获得的最高奖。

理论的自觉也是90年代广西美术得到很好发展的因素之一,美术理论、评论在这个时期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刘新在世纪末撰写出版的《广西美术五十年》,对广西1949年以来美术发展做了总结,对研究广西美术创作历史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刘新还出版了多部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成果,他在美术史论及美术评论上的建树,对广西美术理论和创作研究作出了贡献。

《美术界》在1996年全面改版,由原来连环画专刊到综合美术期刊的转换,使广西美术创作有了一个面向全国的平台。《美术界》一直伴随着广西当代美术创作的发展。

90年代,广西美术创作事业经历了“85美术思潮”后的反思,调整和明确了发展方向,以地域和文化特征作为发展依据,逐步走出了困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广西美术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走向辉煌——漓江画派的培育和发展

(2000—2009)

新世纪,广西美术创作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充满活力的年轻的新一届美协领导班子,站在战略高度上分析了广西美术创作的现状,总结以往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顾点的突破,不重视整体推进,只在广西的局限中寻求出路,没能站在全国的高度上判断发展的方向的状况,作出了“走出广西、树立形象、积极参与、确立地位、全面发展”的战略方针,并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稳健地实施,开拓进取,使广西美术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跨越式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为新的发展创造了空前的良好条件。

2000年,广西美术家协会与贵港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来自太平天国故乡的报告——广西贵港风情写生作品展”大型全国写生活动,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二楼全层展出。2001年,广西美协和美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广西美术发展理论研讨会和广西美术精品邀请展”在南宁举行,对广西美术创作首次进行全国性的研讨。2002年,广西美协主动介入中国美术发展的进程,承办了新世纪中国美术理论年的重大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民族性与现代化——全国美术理论工作会议”。2003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在区党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广西文艺发展战略第五战役——打造漓江画派正式拉开帷幕,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广西美术家协会成办的“漓江画派”理论研讨会在桂林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潘琦,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沈北海,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等领导、专家和广西美术界代表出席了会议。潘琦副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刘大为充分肯定了打造漓江画派的重要意义及影响,他说:“广西美术事业和创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漓江画派的提出和打造,到最后形成,将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添新的光彩的一页。它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中国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非常秀丽的奇葩。”广西美术正式在全国树立起自己的旗帜——漓江画派。

漓江画派的提出及打造和培育,是广西美术创作事业发展五十多年来的一个新的高峰和起点,是几代艺术家和广大美术工作者努力的结果。它标志着广西美术创作将以全新的发展姿态走向新的辉煌!

2003年,在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展参评作品中,广西共有十一件作品入选,与辽宁省名列全国第六。打造漓江画派第一战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3年底,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中,广西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共获二金、二银、五铜、二十二名优秀奖。

2004年,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共有六十八件作品入选,其中雷波的油画《郊外》、邓玉萍的服装设计《花非花》、张欣的设计作品《城市细胞》获得铜奖;。

为了培养漓江画派后备力量,“漓江画派•2005”——第二届广西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在南宁举办,一大批青年画家脱颖而出,表现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广西美协与河南省美协联合举办的河南•广西美术家采风活动是漓江画派与“中原画风”的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采风成果在郑州举办的河南•广西名家写生作品展中展出,在两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文联、广西文化厅、广西美术家协会承办的“2006北京•广西文化舟”——魅力广西美术精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是培育漓江画派成果第一次全面地在全国展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谊评价“广西美术创作成熟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刘大为副主席说:“广西美术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美协将把广西美术创作成果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著名评论家邵大箴评价说“广西美术创作走在了全国的前面”。首都媒体以“中国美术创作的一支生力军”对画展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漓江画派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治区党委原书记刘奇葆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和扶持漓江画派,首次把美术列入“建设具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的文化”和“实施精品战略”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漓江画派培育的高度重视,使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碰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代•亚热带——广西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把漓江画派最具全国影响的油画向全国推介,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06年11月7日,漓江画派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阳太阳先生荣获文化部、中国文联颁发的艺术界终身成就奖“2006年中国造型艺术研究成就奖”殊荣。使漓江画派的培育在全国有了学术影响。

漓江画派•2007巴黎——广西油画精品展在巴黎第五区展出,漓江画派第一次走进了欧洲。

“2007马来西亚——广西文化舟”——漓江画派精品展在吉隆坡展出,漓江画派走进东盟。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新时代•新广西•新画派:漓江画派作品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再次在首都展示培育漓江画派的整体成果,刘云山等中央领导观看了展览,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配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举办了2008漓江画派•北部湾画风——美丽的北部湾美术作品展及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展。

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阳太阳先生百岁庆贺暨‘人民艺术家授予大会”在桂林举办,同时举办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名家——阳太阳作品集》首发式、阳太阳世纪艺术作品回顾展、阳太阳世纪艺术理论研讨会等阳太阳世纪艺术系列纪念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专家在评论中说:“授予阳太阳先生‘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是给20世纪中国美术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自治区政府给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阳太阳先生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是对培育漓江画派的高度重视。

2008•漓江画派——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南宁举办,漓江画派创作成果向自治区大庆献礼。

2009•台湾——广西漓江画派精品展随广西经贸文化代表团,在台北展出,同时举办“两岸书画名家交流会”,被誉为两岸大型美术交流的“破冰之旅”。漓江画派为促进两岸交流作出了贡献。

漓江画派促进会多年来也为漓江画派作出了贡献。

在21世纪初的九年中,漓江画派老、中、青三代美术家在创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培育漓江画派的骨干力量。

六十年来,广西美术作品共获得二百七十六项全国奖,入选全国美展1340幅作品。

六十年,广西现当代美术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道路,在历史的历程和艺术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从一张白纸到五彩缤纷,我们经历了举步维艰到腾飞跃进的体验;广西美术事业已成为广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漓江画派的旗帜已飘扬在中国美术界的上空。我们坚信,广西美术事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将对中国美术事业和文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麟,广西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猜你喜欢
画派漓江广西
漓江真美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漓江之美
立体画派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