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悟 循循善诱

2009-12-07 07:38吴炳发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水族馆效应小男孩

吴炳发

[案例11]直面“破窗效应”

前不久,外校的王老师要来我们班上课,参加《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比武。学生的情绪很高,早早就准备好了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纸盒、鹅卵石、彩纸、卡纸等等。王老师的课上得很成功,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各个小组均制作好了“水族馆”。你看那深蓝色的海水里,悬浮的海马优雅前行,色彩斑斓的热带鱼自由自在,披着深绿色外衣的海龟正仰着头努力向上游,还有海底那一丛丛茂盛的水草,光滑的鹅卵石,金黄的沙子,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个个袖珍的“水族馆”。课后,王老师将自己制作的教具“水族馆”作为奖品送给了表现最出色的那个小组,并建议把所有的“水族馆”都陈列在教室里美化环境。

于是,教室的柜子上出现了精心组合叠放的“水族馆”。这成了我们班一道别样的风景,路过的同学和老师都会忍不住探头张望。

可是,不久后的一天,当我站在讲台前习惯性地环视教室四周的时候,不禁愣住了——“水族馆”的塑料薄膜上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洞,而且有的一看就知道是用手指捅破的。当时学生正在早读,我压住心头的怒火,静下心思忖起来:“水族馆”这样的境遇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啊。说“情理”,是因为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人搞点小破坏是难免的;道“意外”,是因为这“水族馆”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应该格外珍惜才对。再说这道全校独一无二的风景是同学们都引以为自豪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破坏现象呢?

我先找来了几个平时非常调皮的同学做调查,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我知道这其中一定有隐情。在第二天的晨间谈话上,我抛出了我的“发现”,然后平静地说:“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主人,都有自觉维护班级财产的义务。也许你早已经发现了薄膜上的小洞,也许你还看见了是谁不小心弄破了它,或者是你自己不小心,但是你没有在意,没有采取行动,结果就导致更多的小洞出现。这是心理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效应,叫‘破窗效应。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窗户的玻璃,而它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就可能使人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碎更多的窗玻璃。”

这时有几个同学举手了。胡佳润第一个站起来说:“吴老师,我在编织绳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一个小洞,我也没在意就过去了。”我朝他笑着点了点头。“我和同学在玩‘弹指神兵的时候,不小心弄破了一个洞,我也没有向您报告。”沈正丞站起来低着头说。接着又有人举报某某同学也曾经弄破了一个小洞。对这些同学的行为我没有进行评判,因为我知道孩子都是没有恶意的,我应该相信他们,并且要引导他们懂得更多。

我接着说道:“破窗效应是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上的现象,你们是不是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呢?比如你路过一个很脏很臭的地方,你会顺手将垃圾扔下。你看到被人折腾的奄奄一息的小树时,是否也有一种被挑逗起的冲动,乘势也折腾一下它?这就是‘破窗效应。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破窗效应的发生呢?”

“在旁边写上警示语,提醒人们不能随意破坏。”

“应该及时修复被破坏的东西。”

“的确,防止破窗效应发生的做法就是及时将破损的地方修复,消除破损带给人们的不良暗示。那你们说,我们的这些‘水族馆该怎么办呢?”

“老师,我们去买点保鲜膜来重新制作一下。”

“好主意!放学之后,请各小组组长留下来,同时请‘不小心的同学也留下来,我们一起制止‘破窗效应的延续,好吗?”

第二天,我站在讲台前,欣慰地望着柜子上那焕然一新的“水族馆”,代表全班向为此付出努力的同学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孩子们一脸的安详和幸福……

现在,当目光每每触及那些依然精美的“水族馆”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得意起来……

[案倒2]让故事说话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班长举着一袋牛奶急匆匆跑到我跟前:“吴老师,垃圾筒里有一袋没喝完的牛奶,我询问了所有的同学,可是没有人承认。您说怎么办?”听了班长的话,我心头立即窜起一把火——这个星期学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节约茅小”活动,有人居然“顶风作案”,成心给班集体抹黑,非给他点颜色看看!看到“班长大人”一双急切等待我处理意见的眼睛,我猛然意识到,千万不可义气用事!我让自己冷静下来,稳定情绪后对班长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不要做声,我自有办法。”思揣良久后,我平静地走进了教室。“同学们,那袋牛奶的来历吴老师已经了解清楚了,我知道这肯定是某个同学一时糊涂所为。吴老师想给这个同学一个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你是这袋牛奶的主人,请在发下的纸条上写上你的名字;如果不是,请写上‘喝牛奶三个字。现在,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听完故事后再将纸条投入讲台上的纸盒内。”

我深情讲述着:“有一个小男孩兴奋地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完全忘记了隔壁邻居的水泥路是刚铺好的。一不小心,他一脚踏在还没有干的水泥地上。小男孩心里很害怕,因为平整漂亮的水泥地上已经印上了一个个清晰的脚印。他心里想,幸好没有人发现他犯了这个错误,只要不讲出来,没有人会知道是他干的。于是,小男孩迅速回家把鞋子冲洗干净,在门前的阶梯上坐了下来。可他一直觉得心里不安,终于决定把自己的过失告诉邻居叔叔;‘很对不起,刚才我误踩了你家新铺的路。邻居叔叔随着小男孩到现场察看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因为现在我还来得及修补好它,假如你没有告诉我,等到水泥干掉后,这些脚印就无法修补了。”

经过我这样一番“良苦用心”,这个一时糊涂的孩子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们班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疑问——垃圾筒里这袋牛奶是谁的?

[反思]

反观这两件事情的处理过程,我深深体会到: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都应该以一个善意唤醒者的心态来实施我们的教育活动,耐心地给孩子一个顿悟的机会,也许教育的奇迹就真的会发生!

“水族馆”事件,老师从容、冷静的态度和做法让学生从事件中了解“破窗效应”的存在,认识到了自己生活中某些不在意的行为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大巧若拙的教育方式。而老师温和的语态和委婉的补救行动,营造了宽容、率直的温情氛围,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改变了事件的结果,收获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牛奶”事件,当老师在遭遇“晴天霹雳”时,能及时调整心态,从“非给他点颜色看看!”到“让故事说话”,心平气和地引导学生用写纸条的方式承认错误,及时化解了可能产生的“破窗效应”。反观整个事件的处理,看似技巧大于艺术,但“让故事说话”是大有深意、值得玩味的点睛之笔,它为全体学生的心灵浸润了温情,是老师且行且悟,循循善诱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

所以,当你以研究者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你的教育行为就会越来越接近于教育的本真;而当你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孩子自尊和足够的尊重时,教育的力量就会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责任编辑王红曼

猜你喜欢
水族馆效应小男孩
扶起小男孩
画与理
小男孩
Short News新闻播报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偶像效应
水族馆
集体在水族馆过夜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