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对付慢性疲劳等

2009-12-29 03:53何裕民
祝您健康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体力重度综合征

何裕民

慢性疲劳不可轻视

如今人们交谈时,最常见的一个涉及健康的词就是“太累”。不仅成年人,就连一些中小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也常常发出“太累了”、“真想好好睡一觉”的呼声。

国家“十一·五”项目涉及全国10个省区11980人的亚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疲劳人群占总非患病人群的8136%,其中,经常感到疲劳,而休息后可以恢复的轻度疲劳者占68.07%;总是感到疲劳,休息后恢复比较困难的中度疲劳者占29.78%;一直都非常累,休息也无法恢复的重度疲劳者占2.15%。中度和重度疲劳者已占非患病人群的三成。

以往,人们常常忽略疲劳问题,而新近的观察已确定以下事实:

轻度的慢性疲劳虽然仅影响一时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调整,就会不断发展和加重。

中、重度慢性疲劳不仅调整困难,还容易导致“过劳死”、心脑血管病变和癌症等严重疾患,或使人产生严重的抑郁甚至发展到自杀……

劳心:慢性疲劳的导火索

祖国医学对于疲劳早有深刻认识,并把非疾病引起的疲劳分为体力疲劳(力劳)、脑力(包括心理)疲劳(劳心)和性生活疲劳(房劳)。

在生产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革的现代社会,重竞争、多变化、无规律、抢时间、高强度的智力运作已成为主要的社会劳动方式。这种劳动方式导致的疲劳,与中医学所谓的劳心类似,却不尽然。但可以肯定的是,心理因素在慢性疲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在多种亚健康状态类别中。与慢性疲劳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们的自我评估及期望值。自我评估符合期望值、心理状态好者,疲劳就不严重:反之,就比较严重。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慢性疲劳是一种身心障碍。

美国学者认为,今天的慢性疲劳是把过去的神经衰弱的“旧酒”放到了新瓶里,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因为,神经衰弱者虽然多有慢性疲劳的表现,但毕竟慢性疲劳者只有部分症状符合神经衰弱的诊断。而且。神经衰弱这一概念已不够准确,人们早已用更准确的概念替代了它。此外,慢性疲劳主要见于文化层次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白领、骨干、精英等人群。

“雅皮士流感”全球蔓延

何谓“雅皮士流感”

慢性疲劳在人群中蔓延并非今日之事。在西方发达国家至少已有三四十年,在我国也有20多年。

所谓雅皮士(或优皮士,yuppies),是西方国家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说法,是指有上进心、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工作勤奋、追求物质享受、有着优越社会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中青年人。推而广之,凡是靠脑力劳动生存的文人雅士,上至高级管理精英和科学家,中到企业技术中坚,下至面临中高考的学生,都可归入其类。由于慢性疲劳易侵袭“文人雅士”,因此英国科学家曾把慢性疲劳称为“雅皮士流感”。

慢性疲劳的特点

女性多于和重于男性。调查结果表明,83.73%的女性常感到疲劳,而男性只有79.28%。女性中、重度疲劳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男性。

脑力劳动者更容易发生慢性疲劳。管理者的慢性疲劳发生率为83.46%,专业人士占82.73%,且中、重度疲劳占三成。学生占82.55%,但78.22%为轻度疲劳,重度疲劳只占0.48%。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的慢性疲劳发生率为60%~70%,但更多的是体力性的倦乏无力。

在我国,发达地区较中西部地区高发。东南、华南和上海的疲劳人群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分别为84.64%、82.01%、81.36%,而中西部城市的疲劳人群都只在七成左右。

自我解除疲劳有招

解除精神性疲劳

(1)进行体育或体力活动。

(2)脱离工作一段时间。

解除体力疲

(1)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包括体育锻炼)和生活,不在一段时间内安排过多的工作和锻炼。

(2)均衡饮食,适当补充营养和维生素。

(3)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益药或进行食疗。

(4)出现与年龄不太相符的易疲劳现象,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某些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虚损。

解除抑郁性疲劳

(1)改变认知与自身行为。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有些事“难得糊涂”反而更好。

(2)不做无谓的联想。有许多事情的后果根本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严重,从容应对倒能柳暗花明,船到桥头自然直。

(3)多结交朋友,及时宣泄郁闷。

(4)多做户外活动。例如投身到大自然中或进行躯体活动(如散步、跑步、跳绳、游泳等)。

(5)秋冬季节多晒太阳。这是国外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

(6)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种花养鸟有助于解郁悦情,读书也有一定解郁之功效。

(7)常喝花茶有助于解除轻、中度抑郁性疲劳。一些中药组方也有抗抑郁、解疲劳的作用。常用代表方有:甘麦大枣汤、逍遥散等;常用药物有:天麻、灵芝、郁金、绿萼梅、代代花、大枣、淮小麦、太子参、沙参等。我们不主张长期依赖抗抑郁药物来解除抑郁性疲劳。

解除慢性疲劳综合征

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手段,对症治疗大多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如使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来缓解头痛、肌肉痛、发烧等,使用抗组胺、消肿剂来缓解过敏、鼻炎、鼻窦炎等。有报告称,服用大剂量的B族维生素或补充左旋肉碱后,临床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以补益中气法为主,辅以清热消解等药为多名患者治疗,服药一两个月后,患者低热消退,症状得到了改善。

疲劳类型不同应对措施有别

疲劳综合征

(1)精神性疲劳。其主要特征是在用脑后疲倦加重,下午和周末较甚;承担重大工作或特别兴奋时并不感到累,事后则疲惫不堪;常伴有头痛、失眠、情绪亢奋和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降低。

这类疲劳多因压力或挫折而引发,且多见于追求完美而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者。有关调查分析表明,大城市中近半数慢性疲劳者属于这类精神性疲劳;这类疲劳在白领、骨干和精英中达六成左右。因此,精神性疲劳是慢性疲劳的主要类型。

(2)体力性疲劳。其主要特征是在活动后即感觉虚弱和筋疲力尽,伴有肌肉酸痛和不能松弛的感觉。此外,还有肌肉疲劳、体力疲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在进行较长时间、较大运动量的活动之后。

1988年,国际权威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10》(简称《ICD-10》)指出,以上两种类型的人都常伴有头昏、紧张性头痛、焦虑(对自己脑力和体力的健康状况下降而担心)、易激惹、快感缺失、轻度抑郁(常有入睡和中段睡

眠紊乱或明显的睡眠过度)。同时,疲劳的表现形式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是一种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

《ICD-10》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与慢性感染有关的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为病毒性疲劳综合征,即认为这类疲劳是病毒感染导致了大脑功能失调。

1988年,慢性疲劳综合征由美国CDC正式命名,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1994年进行修正)。其诊断标准如下:

(1)主要标准(必须具备下列两项)

①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6个月。②排除可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

(2)次要标准(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8项)

①头痛。②广泛的肌肉或关节痛。③发热。④咽喉痛。⑤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疼痛。⑥轻度劳动后即产生持续24小时以上的倦怠感。⑦精神神经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⑧睡眠障碍及突然发生疲劳。

(3)客观标准(具有以下两项)

①低热。②较长时间的非渗出性咽喉炎或咽喉部疼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

有人将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同于亚健康,或认为慢性疲劳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这并不妥当。首先,研究发现,部分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遭受了博尔纳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偶见于四蹄动物体内)。其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全球的发病率很低。日本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但符合1994年版美国CDC诊断标准者只占1.5%;美国符合标准者为0.1%-0.2%;英国为0.56%。我国较为严谨的调查结果表明,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者约占1.95%。

总之。慢性疲劳综合征只是统称的慢性疲劳中的一种类型,其所占比重很小,不是主体。

抑郁性疲劳

抑郁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慢性疲劳。研究表明,抑郁者多半有较高文化修养,感情细腻,遇事认真,内心追求完美,却不太善于交往和表达情感。

例如,我们曾在调查中发现一位重度疲劳患者,她原本是某名校的优秀大学生,毕业3年来在一家高科技企业工作,学以致用,干得很出色,自我感觉及上下级同事对她的印象均很好。但在一年前,她报考研究生失利了,一度心情低落,并出现月经失调。尔后,与男友出现感情裂隙。仅仅一个多月,原本朝气十足的她,变成了终日不语、彻夜难眠、万事无兴趣的人。不要说工作效率,连起码的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这种严重疲劳就是由抑郁症引起的。

调查表明,上海等大都市普通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4%-5%,若考虑抑郁状态。则高达10%以上。此外,有1/4的人有抑郁倾向。如果把视野聚焦在都市知识阶层,抑郁症的比例为20%左右。可见,现代都市人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不积极干预。轻度抑郁可发展成中度或重度抑郁,就像感冒会发展成重病一样。

抑郁的危害会因程度不等而有差异:

轻度抑郁即抑郁倾向,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可在一定时间内影响生存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度抑郁为抑郁状态,其表现为经常失眠,不明原因的早醒;食欲减退;情绪低落,时常叹息;偶有悲观、绝望等。此时,还够不上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重度抑郁即抑郁症。表现为厌世,回避往日好友、同事,甚至亲人:对周围一切都不感兴趣;对自己或世界绝望,常有被抛弃感和尽快结束生命的冲动。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一半为抑郁症患者。

猜你喜欢
体力重度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中国超重儿童的体力活动干预研究——体力活动意向及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影响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人类的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