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是如何养生的

2009-12-29 03:53孟昭宁
祝您健康 2009年11期
关键词:高僧长寿热量

孟昭宁

有人曾对我国历史上571位高僧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其中活到百岁以上者有12位。占总数的2.1%:90岁以上者42位(含百岁以上者,下同),占总教的7.3%:80岁以上者142位。占总数的28.4%:70岁以上者361位。占总数的63.2%。

上述统计结果说明什么呢?佛教典籍里或许有答案。请看《大毗婆娑论》中的一段话: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时行、处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应量,生者应熟,熟者弃之,于宜匪宜能审观察:服医药,用医言;避灾厄,远凶戏。由此等故,寿不中天。大意是,如果想长寿,应当常劳作、运动,旅行要讲究时节、地点,行为要符合佛门的规定,不吃不卫生的食物。饮食不要过量,有病要遵医嘱,不要参与危险的游戏。这些真知灼见,不仅被高僧们的生活实践证明,而且也经得住现代科学的检验,下面择要分析一下:

恒作、恒转:我国僧人在唐代高僧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的言传身教之下,讲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以自给自足,僧人们参禅之余还行经走禅,习武练功,勤于运动、美国《医学与运动科学学报》近期介绍了耶鲁大学的科研人员对65岁以上一组老年人进行的观测结果、、他们再次证明了“恒作、恒转”的老年人比不爱活动的老年人更有活力,且眼手、身心协调能力较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对110名60~71岁的老年人进行体育训练并测试,每周4次,每次50分钟。5年之后,他们心血管系统的各项指标比5年前提高了25%、运动使这些老年人越活越年轻了、

食所宜:这对于僧人们来说,就是吃素。十几年前,笔者有幸在四川新都宝光寺见到僧人们的午斋:糙米饭加炒苦瓜。米饭中含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纤维素:苦瓜中则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方丈告诉笔者,僧人的主食以糙米为主,副食按节吃蔬菜,有法事时加豆制品。他们的食品结构与美国农业部、卫生部联合推出的新“食物金字塔”不谋而合:塔基比例最大,是高碳水化合物的谷类:塔腰是水果、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纤维素:塔尖上是小小的一块,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当然,这在僧人们那里,由豆制品代替了,根据有关的最新理论,人体的衰老主要是因为脂肪在体内氧化后产生了自由基,自由基破坏细胞膜,进而破坏白细胞和整个免疫系统。而新鲜蔬菜里舍有大量的维生素A、C、E等“抗氧化刺”,是自由基的克星,这就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人体抵抗力强了,少生病或不生病,自然也就长寿了。

另外,食量在寺庙里有较严格的规定,有早粥、午斋,过午不食的戒律,这就把僧人们一天摄入的总热量限制在较低的水平。排除了暴饮暴食的可能、最新的研究显示,中老年人适度减食,把摄入热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延长寿命。科学家们发现,维持“一般”饲料摄入的老鼠,最多能活33个月,而把饲料摄入量降低一半的老鼠却可以活47个月,寿命延长了40%以上、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在马里兰州有一个实验室,正在对与人类血缘较近的猴子做类似的限食试验,其结果要在若干年后才能得出然而,参与该试验的一位著名病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沃尔福德教授,对结果预期抱有信心他认为,把通常的食物摄入量降低25%~60%,一定能大幅延长寿命、我国高僧“过午不食”的实践,使他们摄入的热量降低了30%以上,这大概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吧。看来,俭朴、节制、勤劳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是最有效的养生之道呢!

(编辑兆文)

猜你喜欢
高僧长寿热量
梁楷《八高僧故事图》新辨
用皮肤热量发电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剧烈运动的热量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