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湖南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0-02-10 04:19
作物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体系科技农业

文 再 坤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

湖南要搞好“两型”社会、生态省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碳农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应用“三低”技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节约型技术和安全型技术的明显特征。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来支撑。笔者就发展湖南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作一些思考。

1 低碳农业的概念

低碳农业属于低碳经济领域,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效益的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三低”型。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技术;②节约型。指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③安全型。指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刀耕火种阶段、传统阶段和工业化阶段。从生物多样性来讲,工业化农业阶段使生物多样性大为减少:农田开垦和连片种植引起自然植被减少,以及自然物种和天敌的减少;农药的使用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化肥造成了环境污染,进而也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品种选育过程的遗传背景单一化及其大面积推广,造成了对其他品种的排斥。如果用碳经济的概念衡量,工业化农业可以说是一种“高碳农业”。改变高碳农业的方法就是发展低碳农业。由于生物多样性农业是可以避免或少使用农药、化肥等的低碳农业,因此,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

总之,低碳农业的发展不是玩时尚的概念,而是重在科技的持续扶持及加大各种资源要素投入,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 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在科技进步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中没有对科技创新体系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含义。李良寿在《科技创新体系概念探析及其建设思考》一文中提出,科技创新体系含义简单的说就是作用于科技创新活动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组合。它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要素组成。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各创新主体形成良性互动,制度、政策和环境相互协调,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集成和合理配置。科技创新体系由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体系、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体系三大体系构成,知识社会新环境下三个体系相互渗透,互为支撑,互为动力,推动着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管理与制度创新的不断更新。

目前,湖南省基本形成了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科技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体制和机制不适应、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

3 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

湖南农业目前仍处于“高碳农业”,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高,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倍,高毒性、高残留农药仍有使用,养殖规模扩大、城镇化加速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发展低碳农业任重道远。低碳农业的发展需要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创新体系是否完善是保障科技支撑能力的重要前提,构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保证。根据我省目前状况,建设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3.1 建立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新机制

成立湖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科技厅、农业厅、财政厅、发改委、经委等为成员单位。建立与省内外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合作关系。每年不定期举办2~3次产学研对接会,解决我省低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设立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用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

3.2 全面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理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合理确定资金渠道,根据工作需要,逐步提高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科技经费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定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把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重要条件之一;制定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围绕建立低碳农业基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制约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发展低碳农业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项目,可优先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予以科技经费支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强化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对发展区域特色低碳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可持续发展示范工程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争取国家、省、市、县(区)的联动配套支持,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3.3 确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确立起“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导思想,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校企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把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与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配置方面的优点。

鼓励低碳农业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产学研基地等技术创新机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优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政府统筹规划,安排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企业建立的技术创新机构给予资助。

3.4 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尽快建立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制度,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投入主体。财政部门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企业的科技投入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科技投入比例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达不到科技投入比例的企业,科技经费一般不予支持,对省认定的低碳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和省专项给予全额贴息资金匹配。

建立低碳农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各级政府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和行业负责制原则,作出发展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投入的长期安排;省、市、县设立专项基金;充分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完善建设资金的管理体制。

3.5 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法律和社会保障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低碳农业发展科技活动的法制建设步伐。用法律保证重要科技决策的权威性、稳定性、连续性,同时,加强对科技决策及科技活动的监督。加强产业、财政、税收、金融以及其他各领域立法与科技政策的协调,推动低碳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

加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宣传,强化公众参与机制,推进我省低碳农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林 娜.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J].商场现代化,2008,(28):78.

[2]杨中柱.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 [J].江南论坛,2010,(7):15-17.

[3]舒 涵.低碳农业趋势所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0,(3):22-23.

[4]陈克毅,支三福.低碳农村经济初探 [J].山西农经,2009,(6):22-24.

[5]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 [J].农业经济,2010,(4):3-5.

[6]张寒焱.探索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69-171.

猜你喜欢
体系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