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中胎方位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2010-02-11 05:39张小林
中外医疗 2010年5期
关键词:产力头位胎头

张小林

(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九江 332000)

胎方位异常是引起头位难产的首要原因,但其诊断却有难度,特别是早期诊断,而且胎儿处于羊水池中,有一定的活动度,胎方位和胎头姿势可有变动,因此,临床前及产程初期发现的胎头位置异常,不能作为最终诊断,但可作为纠正胎头位置或姿势的依据。产程进入活跃期后,胎头位置异常的诊断更具有重要性,早期的处理,可提高顺产率。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30例早期诊断胎方位异常的临产孕妇,现结合文献总结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产妇,初产妇21例,经产妇9例。年龄21~36岁,平均26岁。枕横位17例,枕后位9例,前不均倾2例,高直位1例,颜面位1例。均于临产前B超诊断及第一产程诊断胎方位异常。

1.2 诊断方法

临产前,B超根据胎儿眼眶、鼻、下颌、脑中线、脊柱等图象综合判断胎方位。临产后,宫口开大3~5cm,消毒下阴道检查,矢状缝—囟门法:沿矢状缝通过囟门直走向,如可触及两额骨缝,则为前囟门。反之,未触及骨缝,且枕骨较硬,比两侧顶骨稍塌陷,可触及枕骨粗隆等,则为后囟。结合临产时,胎膜早破,宫颈水肿,产程停滞,产妇过早排便感,以及腹部检查不易触到胎背等,以此来作出胎方位的诊断。

2 治疗与结果

本组30例中,明确诊断的前不均倾2例,高直位1例,颜面位1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余26例均为枕横位或枕后位,参照凌氏头盆评分法[1]决定充分的阴道试产,在宫口开大5~6cm,先露于S+1为宜,于宫缩间歇,将右于食指和中指在阴道内钳住胎头,宫缩开始时,缓慢旋转胎头至枕前位,若左枕横或左枕后位,往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时如头盆紧贴不易转动时,将胎头稍向上推,松动后再转,旋转成功后,于下次宫缩胎头下降固定后,取出右手,同时左手在产妇腹壁上,推动胎背,按压胎肩,嘱产妇右侧卧位,帮助旋转及固定。若右枕横或右枕后位时,则往顺时针方向旋转及嘱产妇左侧卧位。对原发性宫缩乏力,有潜伏期延长趋势者,给予盐酸哌替啶100mg肌注,对活跃期宫缩动,宫颈扩张每小时<1cm,即行人工破膜同时给予安定10mg静推,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停滞予小剂量催产素静滴,遇有宫颈水肿者肌注阿托品0.5mg或宫颈注射东莨菪碱0.3mg消除水肿。经处理后,产力良好,但宫口不能如期扩张或扩张后胎头下降受阻,胎头位置处于持续异常状态,产瘤形成,颅骨重叠,考虑相对性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者8例。合并急性胎儿窘迫而行产钳产2例。剖宫产率30.8%,明显低于国内文献报道73.28%[2]。

3 讨论

头位难产占总难产首位,而头位难产中,胎方位异常为主要原因。由于分娩过程中的胎头不以分娩机制按最小经线通过,导致阻力增加,使产程停滞,形成难产。若产力强易致子宫破裂,或因产程延长,可给母儿带来产后出血、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等严重并发症。而胎方位异常又以枕横位及枕后位常见,若持续性枕横及持续性枕后位时,胎头处于俯屈不良或根本不俯屈,甚至于略带仰伸,使胎头通过骨盆的径线增加1~2cm,形成梗阻,胎头下降迟缓,宫颈扩张停滞,第一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等恶性循环,而产力异常往往是继发,但对减少难产的发生,产力又起着主导作用。故临产后早期明确胎方位的诊断,及时进行干预,积极采取处理措施,调整胎方位及产力两个可变的因素[3],是减少头位难产发生的关键所在。可使难产变顺产,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损害。

[1]凌罗达.头位难产和分娩评分[J].中华妇产科杂志,1978,13(3):104.

[2]陈荣敏,周梦熊.13例头位难产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5):259.

[3]饶惠玲,曹玉莲.头位分娩评分法在头位难产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4):209.

猜你喜欢
产力头位胎头
饲料中添加“产力高”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数字化分娩监护仪在足月单胎头位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母畜因产道空间不足引起难产的诊治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
新式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改良胎吸术助娩胎头56例临床分析
胎头吸引器在剖宫产娩头困难时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