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与道教的形成

2010-02-16 13:04江心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老君太上老君蜀中

江心力

五斗米道与道教的形成

江心力

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陵据传为汉代的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少年时精研儒学,又精通《道德经》,所学非常广博。后来他改学长生之道,掌握了炼丹技法。因为家贫买不起炼丹草药,听说四川有很多名山是修道的好去处,就到蜀中鹤鸣山专门修道,闭门著述。

传说鹤鸣山上的洞穴中有一石鹤,千年一鸣,十分灵验。一千年前,西周的马成子曾在这里修炼,得道以后,石鹤长鸣,声音响彻山谷,马成子跨鹤飞升而去。张陵在此得道后,石鹤第二次鸣叫。后来,张三丰也在鹤鸣山修炼,成仙时石鹤第三次鸣叫,时间正好又过了一千年。

张陵在鹤鸣山潜心修炼,每天坚持重温《道德经》,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修行的心得体会,编成一本《老子想尔注》,对《道德经》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而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是道教最尊崇的神灵。此外,他还撰写了《天官章本》《灵宝》等二十四篇道书,并自称“太清玄元”。

据说,顺帝汉安元年(142)元宵之夜,张陵在鹤鸣山一觉醒来,只听得仙乐之声自天际传来,举目望去,紫云满室,五条白龙拉着一乘素车,踩着紫云飞驰而来,素车周围的旌旗仪卫十分壮观,车中端坐着一位神人,手执五明宝扇,项负八景圆光,身长大约一丈六尺开外,容若冰玉,神光四射,仪态万方,简直使人不敢正视。这时,车前的一位使者来到张陵跟前,对他说:“你不必惊慌,我主太上老君来也。”张陵急忙向老君礼拜,老君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八部鬼帅在兴妖作怪,残害生民,十分可恶,你且替我好好整治他们。”太上老君命侍从把《正一盟威秘录》一部,《三清众经》九百三十卷,《符录丹灶秘诀》七十二卷,雌雄剑一对,都功印一枚,冠衣、方裙、朱履各一副,授给了张陵。张陵叩头领讫,老君一行顿时杳无踪迹。于是他昼夜默诵,参悟老君所赐经卷符录,了然于心。

当时八部鬼帅各领鬼兵,总数不下亿万,在人间到处流窜,散布各种疾疫。张陵奉太上老君诰命,佩《盟威秘录》,来到鬼帅的大本营青城山,和他们正面对垒。结果八鬼帅大败,于是便向六魔王求援。然而鬼帅加魔王仍不是张陵的对手,不得不求张陵饶命,答应从此人鬼分途、阴阳两隔,不再危害人间。

张陵不仅降伏了鬼帅魔王,还顺势为百姓除掉了阳山毒龙,化龙潭为咸泉。自此,蜀中的百姓才能开凿盐井,熬制食盐。此后青城山重新成为道教名山,名列第五洞天。

张陵降伏妖魔后,名声大振,远近百姓纷纷前来归附,尊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徒众多达数万户。于是张陵创立“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又称“天师道”,因入教者需交纳五斗米,又俗称“五斗米道”。教义教规可归纳为:诵习《道德经》,不妄祀;有罪首过;符水治病;用章表与鬼神为誓约;修路;行黄赤之道(即男女和合之法);立二十四治,置祭酒;收信米五斗。这些,统称为三天正法。

张陵所创“二十四治”,实际上是二十四个教区 。所谓 “治 ”,或称 “庐 ”,或称 “靖 ”,或称“静室”,即教徒诚心祈祷的场所。“祭酒”就是教区中心的头目。张陵自称“天师”,为最高教主,在每个教区设治头大祭酒、祭酒、奸令、鬼吏等,统帅教徒“鬼卒”、“鬼兵”。凡入教者,交五斗米,参加其活动,即可受到正一道组织的保护。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继承其衣钵继续传教,甚至北传中原,遍及全国。

五斗米道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道教组织,标志着中国道教的基本形成。鹤鸣山则一直被公认为道教的发源地,至今仍为道教圣迹。

猜你喜欢
老君太上老君蜀中
蜀中南朝造像发现记
揚雄蜀中遺迹考釋
老君炼炉
张丰华辨治蜀中小儿过敏性咳嗽经验
九月,秦皇岛分行小记
蜀中九日
嘻哈段子铺
太上老君
孙悟空偷仙丹
少年印第安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