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有效回归

2010-02-16 13:04韩爱芬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家长

韩爱芬(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

分享: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有效回归

韩爱芬(浙江省杭州市三墩小学)

有一个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故事流传得很广,据说他们在孩子洗礼的时候,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孩子感到书是甜的,由此爱上读书。童年时代的阅读应该是与美好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犹太人读书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个人能否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当阅读成为一种分享的行为,学生就会以最快乐的心态、最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分享不是简单的好词好句的赏析和共享,它应是学生对好书的期盼,一种厚积薄发的等待,共同选择阅读方法的经历。只有这样,农村的孩子才会真正爱上阅读,也能收获其中的乐趣,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策略一:阅读期待,以吸引孩子的方式展开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孩子读书的欲望蠢蠢欲动,自发主动地想去分享他人的阅读成就,就会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主动进入阅读的期盼。

渲染——老师家长齐看书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自己必须做一个爱阅读者。与其一遍遍地告诉孩子读书有多重要,不如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老师享受阅读的情形。我们用自身阅读的情状、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中,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才能与孩子拥有分享的激情。

家庭是孩子读书的又一摇篮,只有学校的熏陶,缺少了家庭的配合,就有如折翼的翅膀,势必会事倍功半。如果各个家庭也能积极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家里也能和家长分享阅读的快乐,那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会大大增强。农村的家长思想上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有足够的重视,但自己本身缺少阅读的习惯。因此,第一周,在跨入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我给家长发了两份“家庭阅读倡议书”,倡议家长来读书和孩子读同一本书。

阅读倡议书(一)

各位家长:

我们多么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自我满足的小学生涯。即使没有考上 90分,也没有在人前感到骄傲的特长,也依旧能欣赏他们,因为他们有不输于城里孩子渊博的知识,深度的思想和较高的素养。

我同样也是母亲,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爱学习,爱读书。我们家开通了华数电视点播功能,我有意识地让孩子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走进科学”“百家讲坛”“鲁豫有约”……我想,听这么多的学者、专家们谈天,也是一种阅读。果然,女儿爱上了“易中天品三国”,还说易中天比于丹讲得好。(因为于丹说话比较学者气,易中天讲得通俗)所以,我想是不是让学生们也看看,以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机械重复地复制与抄写,只会抹杀他们的智慧。让孩子多看看书吧,看他们喜欢的书吧,《窗边的小豆豆》《鲁宾逊漂流记》……我都看过,这都是他们的最爱。

阅读倡议书(二)

各位家长:

我怀着一个秋收时农夫的心情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孩子们有进步了!”

低年级字词学习告一段落,中年级的阅读、写作马上就要进行。阅读,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座雪山。现在,我们的孩子虽然能读下一篇篇短文,可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读书是一种囫囵吞枣,因为他们没有阅历。即使他们能哇哇哇地大声诵读,可是与真正理解文章尚有一定距离,甚至困难到无法理解题目的意思。所以,我在给孩子们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同时想到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读文章”。这样,家长能够了解自己的孩子存在的困惑以便及时提供帮助,我们的孩子又会感觉到多大的幸福啊!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不但促进亲子沟通,对我们大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再学习呢?你就是孩子阅读的最佳榜样。放下手中的遥控器,放下手中的电脑,安安静静地和孩子一起阅读吧,不用多久,你就会看到意想不到的变化。

试想能摆脱作业的束缚,在一个安静的教室里,在一个和谐的家庭里,老师、学生、家长、孩子彼此都捧着心爱的书本,静静地欣赏,时不时快乐地交谈,学生岂有不爱看书之理?

诱导——课前 3分钟

老师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一个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把自己的课外阅读及时和学生分享,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

孩子们是天生的倾听者。每周,我给孩子们准备一份精致的礼物——一本我精心挑选的课外读物。课前,我都会认真去揣摩讲故事时该有的声调与神情。然后,每节课我都要窃取三分钟的时间。每节语文课前讲 3分钟,也只讲 3分钟,时间到之后马上停止。不到几个星期,班里的气氛已经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第一个改变:当一次语文课,我忘记了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一脸的失望。快嘴的陈家忆立刻举手发话了:“老师,你好像忘记告诉我们今天‘汤姆叔叔'怎么了?”第二个改变:一下课,学生立刻就会围上来问:“老师,这本书哪儿可以买到?今天晚上我就要妈妈给我去买!”看着孩子急切的表情,我的内心一阵喜悦,因为我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了书的乐趣,他们对书的追寻已经变成实际行动,他们开始主动在搜索他们需要的书本了。

每天的午餐活动时间前的十分钟,我也会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起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拓展——课中两分钟

教师经常有意地在课前、课中或课尾安排与课文内容相关信息的介绍或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娓娓到来,学生不知不觉地分享老师给予的情景,阅读的兴致就钓到了嗓子眼。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我在好听的音乐伴奏中,缓缓勾画出美丽的西藏、壮观的喜马拉雅山、神秘的布达拉宫……老师深情地介绍:“在世界的最高处,有一片人类最美的圣地。它的天空湛蓝,皑皑雪山巍然屹立在眼前,数不尽的羊群如珍珠般散落山间……”如此描绘,让学生心中充满了对西藏无限的崇敬和向往。一下课,带来《中国国家地理》一书的同学身边立刻围满了同学,大家在叽叽喳喳的惊叹声中走进西藏,《中国国家地理》走进了学生的视野。

策略二:广开书路,把孩子的分层需求满足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要分享交流,要读多方面的书。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保证每个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书读。

网上图书室:利用学校新开辟的校园网,开辟网上图书室,及时把一些新的、好看的书籍发到网上,供学生和家长阅读。

家庭图书架:教师努力通过家访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每个家庭都要有一张孩子的独立书桌、一个书架、一盏台灯、一月一本家庭成员共同看的书。

班级图书角:班级里每学期利用家委会定期购买一些书籍,成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能看到一些新鲜的图书。同时每个学生挑选 2本自己认为最棒的书,推荐给班级图书角,大家共同阅读。

策略三:悉心授法,在孩子的喜爱中向前走

古人:“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生之渔。”阅读的期待必然导致学生快速进入阅读,光有阅读的期待缺少阅读的方法,阅读必然是肤浅,正如“雁过无声”,分享就是一句空话。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只是“诱人以饵”,广开书路,是“授人以鱼”,向学生传授读书方法,则是“授人以渔”。教师要把书借给学生,更要把打开课外书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只有用学生喜爱的阅读方法,记录下最真实的阅读思想,才是和别人分享阅读的心理路程。

摘录片片优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要求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把优美、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摘录不以长短为唯一,只要你认为精彩,就记下来吧。让学生把做笔记看作是一种乐事,自觉自愿去做,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剪贴段段精彩:剪剪贴贴,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在自己的《采蜜本》上,贴的方法形式不求统一,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在闲暇时欣赏自己的杰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圈画字字神韵:学生在阅读时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画的习惯,将重点的词、句,自己爱读的、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进而通过询问、查询工具书的方式真正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读写融融交合:开始儿童阅读的引导后,我会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摘记,一起写读后感。孩子们的读后感,摘记卡给孩子带来了聪慧和发现真、善、美的能力。

课外阅读看似简单的方法,让曾经的阅读在心灵深处获得印记,让曾经的阅读获得方法的启示,让曾经的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所展现的阅读成果和朋友尽情分享,分享的快乐势必会激发新一轮热情的阅读,这种阅读就转入一种良性循环中。

策略四:阅读活动,将孩子的阅读引向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举行“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表演”“阅读知识竞赛”“阅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莎士比亚告诫我们:“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应该成为学生心中永恒的家。只要我们营造一种快乐的分享的氛围,可以“万紫千红总是春”地让学生讲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还可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式的营造浓厚的氛围,让人人以爱读书而自豪。阅读是最美的,分享是最快乐的,只要我们愿意去奠基,何愁学生不爱书呢?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家长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