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分结合”排课方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实践

2010-02-17 13:03徐开金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程表教务处院系

傅 锦 徐开金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2)

“统分结合”排课方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实践

傅 锦 徐开金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2)

在教务管理实践工作中,成功运用“统分结合”的排课方式能够提高课务管理效率。运用“统分结合”排课方式时,要注意其适应环境,在编排过程中,要做到“九个优先”,规避“九项问题”,协调好“三个矛盾”。

高职院校;统分结合;排课方式;教务管理

排课工作既是教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稳定教学秩序、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排课方式是排课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它能直接反映出排课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优化的排课方式可以简化排课流程、共享教学信息以及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诸多同类型的排课方式中,笔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统分结合”的排课方式,提高了课务管理效率。

“统分结合”排课方式的适应环境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排课方式各有特点,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完全用手工编排的方式

这种方式比较传统,其特点是以手工完成排课,排课过程中很少有合班课程,学生(班级)与教学场所(教室)一一对应,有变化的是课程、教师及时间三个要素。这种方式适用于教学资源充裕的环境,办学规模较小的部分高职院校,其工作效率较低。

(二)采用单机版软件技术的排课方式

这种方式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对教学管理手段产生影响的结果。其特点是计算机数据处理代替了部分手工操作,排课使用了事先编制的程序,一张课表由排课程序完成,排课速度提高了,减轻了排课的强度。但它缺少智能化功能,在排课系统运行后,仍有大量的手工调整工作,这种方式界于传统型和现代化排课方式之间,适用于规模中等、现代化排课方式处于起步阶段的高职院校,其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运用功能较为全面、复杂的网络智能技术的排课模式

其特点是计算机系统编排与手工调整相结合,自动化程度较高,在处理排课数据方面初步实现网络智能化管理。但该排课模式因技术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排课系统软件。排课的结果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每张课表的课时编排都不准确,甚至有的课程无法得到安排,需对课表进行逐张人工调整。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手工调整工作量逐渐变大,并且课表整体缺乏人性化。

以上排课方式在我校教务管理实践中都曾使用过,但至2007年,我校办学规模已扩大到在校生 20000人,教师近2000名,我们感觉到以上三种方式都不能很好地与我校教学管理的要求相适应,主要反映在平时调、停课很多,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对现行排课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了教务处统筹协调与各院系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统分结合”排课模式,既较为科学,又合理、高效。

“统分结合”排课方式的具体操作

统分结合的排课方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教务处排公共课,另一部分由二级院系排专业课,最终由教务处统一整合,在编排过程中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表编排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工作 制作工作流程可以对系统工程里面的每一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且设定时间限制,每一个时间段完成具体的某一项工作,然后转入下一阶段的工作,使整个工程得以有效、顺利地实施。我校每学期第6周,教务处制定排课工作的具体流程,对即将开始的课程编排工作做出具体部署,各有关教学单位根据工作流程合理安排自己的具体工作。

熟悉和掌握课表编排的基本要素 熟悉和掌握全校教学资源和教学计划是科学合理编排课程表的前提。要编排出科学、合理、高效以及周密的课程表,就要求编排者在排课程表前充分掌握课程表的组成要素及其依据。(1)熟悉教学计划内容。排课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提取教学任务时,要认真审核所下达的教学任务,熟知全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计划规定的应开设课程的性质、学时及学分等情况,了解各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内容、各类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按照校历规定的学期教学周数,合理安排每学期的理论课、实验课的课时数,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开课程的课时数。(2)教学设施情况。对全校所有教室的信息(如所在校区、楼号、楼层、门牌号、教室容量、教室类型、所属部门情况)要了如指掌,熟悉其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实验室、操场、语音室、音乐教室、排练室以及微机教室等各种教学活动场所的可利用情况。(3)教师。了解并熟悉教师基本情况,如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师,教师所在院系、职称、学历、健康、进修等情况。(4)学生。学生所在院系、年级、班级人数、专业、主修、重修或辅修等。(5)时间。学校校历,春秋学期所含的教学周数,毕业年级的毕业论文或实习起始周数,一周中可排课程的节数,教师集体活动的时间,如教工会议、行政会议、教研室会议以及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的时间等。课程表编排工作,就是要将上述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在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办学效率。

(二)编排过程中应做到“九个优先”

排课是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如何使排课结果比较理想,能充分发挥出各个资源的最好作用,减少排课结果的冲突矛盾,需要在“普排”之前,把一些具有特殊性的资源作特殊安排。这就形成了排课中的“优先”原则,我校在实践中做到“九个优先”:(1)校区优先。先排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相对紧张的校区的课。(2)公共必修课优先。先排公共体育、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两课等受场地限制,同一时间上课班级多、教师多及占用教室多的课。(3)合(大)班课优先。先排跨院系、跨专业的合班课或班级人数多的课。(4)特殊教师优先。先排有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教师或外聘教师的课。(5)需使用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程优先。先排必须全部使用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后排可部分使用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教学的课。(6)课程多的教师优先。先排跨系(院)、跨年级、上课班级多、周课时量多的教师的课。(7)课程优先。先排省级、校级精品(重点)课程,然后排主要(干)课程、专业课。(8)学时优先先排周学时、总学时多的课。(9)年级优先。先排低年级的课。

(三)编排过程中应注意规避的“九项问题”

根据我校规定、教师因素及教学资源因素,课程表编排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周三下午为全校性的政治学习时间,不能排课;二是周一至周四晚上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在该时段不宜安排其他类别的课程;三是周末双休日为各种技能课和第二专业(辅修)课的上课时间,必修课尽量不安排在该时间授课;四是为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体育课不安排在上午1~2节课,体育课后不排课;五是尽量使学生每天必修课的授课学时趋于平衡,尽量避免某天课程过多,某天课程太少甚至没课的情况;六是尽量使每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在一周内能够均匀分布,周学时为单数的课程可采取单双周授课的形式,原则上不允许同一班级一门课程连续排四节课 (实验课、实践课除外);七是对一名教师而言,不宜一天内排课过多或连排几节课,以防止过度疲劳,影响教学效果;八是原则上各院系排课时不能擅自更改教务处已安排的公共必修课的上课时间和地点;九是各院系所使用的教室和教学仪器设备必须统筹安排,对于各院系在课程编排过程中遇到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最后由教务处统一协调。

(四)编排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三个矛盾”

教室资源的分配问题 “统分结合”排课工作的最大问题是教室资源的分配问题。原先由教务处统一排课阶段,全校所有的教室由教务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不会存在教室资源的分配冲突问题,但分院系排课则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室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各院系的上课总学时数、专业数、课程数,给每一个院系分配学生上课所需的最少的教室数,然后根据院系排课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增加。

院系间排课的课程相互冲突的问题 在院系排课过程中,院系只负责本院系的课程安排,而不会考虑其他院系的排课。因此,在有本院系教师给其他院系学生上课的情况下,教师上课时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为了防止这个问题的发生,全校所有院系的排课结果全部汇总到课表管理系统网络信息平台上,在任一院系都可以查询到每个教师的排课信息,因而避免了院系间排课相互冲突的问题。最后由教务处依据综合教务系统冲突检查的功能,对排课结果进行冲突检查。

由院系排好的课程如何保证人性化、合理性的问题 院系排课结果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教师有特别意愿的情况下,院系排课可能更多地为教师考虑,而忽略了学生的上课意愿。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教务处必须制定一些合理排课的强制措施,要求院系排课时必须遵守。同时,教务处对院系排课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查。

课程表的编排是根据教学计划,按照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科学地将教学计划固定化、表格化的过程。不同排课方式的选择体现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所以,现代的教学管理应当采用网络智能化结合统分排课的排课方式。“统分结合”的排课方式较以往排课形式更加切合教学实际、更具人性化、更具效率,减少了修改调整次数,总的编排周期也大大缩短。事实证明,“统分结合”的排课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1]林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中的排课模式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8.

[2]许洁.基于信息管理的高校排课系统[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02.

[3]王敏,柏伟.采用现代化手段 提高排课效率 [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4]薛冬梅.充分利用资源 科学合理排课[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7).

[5]周伟国.高校课程表编排若干问题的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

G710

A

1672-5727(2010)05-0050-02

傅锦(1976—),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现攻读扬州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和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表教务处院系
服务现代警务新体系 构建“新公科”专业平台(顾国达等摄影 教务处报道)
超萌小鹿课程表
“孔子曰”之孔子的课程表
好处费
高中教务处工作信息化管理经验略谈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青年课程表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