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之评价

2010-02-17 13:03邹茜茜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标准职业高职

邹茜茜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8)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之评价

邹茜茜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8)

高职教育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关注、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项目化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内涵入手,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模式建构以及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标准。

科学发展观;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是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会同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积极开展课程模式改革。实践表明,项目化课程作为一种新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在把握高职教育本质内涵、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及符合国情等方面,代表了中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探索、研究并推广的课程模式。为了保障项目化课程能有效实施,必须进行课程评价的改革。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内涵

高职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了使项目化课程能达到预期目标,在课程方案设计到实施运作等方面,都必须有与之配套的评价内容,力求利用课程评价,保障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理论课程、实践内容与工程实际的吻合,考核标准与学生未来实际应用的衔接,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

故此,高职项目化课程的评价要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应突破以学科构成课程体系的方式,从职业能力入手,坚持“能力为本、理论与职业并重”的原则,通过收集和应用信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高职专业课体系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课程实施条件与实施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课程体系的方式。

在这样一种评价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关注、保障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能简单地“以技能为本”或片面强调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它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职业技术,更需要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及后续发展的动力。通过课程评价强化课程对高职学生成长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更好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模式建构

在课程领域中存在多种课程评价模式,这些模式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科学—实证主义模式,二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文—自然主义模式。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社会需要是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最高标准。职业教育课程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一直以来,行为目标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主要以科学—实证主义的课程评价模式为主。然而,在提倡以人为本,提倡关注科学协调发展的今天,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应该以人文—自然主义模式为主,更多考虑的是人的需要和价值,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从更适合人的发展的角度展开课程评价。实践中,课程评价的各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各有特色,但都必须遵循明确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 科学发展观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发展性原则是课程评价中的重要原则,它不仅关注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性原则转变了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观念,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在评价过程中根据评价对象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对他们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性地揭示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目标,引导和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原则还将促使评价对象发挥自己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另外,发展性原则并不认同平均发展,它承认每一个评价对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差异,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一种促进每个学生、每位教师、每所学校在已有水平上发展的评价机制。

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包括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及评价结果多元化等。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关注对学生的能力、态度及情感的评定,以及课程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学生都能按照其个性倾向得到发展。在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大学生评价的分值,增大学生参与考核的频率,提高学生的评价地位。尤其是毕业生,他们是学校与就业市场对接的载体,学校教学工作的效果在他们身上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经过了整个教学过程之后,他们也能够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此外,要引入企业用人单位评价,他们不仅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同时也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之一就是生产实践,在论证过程中充分参考企业专家的意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评价,才合理、可行。在项目化课程评价过程中,评价结果作品化有很大的意义。项目化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模块来源于生产实践。显性作品给予学生很强的踏实感和完成作品后的兴奋感,作品存档也提高了学生完成任务的责任心,同时也利于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项目化教学,由于其课程呈现动态变化特征,所以,要注重考核动态学习过程,过程考核要重于结果考核;同时应注重综合内容考核,兼顾道德、情感目标的实现,以提高综合素质。

可操作性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体现在课程体系的简易性和可测性两个方面。该原则往往制约着课程评价是否可以真正实施。为了使评价项目与评价目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必须做到评价项目与评价目标的最佳融合,明确指标的内涵,保证指标的独立性和整体完备性。在满足课程评价体系的整体完备性的基础上,还必须控制指标项目的数量,使其最少化,无关紧要的项目应当舍弃,使该评价简单易行。课程评价体系的可测性体现在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两方面。对定性评价项目和标准,尽可能明确,不可使用模糊术语,以提高区分度。对定量评价项目和标准,尽可能客观,准确,必须是可以测量的。高职教育专业和课程的类型复杂,适宜采用较为普适的评价标准作为综合评判的依据,使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操作性,有利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的标准

课程评价标准是开展课程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规范,它决定着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情,开设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并设置相应的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因此,建立广泛适用的高职课程评价标准是不现实的。但高职教育又都是坚持“能力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高职项目化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因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课程评价是有一定的标准可以遵循的。

能力目标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这是高职学生区别于普通高校学生和中职学生之处。把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作为项目课程的评价标准,使项目化课程培养目标与岗位职业标准相一致,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提高课程的社会适应性。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培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岗位技能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毕业之后,这些学生工作上手快,岗位竞争时有优势。但是基本功(数学、外语、自学能力)不足,随着形势的变化、技术的更新,需要在工作岗位上自我学习时后劲不足,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在强调学生能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同时,必须培养其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学生主体评价标准 学生不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也是课程评价标准的主体。项目化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师和管理者要按照职业教育的新观念: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行动引导教学法、工程思维方式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安排教学,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要找出学生的长处,了解学生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领导者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互协作等素质有很大提高,可以自主能动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要求。以学生作为评价标准的主体,才能紧密围绕学生的发展设计出优秀的课程。

职业活动导向评价标准 项目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以直观、具体的职业活动导向的案例引入,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综合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职业教育的内容结构设计应抛开传统的知识体系,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依据,保持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在任务结束之后,才将活动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职业活动导向是项目化课程的重要标志,以职业活动导向为评价标准,进行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评价,一定要充分把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一重要评价基础。高职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高职课程评价才能从关注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改善,走向关注人的和谐发展,实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功能。

课程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的基础和保证。建立有效、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进一步推动当前高职教育改革,提高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有明确的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1]刘景霞.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构建项目课程评价体系[J].江苏教育,2009,(6):19-20.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55-259.

[3]朱璋龙.论人文关怀下的高职课程评价 [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74-77.

[4]仇超,马仕麟.《电工技术》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8,(43):57-58.

[5]何振海.论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原则 [J].教育与职业,2005,(35):6-7.

[6]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15.

[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92-394.

G710

A

1672-5727(2010)05-0053-02

邹茜茜(1973—),女,江苏南京人,工学硕士,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标准职业高职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忠诚的标准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还是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