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清分开施治治疗寒热错杂证

2010-04-03 12:46黄泽超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大学

黄泽超(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温清分开施治治疗寒热错杂证

黄泽超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4)

温清分开施治寒热错杂证,有别于传统治疗寒热错杂证的方法;温补药与清热药分开施加,寒热同调,治疗寒热错杂证,可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温清分开施治便于及时根据证候表现调节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寒热错杂证;分开施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繁杂、起居不定,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患寒热错杂证疾病。虽然病理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不外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病理上可经研究掌握,但治疗应用方面实非易事。

1 寒热错杂证疗法分析

治疗寒热错杂症时,目前大多数理论是温清并用[1-3]。此法不是不可,但应该有如下三个前提。第一,草药的质量形状要稳定;第二,要有足够多的病例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总结归纳;第三,医生本身要有很深厚的理论和经验。但是,由于现在药材市场混杂,人工栽培和杂交手段以及产地混乱等诸多原因导致药品的药性不能确保统一和稳定[4]。再者现如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对独立,习惯各异,病因错综复杂,不利于归纳总结。在前两个前提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医者不便于通过总结来提高对治疗寒热错杂证候疾病的用药分寸的把握,要通过方剂的药物微妙加减以达到治疗目的,就很难实现了。所以导致了许多病情加重或者病人不适等状况的发生。

2 温清分开施治的原理

温清分开施治的方法:依照病例证候采用温中药物与清热解表药物分途径分开施治,寒热同调,辨证统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且不造成病人的损伤,避免了药性冲突、抵消治疗效果的现象。现以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为例阐述温清分别施加方法。

寒热错杂证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理论认为是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热瘀滞为实。多因受外邪,情绪不调,饮食失节,脏腑虚弱等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日久郁而生热,湿热蕴于肠道,气机阻滞,气血凝滞。通常以党参、干姜、茯苓、白术、肉桂、莲子、薏苡仁等补脾肾虚为主;随症加减白头翁、秦皮等清湿热药物[5-6]。

然而,由于病例的个体差异,常有:因温中药物导致热证加重:胃脘胀痛、便秘,溃疡加重,肠痈水肿等;或清热解表导致:腹痛泄泻,腹寒肢冷等不适出现。如此寒热错杂反复,很难治愈。重新研究寒热错杂证结肠炎:笔者认为,湿热在肠内,肠道溃疡,水肿,出血等;虚寒在脾肾,寒在肠外肌肉、肠外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等处。所以温清并用方剂稍有偏差便顾此失彼,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某病例,中度结肠炎,普通方法治疗3月后肠镜检查,结肠炎转为轻度,但患有中度直肠炎,可谓温补所致肠内热证加重所致。

故此尝试温清分别施加的方法:以温补之药足浴,加之艾灸中脘、神阙、关元等穴位培补元气、导赤通淋。随症以清热解表药物保留灌肠,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散瘀。附加腹部穴位、足三里、三阴交点按以调节人体循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此方法特点在于,温清分开,补泻独立。温中之药没有经过肠道,不会引起溃疡和水肿加重。同时清热药物未经血脉直接到达溃疡处,不会引起脏腑虚寒肌体损伤。依此法治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养病期间要静心,尽量避免焦虑抑郁。在精神因素对结肠炎的影响上,中西医的理论是一致的。中医讲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而肺与大肠相表里,长期情绪纠结固然脾肾虚而大肠运化失节;西医讲负面的情绪会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从而影响消化系统,使胃肠蠕动能力下降,而且会分泌少而稠的消化液,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及消化道溃疡。

3 结语

温清分开施治,温补药与清热药分开施加,寒热同调。可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便于及时根据证候表现调节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梁卫.溃疡丸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75-76.

[2]林燕,孟涛,王文.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特点与温清并用方剂解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8):116-118.

[3]李明峰.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2):27.

[4]陆丽.中药汤剂质量与临床疗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2010,26(3):452-453.

[5]李惠霞.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虚湿固型溃疡性结肠炎47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6):886.

[6]陈铮,曹彬,袁玲.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75-76.

R254.9

B

1007-4813(2010)06-0850-02

2010-08-17)

黄泽超(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学。

猜你喜欢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大学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