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

2010-04-03 12:46赵茶丁碧云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30038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安徽合肥30031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丹参左室

赵茶,丁碧云*(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30038;.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安徽合肥3003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研究

赵茶1,2,丁碧云2*
(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2.安徽省中医院心内科,安徽合肥23003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能标本兼治,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在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稳定疗效,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药疗法;肝阳上亢;肾精不足;复方;单味药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主要以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易怒、乏力为常见症状,晚期因心、脑、肾等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1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为一复杂疾病,到目前为止,病因病机亦尚未得到明确的统一,祖国医学文献中关于此病的记载有很多,《临证指南医案》中述“肝为风脏,因精血耗竭,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指出肝为此病之主脏。《医宗金鉴》曰:“瘀血停滞……神迷眩远。”足见在眩晕的发病中,瘀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灵枢·海论》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可见本病与肾虚也有一定关系。朱丹溪则从痰论之,“无痰不作眩”,高血压病与胖人痰湿体质也有内在联系。现代学者亦对其病因病机作出独到见解,赵奕等[1]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关系密切,病位在肝,病根在五脏,脏腑病证之间具有相互传变、交叉错杂的特点。冯向阳[2]提出独到见解,认为五脏皆可“升压”,非独肝也,而痰、瘀为两大致病因子。常见证型有肝阳上亢型、血瘀型、肾精不足型、脾虚痰瘀型等。

2 复方药研究

2.1 肝阳上亢型徐瑞琪等[3]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43例,设西药组: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联合组:天麻钩藤饮联合依那普利服用。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76.2%,联合组总有效率90.9%。柏维丽[4]运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68例,基本痊愈15例,好转5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何红涛等[5]以滋肾平肝活血汤治疗肝肾阴虚阳亢老年高血压病50例,降压总有效率达94%,并可明显改善病人血脂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2.2 血瘀型王会芳[6]运用活血化瘀法为主辨证治疗,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48例,总有效率97.92%。刘川等[7]治疗高血压病证属气滞血瘀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活血祛瘀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1.7%。曹宏尚等[8]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3例,总有效率为93.9%。莫霄云等[9]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活血化瘀利水(丹参20 g,茺蔚子15 g,车前子20 g,夏枯草30 g等)中药复方配合西药硝苯地平片治疗,结果显示该中药制剂配合西药

2.3 肾精不足型李秀茹等[10]用二仙汤合实脾饮治疗久病阳虚水泛型高血压疗效满意。祝光礼等[11]探讨杞菊合剂对压力负荷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防治作用和机制,结果发现杞菊合剂可以减轻左心室重量,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胶原的增生,并且使心肌中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降低,微结构稳定。提示杞菊合剂可以防治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压和降低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有关。

2.4 脾虚痰湿型熊原[12]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80例,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型,总有效率为95%。董德保[13]将25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加服自制益气化痰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8%高于对照组的72.15%。陈宁等[14]观察中药血压健4号(主要由茯苓、法半夏、黄芪、天麻等组成)对气虚痰浊型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指标观测。结果发现观察组降血压总有效率为91.1%,与西药对照组相似,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9%,控显率为64.3%,眩晕、头痛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4.9%和95.5%。研究证明,该药对于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有良好疗效。

3 单味药研究

唐忠志等[15]研究长期应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大、纤维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WKY大鼠相比较,SHR大鼠左室肥大和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WKY组、全血黏度较正常WKY大鼠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红细胞压积、聚集指数升高,变形指数下降,而用丹参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较SHR组明显改善(P<0.05),且与WKY组近乎相同水平。郭自强等[16]通过研究丹参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中发现,心肌细胞在AngⅡ的诱导下其蛋白含量、数目及大小均高于对照组(P<0.01),用丹参素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较AngⅡ组明显改善(P<0.05),说明丹参素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吕圭源等[17]观察到主要由当归组成的穴血灵在降低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同时,也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和AngⅠ水平,但对其它指标如血栓素BZ(TXBZ)、6-酮-前列腺素Fl(6-keto-PGFI。)、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心钠素(ANP)等无影响。

4 结语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能标本兼治且药物毒副作用较小、疗效持久,在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稳定疗效、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现代临床研究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疗效机理等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中医学独特的个性化辨证治疗模式以及中药多方面降压机制,相信中医药在高血压病防治方面前景广阔。

[1]赵奕,方文岩,赵治,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5,22(4):297.

[2]冯向阳.辨证分型治疗高血压病11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12(8):34.

[3]徐瑞琪,徐冰.中西药联合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4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5):90-91.

[4]柏维丽.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6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1952.

[5]何红涛,段惠杰,李楠.滋肾平肝活血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9):46-47.

[6]王会芳.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4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782.

[7]刘川,罗朝勋.活血祛瘀汤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120例[J].河南中医,2007,27(5):56-57.

[8]曹宏尚,陈斌.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3例[J].陕西中医,2009,30(2):149-150.

[9]莫霄云,钱海凌,李丽.活血化瘀利水中药复方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9.

[10]李秀茹,辛文华.温阳利水法治疗高血压病举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1291.

[11]祝光礼,陈铁龙,钱宝庆,等.杞菊合剂对压力负荷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20.

[12]熊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5,27(10):751-752.

[13]董德保.益气化痰汤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5,24(10):50-51.

[14]陈宁,王清海,李爱华,等.血压健4号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255-256.

[15]唐忠志,唐瑛.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心肌病变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2):100-103.

[16]郭自强,牛福玲,朱凌群,等.丹参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心肌肥大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30-31.

[17]吕圭源,李万里,沈康.穴血灵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相关物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3(6):369-371.

R255.1

A

1007-4813(2010)06-0851-02

2010-06-30)

赵茶,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脑血管疾病。

*通信作者:丁碧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hanhan1113300@163.com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并降低血清透明质酸(HA)、心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丹参左室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