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美育

2010-04-04 14:03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梁翠芝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交流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梁翠芝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美育

■武汉市江汉区邬家墩小学梁翠芝

谈到数学,你也许会立刻联想到一串串枯燥的数字,一道道机械重复的算式,心中顿觉索然无味,无美可谈。殊不知,在宽广的数学领域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正像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所说那样:哪里有数字,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挖掘,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我们进行美育的好契机。

一、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生活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心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并去感受美,欣赏美,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始,我满面笑容地问:“同学们,双休日你喜欢到哪里玩?”学生一听兴趣陡增,争先恐后地举手汇报。我就势利导:“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游乐园游玩,有兴趣吗!”课件出示游乐图:蔚蓝色的天空中放飞着五颜六色的气球;一棵棵树郁郁葱葱,翠绿欲滴;摩天轮、森林小火车等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有节奏地运动着;人们一排排地坐在小火车、摩天轮等上面,整齐划一。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了。一个个边看边发出感叹:哇!游乐园里真美呀!“同学们,在这么美的游乐园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学生一个个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整节课生动而有趣,学生在优美的情境、趣味的范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而且发展了能力,并从中感受到了数学美,欣赏了数学美。

二、细心引导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合作美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加以细心的引导,给予适时的点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真正做到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收获。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切体验合作美。

针对我校的教研专题“人人参与,有讲有练,讲有目的,练有实效”,在教学数学第四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和复习“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整理除法算式”时,我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写好后让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为了更好的发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小组活动前先提出要求:(1)先独立思考按什么规律排列,再组内交流。(2)听从组长指挥,做好分工合作。(3)每个同学都要给予发表意见的机会,尽量照顾学困生。小组活动开始了,每个小组在组长指挥下根据学习要求,充分交流,在活动中,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倾听;我深入到小组,参与合作,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困生大胆尝试,相信自己。在教师的细心引导下,小组活动顺利高效。然后各组确定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有的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有的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充分体验了合作交流之美。

三、耐心指导实践,让学生在尝试中分享创造美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经历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去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在方格图的左上端画一三角形,中下端画一上底长下底短的等腰梯形,把三角形向右平移8格,等腰梯形向上平移6格后看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图案,学生根据平移的二要素将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按要求平移的格数平移后惊喜地发现竟然组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帆船。学生激动不已。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的平面图形进行设计,平移一定的格数后能组成漂亮的图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数学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大家都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与精彩。我把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粘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排成一路纵队进行欣赏。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之美,陶醉到自己创造的数学美的愉悦之中。

四、用心评价肯定,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语言美

数学课堂教师的评价语言对与学生自我认识,自信心地建立相当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见数学课堂教师的语言美是心灵沟通、师生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教师用心给予评价,对他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美,提高审美情趣。

刚接手二年级一班和二班两个班的数学时,上第一节课,学生一个个用一种陌生的眼神望着我。我含笑打量着每一个人,和蔼地用眼神向每一个人传递着友好信息,然后作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姓梁,是你们的大朋友。从今天起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攻克数学中的每一个难关,愿意吗?学生们用响亮的童音回应我。学生和我的距离拉近了。开始上课了,我让学生从四件物品(壹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一件不同物品量数学书的宽,他们根据指导的量的方法认真测量。让学生汇报结果及回答“量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时,我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你量得真准确,我赞成你的方法!”、“真能干,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太强了!”、“好样的,你的动手能力真强!”、“太棒了!你的发言很有个性。”、“不得了!你的语言概括性太强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肯定,自信心增强了。在愉悦的评价中感受到了语言美,学生的审美情感再一次得到了体验。

数学本身处处充满美的韵律,数学的课堂时时闪烁着灵动的美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美育,要认真体会小学数学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创造、分享数学之美。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