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小学教育一瞥

2010-04-04 14:03张梁山
成才 2010年10期
关键词:加拿大学校教育

■张梁山

加拿大小学教育一瞥

■张梁山

2008年,枫叶初染之时,我第二次踏上加拿大这片广阔的土地,从埃德蒙顿到卡尔加里,旅居达150天。

享受久违亲情,体验动感生活,欣赏优美风光,感受异国风情,我的收获多多。

为了留下一份珍贵回忆,我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天起,就以日志的形式记下期间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集四万多字。回国后,以《枫叶燃情》题名,付梓。其中,关于加拿大教育方面的记载,多是从小孙孙zeilin就读的两所小学获取的资料。披露于此,只是提供一份参照。诚恐以偏概全,是为“一瞥”也。

周末,zeilin学绘画,我们一起去了。

画室设在一栋豪华别墅里。执教的华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她的教学理念:重视基本技法,鼓励大胆想象。我们浏览了学生的部分油画习作,发现构图无一雷同,山水涂抹中颇显大气。据告,这些油画曾在社区展览过,zeilin的画也在其中。

在加拿大,学校一般不布置家庭作业,孩子们有大量空闲时间发展个性爱好。绘画之外,读书、打球、游泳、吹萨克斯、上网、旅游,成了zeilin交叉安排的活动项目。

Zeilin上周结束考试,但这周仍有活动,大致是:周一,做学科游戏,如数学游戏、英语游戏、科学游戏等等;周二,上午游泳,下午逛公园;周三,观看表演和做学科游戏;周四,上午运动会,下午看电影;周五,开始放假。

据我观察,加拿大的小学教育,比较注重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较之那种填鸭式的做法,似乎更其符合少儿的天性。

Zeilin放学回来,带回老师送给他的精美相集。相集是老师亲自设计、亲自制作、亲自装帧的。相集中的七帧照片,摄下了zeilin在各项教育活动中的瞬间表现。尤为可贵的是,老师还用文字真切地记叙了每一瞬间的欢乐,文中不乏欣赏、赞美、鼓励之词,让人见图识文,生出许多感动。当晚,zeilin就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他说他要把自己由此而产生的美好情怀献给他亲爱的老师。

Zeilin从学校回来,从书包里拿出一份成绩单和两张奖状,递到我手里。我迫不及待地展开来看,嗬,九门学科竟然全部是“A”,两张奖状记载的是他学习和品德的双优表现。真棒!真不错!我不禁连声赞道。

成绩是怎样评定的?我问zeilin。

Zeilin告诉我一个大致比例:期末考试约占10%,平时小考约占5%,而课题成绩和课堂表现则大大超出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小学生做课题,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后来得知,所谓课题,就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察。比如,科学课题,就包括有湿地、化学、电和磁铁、电器、天气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以沼泽地课题为例,从沼泽地的形成、特征、三个区域,到它的生活周期、食物链、食物网,要求作出全面介绍。再如,语文课题,就是要求读完一本书,而后写出详细的内容提要。一般说来,每一个课题,都安排一至二周完成。

关于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和思考问题的积极程度。

这种评定成绩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一考定优劣”的片面导向,让学生既看重考试,更看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在我卧榻对面的墙上挂着zeilin的三幅油画,寄情山水是三幅油画的共同主题。其中有幅油画我特别欣赏:群山苍翠,山前湖水轻摇,山后夕阳泛光。整个画面空灵深远、逼真而有立体感。我为此写了几句顺口溜:夕阳背山烧,影在湖中摇。寄情在山水,景俏画亦俏。欣赏之余,含有鼓励的意思。

山水画,少不了蓝天白云的大笔涂抹。Zeilin画的云,或追逐,或奔涌,或翻腾,赋予形态和色彩的变化,真实而生动,再配上山的青,水的绿,草的茂密,树的葱茏,画的整体精神也就跃出布面了。Zeilin的油画,好像有了这么一点意思。我由此看到,老师“重视基本技法,鼓励大胆想象”的教学理念达成的效果。

Zeilin上午9时到校,下午3:30放学。自带午餐。

加拿大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就近入学。小学升初中不举行考试,但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全省每年有一次调考,综合其它指标,排出全省名次,并在网上公布。学校只有优劣之分,而无重点非重点之别。即便是优劣,每年也有变化。这样就形成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系统,校际之间的竞争,具有社会性。

学校要求学生按时到校,去早了,就在外面等候,铃声响了,才能依次进入教学楼。我感兴趣的是,进入教学楼前,没有老师监管,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能自觉排队,无人插队,也没有你推我搡、打闹等现象。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其效果于兹可见。

在加拿大,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比较协调。比如,学校教育学生文明礼让,而社会展现的正是这种教育的一致性。购物、走路、行车,都讲究“礼让在先”,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序。我们在加拿大逗留期间,没有发现一起互不相让而怒目相向的事情。社会的和谐,必然带来教育环境的和谐。就某种意义来说,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正是通过社会来实现的。

由此想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升公众的人格形象与道德水准,形成社会文明风气,确乎是一件至关重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事情。

Zeilin从美国回来,第一天就参加了学校的数学考试。今天,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得了满分。我问其他同学的成绩,他说不知道。

不在班上公布成绩,不排名次,只向个人说明考试情况;对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不作横向比较,如果家长问及,也只是肯定学生的进步。这是加拿大教育的一个特点。

由此推论,加拿大是不是就不看重成绩呢?当然不是。以升大学为例。学生读到高三,就要参加一次调考。调考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合计起来,就作为学生的高考成绩。要想读名牌大学或重点专业,必须成绩优异。此外,还要参看做义工的记载。没有高中阶段的义工记载,则不予录取。这种把“为学”与“为人”综合起来考察以及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的做法,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不合理状况,为高校吸纳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当然,平时成绩的记载,不能有随意性,要有诚信保障,容不得半点不正当行为,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加拿大没有优录政策和扩招政策。

今天是加拿大的长跑日。下午,zeilin参加了全校性的长跑活动。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及长跑日的来由,zeilin断断续续地告诉了我。

大约是1983年,一个名叫泰瑞-伏克斯的大学生,因患骨癌右腿截肢。他在医院里,看到一些小孩得了同样的病,十分同情,决心帮助他们。于是,他安上假肢,开始以长跑形式为癌症研究募捐。他从温哥华出发,计划横穿加拿大,跑到最东边的纽芬兰。每天只睡6个小时,历时30天,沿途募捐。到达雷港,终因癌症转移到肺部,不幸去世。

他的博爱精神和顽强意志,感动了全加拿大人。为了纪念他,加政府决定把他去世的那一天定为长跑日。于是,每年的这一天,长跑也就成为加拿大极

具教育意义的全社会的活动。

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我不能不为之动容。

Zeilin告诉我,学校给了一个号,要求课余上网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网上做题,网上考试,网上记分,按积分多少,排出国内名次和世界名次。

回到家里,zeilin就开始网上做题。大约两个小时,他的积分已达7000分,跃居加拿大第一,世界排名第八。竞赛还在进行中,一个星期后,才能确定最后名次。

Zeilin对此兴趣极浓。我坐在一旁观察,发现他做题快,正确率高,屡获满分。

学校要求,放学后,每天不得少于15分钟参加这项活动。

十一

40分钟的游泳课,走了15分钟,训练了25分钟,孩子们还是兴味盎然。我问zeilin,训练了什么,zeilin说:跳台跳水。从zeilin的表述中,我能体会到,虽然训练时间不长,因有专职教练,训练效果还是可以的。

加拿大有很多室内游泳池,长年对外开放。孩子们从小就培养了对游泳的兴趣,但很少有人瞒着家长,到大江大河去作冒险一游。为了雅观,男士不得穿三角裤下水,只许女士穿游泳服,小孩子也是这样。

十二

地理课,“政府”一章,模拟参选。Zeilin说,他上了一堂十分有趣的课。

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维权意识,较之单一说教好。

让学生懂得交通规则,就领着学生去走一走,就像是学生学习游泳,必须让学生下水一样。这种体验式的教育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从感性向理性转变。我痛感当下中国的教育总是说教太多,学生动手、动脑太少。

十三

今天是“比萨日”,学校要求中午吃统一购买的比萨。这项规定,家长反映正面,也颇受学生的欢迎。

我不知道“比萨日”的来由,但我知道,洋人喜欢吃比萨。此举或许是对西方饮食文化的一种倡导,我想。

十四

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的万圣节,又名鬼节。期间,公共场所和居家院落都要布置各式鬼怪和南瓜灯之类,驱鬼避邪,喜庆丰收。

按照学校的要求,zeilin也买回一个南瓜。他把内囊挖空,带到学校,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刻上鬼脸,点上烛火,据说,可以用来驱散鬼魂。

还有一项活动,就是31日的晚上,孩子们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带着怪异面具,挨户去讨糖。一般说来,凡是在院子里点着南瓜灯的住户,都会很乐意地把包装好的糖果分发给孩子们。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避邪免灾。

丰收了,寒冬来临了,等待过圣诞节了,一年的美好时光就这样顺顺畅畅地过去了!

这是相沿已久的习俗,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虽然从一个方面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但对孩子们来讲,无疑是一种另类教育。

责任编辑 向保秀

人文绿地

重阳

张梁山

菊花黄,桂花香,倚栏醉秋色,快乐重阳。君行健,且登山,揽七色旋律,缤纷篇章,高处不胜寒。莫道老株芳意少,唱一曲“大江东去”,豪情在,豪放依然!

猜你喜欢
加拿大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学校推介
加拿大看病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