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0-04-07 09:24蔡慧君蔡明星
关键词:新建办学大学

蔡慧君 蔡明星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蔡慧君 蔡明星

试探讨几个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学文化吗?为什么要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有哪些?最后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大学文化建设

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学文化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解读大学文化。关于什么是大学文化,如何理解大学文化,顾明远认为:“大学文化应该从大学里的一群人来分析。大学里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干什么的?也就是大学的本质是什么?大学文化要从大学的本质中来挖掘。大学的本质是研究学术、追求真理、创造知识、创新价值观和培育人才。”[1]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与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集中体现在全校师生和全体校友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素养之中。因此,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文化。大学理念和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传统和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大学文化的标志。大学文化就是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的有机结合。它们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种环境与氛围,一个精神与意义的世界。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大学文化的含义。

第一,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所形成的文化,而不是以其他社会单位或教育单位为载体形成的文化,是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所必备的一种本质属性。第二,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学校里的教师和学生,正是由于历届师生的共同努力、薪火相传,才形成了连绵不断、持续发展的大学文化。反过来,大学文化也通过师生的言行举止、对社会的贡献等反映出来。第三,大学文化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因为在大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学校文化里面不仅包含积极因素,同时也存在消极因素,所以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过程。第四,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成果和蕴涵这些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两个方面,精神成果主要是指大学创造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成果,包括新科学、新技术、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办学理念、学校传统与精神、校风和学风等;物质主要是指大学的校园、建筑、设施、环境,包括山川湖泊、楼堂馆所、花草树木等,这些成果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物质成果,它们都是有特定文化意蕴和内涵的。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在社会文化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育人与教化功能、支撑和保证功能、示范和引导功能等。[2]

那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学文化吗?文化这个概念是很普遍的,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所以我们可以肯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学文化,或者说有文化。但从对大学文化的内涵解读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答案,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缺乏积累、传承的时间,缺乏深厚的底蕴,缺乏涵养。特别是在没有科学合理定位,未能统一认识的时候,这种大学文化明显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或者说是不完备的。

二 为什么要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文化

由上可知,大学文化对现代大学而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大学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系统。大学的文化属性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大学的历史价值,而且也使大学具有了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样式。[3]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假如大学里缺少人际间精神活动的背景,只讲书本,不谈哲学;只做实验,不研究理论;只叙述事实,而没有理论概括;只有学术的方法训练,而精神贫困;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定是个贫瘠的大学。”[4]如果一个大学“精神贫困”,那么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怎么样的呢?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加塞特告诉我们,这样的大学只能培养“没有文化修养的新生的野蛮人”。[5]有学者就建议,在我们办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之前,先办一所受人尊重的大学。什么是受人尊重的大学呢?首先就在于它的文化性。大学既是知识的共同体、学术的共同体,更是文化的共同体。大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文化存在。只有文化存在,大学才会被人所尊重,才有可能成为高水平大学。

所以建设大学文化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至少具有如下意义。

1.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建设高品位、有特色大学的需要。一所大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来自这所大学里面的人,这里面每一位大学人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构成了大学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学精神文化能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渗透于学校事务的方方面面,大学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规章制度、学术规范、教学体系等的确立和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可以肯定,没有浓厚的大学文化氛围,就不足以凝练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一所缺少大学文化的高校,是很难称得上合格的高等学府的,更妄论高品位大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时间不长,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更需要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不断总结、提炼自身的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就应成为其当前学校建设的重要课题。

2.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育人目标的内在要求。大学文化本身的育人功能以及大学的职能的需要促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然需要重视大学文化的建设。大学文化对每一位大学人都具有潜在的、无形的,但却是深远的影响。文化使人的生活具有了一定的样式和样法,而一个人怎样生活,他就成为怎样的人。大学的教师和学生真正形成对他们一生有决定意义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要靠这种文化。比如,创新人才的培养就离不开创新的大学文化的潜移默化。[6]通过大学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这种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提高素质。

3.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引领社会文化的根本保证。从大学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大学不仅应传承社会文明,更应承担引领社会文化的责任。尤其是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它们往往是地方的为数不多的高等学府,更应为社会树立文化之榜样,弘扬社会文明之风气。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9年至2007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208所普通本科院校,占全国740所本科院校的28%。[7]它们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生力军。对于正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也意味着它们将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三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哪些障碍和问题

大学文化建设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此迫切,然而在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说是最年轻的一个族群。尽管在许多名份上已经是本科院校,但从它开始创办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他的不成熟。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二类是师范类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三类是前两种合并升格为本科。正因为如此,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自身大学文化的建设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甚至没有认识到自身建设大学文化的必要性。

2.经费投入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基本都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确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而,有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搞大学文化建设。而且,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建在地级市,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其实令地方政府对其投入的资金较为有限,其办学资金只有靠校方自己解决。因而,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办初期的办学经费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等硬件建设方面,而在大学文化等软件建设方面所投入的人、财、物却明显不足。

3.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现在很多人一提大学文化就言必称北大清华等知名大学之大学文化,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极快,其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人数都迅速增加,教职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大学文化的内涵不够了解,所以,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停留在对一流高校大学文化的简单移植上,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

4.载体、方式较为单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把大学文化做出不同的划分,如有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二分法”,有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三分法”,有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媒体文化的“五分法”等等。无论如何划分,只是角度、标准不同,但皆反映了大学文化是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在建设大学文化的过程中,有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是简单地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或仅仅停留在建章立制等表面层次上,而未能统筹考虑多方面的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方式单一,对弘扬大学精神、塑造大学形象等深层次的领域却重视不够。

四 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也需要借鉴名校的经验,同时,更应注重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有特色的大学文化之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弘扬文化意识。作为同样肩负着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重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大学文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建设大学文化和塑造大学精神的自觉性,并结合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及本校实际,认真研究解决大学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对大学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努力培育具有个性特色的优秀的大学文化。在建设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让全校所有成员,包括管理层、教职工、学生都充分意识到大学文化对于学校、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此种文化意识既是建设大学文化的坚实基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对于每个大学人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注重整体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大学文化氛围。大学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应该整体推进。首先,是要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质文化的建设。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大学办学的硬件设施,它包括各种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资料及校园环境等。校园内的楼台馆所、花草树木及整体环境所折射出的文化底蕴,它们往往能成为一所学校的标志为人们所记忆和怀念,对师生能起到熏陶、暗示和感染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其次,是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包含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办学精神及所推崇的行为取向、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再次,是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支柱,包括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模式、群体行为规范、习俗等各种规章制度。制度对于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都是软肋,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此外,是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活动文化的建设。活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包括学校师生员工的各种活动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等整体精神面貌。

3.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富有个性特色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不论大学的创办历史是否悠久,也不论大学是否为“名牌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各学校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而要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则必须依靠学校富有个性特色的优秀的大学文化。在新形势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发展,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在了解大学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坚持从本校实际出发,注意以地方文化为依托,认真研究本校的文化特性,不断总结和提炼自己的优良办学传统、办学经验和办学精神,借鉴和吸收其他高校先进的大学文化,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个性特色的优秀的大学文化。比如,创造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文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建设大学文化上有其劣势,但也有优势,即不受传统约束,易于更新突破。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适宜的大学文化土壤是必不可少的。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尝试做如下努力,如设置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营造勤奋诚信的风气氛围、提倡批判性思维、创设宽松却有责任感的环境等。[8]再者,建设以求真为本的大学文化。求真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学者认为,近些年来,大学浮躁,为了排名,为了获奖,不惜粗制滥造,抄袭之风盛行,甚至有的大学校长抄袭文章,令大学斯文扫地,有失大学体统。大学的失真是当前大学文化的腐蚀剂。因此,要建设大学文化,就要还大学求真的本真。首要的是,要重视大学的教师的学风建设和人格养成上。坚持优良的学风,反对学术腐败,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了,而且是关系到对学生人格影响、关系到大学文化建设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当前我国的大学最为缺乏的也许就是大学文化的构建。首届耶鲁—中国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的总结报告说得好:“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研究或学术水平的差距,我们的差距是如何创建一种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如何把学校各个系统的人员都能调动起来,形成统一意志,积极、认真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该大学的使命结合起来。”[9]当然,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冲突和融合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1]顾明远.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求真育人[J].教育研究.2010,(1).

[2]赵存生.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24).

[3]王守义.从大学文化的视角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4][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1-152.

[5]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 徐小洲,陈军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6-57.

[6][8]王运来.从英美名校的大学文化看创新人才的形成条件[J].现代教育管理.2009,(2).

[7]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与“老牌”本科院校展开竞争.中国教育新闻网www.jyb.com.cn.2008年10月6日.

[9]首届耶鲁—中国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总结报告[EB/OL].见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n.

[10]罗正云,李娟.浅谈独立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8).

[11]顾顺奎.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5,(3).

[12]辛彦怀,王红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

ReflectingonConstructionofCampusCultureintheNewlyEstablishedUndergraduateUniversity

Cai Huijun Cai Mingxing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confronted the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 Is there a campus culture in the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 Why should these universities construct their own culture? Are there any handicaps or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e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lassNo.:G648.4DocumentMark:A

郭美霞 宋瑞斌)

蔡慧君,硕士,讲师,莆田学院高教所,福建·莆田。邮政编码:351100

蔡明星,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莆田学院高教所,福建·莆田。邮政编码:351100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与隐性课程建设研究” (jbs06125)研究成果,校内编号:2006y018

1672-6758(2010)06-0024-3

G648.4

A

猜你喜欢
新建办学大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