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解读本·阿格尔的理论学说

2010-04-07 09:24冯晓宁
关键词:阿格异化资本主义

冯晓宁

一 本·阿格尔及其主要思想

本·阿格尔(Ben Agger),法兰克福派学者,加拿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978年,他在其代表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不仅提出了他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而且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的理论得失也作了较精彩的评述,这些评述对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起到了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在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史上,阿格尔首次提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的辩证法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模式出发,论证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本·阿格尔看来马克思的辩证法有两个基本特征:非决定论和经验性,所以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评论建立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基础上;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异化理论和人的解放观;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内在矛盾发展规律的理论;使内在矛盾的逻辑向经验方面发展的危机理论模式。他认为只有把异化理论、内在矛盾理论和危机模式这三者结合起来的时候,马克思的理论才是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与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工厂都不能支配其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而仅仅是雇佣劳动者的工人密切相关的充满生机的理论体系”[1]本·阿格尔认为,这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辩证法。基于这样一条思路,他把马克思主义与北美的现实斗争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不同于欧洲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本·阿格尔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在他看来马克思的辩证法和异化理论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从生产领域研究人的异化,而是着重从消费领域研究人的异化,以寻求人的解放途径。他认为,这一研究不仅符合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而且也符合人们认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需要。所以,异化消费问题在本·阿格尔的理论学说中是处于研究的中心点的。他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过度发展和技术的破坏性,这是资本扩张的本性,同时资本的扩张本性并不具备解决生态危机的逻辑基础。“未来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缩减商品生产、不再使劳动和闲暇异化、工人自治的、非极权的、分散的和非官僚化的社会主义”。[2]因此,它主张社会主义发展应当实行“稳态经济”模式,要求遏制目前无限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将生产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稳定下来,实现经济的零增长。所以,阿格尔将生态社会主义作为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在经济危机中审视本·阿格尔“生态危机取代经济危机”的理论

经典马克思主义原来设想的由于利润下降和资本积累导致工人的工资被压低,导致工人的失业和贫困化,于是工人起来造反而使资本主义处于崩溃的危机理论,没有能够像预期的那样发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既纠正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又改善了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地位,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也呈现出进一步在全球发展的态势。阿格尔认为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发展足以保证向工人阶级也提供在此前只为资本主义上层人物提供的商品”。也就是说由于发达资本主义操纵和协调着社会生产与消费,资本主义的危机已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以,本·阿格尔明确提出:“我们的中心论点是,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经济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3]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2007年华尔街次贷危机,华尔街危机的发生有一系列实现途径和技术机制方面的原因,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房地产投机、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等因素。在这一层面上,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祸水;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监管机制滞后致使“金融创新”犹如脱缰之马[4]。华尔街金融大亨们大胆的发明,使得买不起房子的住得起房子,使得银行家、金融经纪人、保险公司等风险分散分担,而利益共沾。曾经看似欣欣向荣的美国房地产终因借贷者的无力偿还,虚荣的繁荣瞬间灰飞烟灭,然后一环扣着一环,最后引起美国金融界整体性震动,凡是原来涉及房地产的金融机构几乎都受到冲击,更有的被瞬间震倒在地,其余的也摇摇晃晃勉强维持。资本无国界,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间,资本走进走出自由流动,哪儿有利润,哪儿就有国际资本的身影,外加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因而,美国一己的经济危机,就更为迅速地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梦魇。在当前这个金融市场发达的社会,用别人的钱来积聚生产的资本(证劵股票市场),花明天的钱来过今天的日子(贷款消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金融业)交织在一起,支撑起了整个经济大厦;发端于金融业的危机逐渐波及到现实生活中的生产和消费,华尔街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可谓是资本主义异化消费的典型例子。

华尔街次贷危机分析后的迹象表明:本·阿格尔认为生态危机已经取代了经济危机的理论中异化消费、需求理论等一些合理因素,在这次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中得到了部分印证。他的这一理论,也再次佐证了他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就是把消费危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心点,以“异化消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本·阿格尔将生态危机上升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使绿色生态理论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科学技术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阿格尔及他的前辈威廉·莱斯(William Leiss)等法兰克福派学者都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有生态学思想,而且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和异化消费理论都回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符合经典马克主义学说的,终使他在解决生态危机和异化消费的过程中走向历史唯心主义。

三 在危机中解析本·阿格尔异化消费和需求理论

1.本·阿格尔指出异化消费直接导致生态危机。

本·阿格尔给“异化消费”下了个定义,“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5]因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高度集中化的生产过程使人感到缺乏自我和自由,于是人们就到消费中去寻找人生意义,这种异化消费不仅消除了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而且掩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更为严重的是,由其导致的过度生产极大地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也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这次经济危机清楚地演绎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的扭曲关系:生产受制于消费,而过度的信贷消费却破坏了生产秩序和生产力的发展。探其实质后再次让人汗颜,这次经济危机从过程上看,是美国资产泡沫破灭的过程。由次贷危机引爆金融危机再引爆美国以致全球经济危机,实质上是一连串的道德危机和虚拟货币信用伦理的危机,从中折射出生产异化和消费异化的深层次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丧失生产资料,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缺乏自主权,进而对劳动成果的分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劳动的异化决定了消费的异化,资本主义所有制决定了劳动者的消费活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维持和再造。劳动和消费的异化强化了资本拜物教,而资本的本性不是满足劳动者的消费需要,贪婪和冒险的本性使资本的运动无视实际消费能力的制约。当资本的盲目扩张运动超过一定程度时,实现商品价值的惊险跳跃成为资本家难以逾越的鸿沟,最后只得求助于国家的力量。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资本家的救命稻草,它所累积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增加了以后的危机的破坏力,这一点已经为资本主义危机史所证明。

2.本·阿格尔危机论的实质是生态失衡——根源于人与人性失衡。

本·阿格尔认为,生态失衡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失衡,却根源于人性的失衡,即人与自身真正需要的失衡。因为,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建立在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商品的基础上,用异化消费来弥补人们对异化劳动的不满。而保证异化消费不断得以满足的途径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张,这就势必大量消耗资源,导致了生产的无限性与生态的有限性的矛盾。所以,生态失衡根源于人的异化,即人与人性失衡、人与自身真正需要的失衡。阿格尔指出,现代工业社会已发展这样一个地步:第一,“由于广告的出现,需求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了”;第二,“人们把贯注于消费当作满足需要的唯一源泉”。[6]人们误认为不断增长的消费似乎可以补偿其他生活领域,特别是劳动领域遭受的挫折,因此,便疯狂地追求消费以宣泄劳动中的不满,从而导致把消费与满足、幸福等同起来。对于这种把消费等同于幸福的异化现象,阿格尔批判说:“异化消费只不过是真正自由的苍白反映。”[7]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受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的产物。人本主义反对科学理性,往往通过非理性的形式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这种思潮往往导致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框架中非常突出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产生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复杂的交易模型和高杠杆率的交易模式使得价格机制的联系非常紧密,导致预期资产价格的波动率增加,信用链条断裂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些市场主体甚至是国家主体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诚信和信用危机。

资本主义人与自身真正需要的失衡是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新自由主义是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体制原因。

四 阿格尔的社会主义实现之路——通过消费希望的破灭实现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异化劳动的过程中,提出了解决经济危机和异化劳动的方案。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和异化劳动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引起的。为了解放生产力,避免经济危机,消除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工人阶级的暴力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阿格尔根据马克思消灭经济危机和异化劳动的实现方式,构想出消灭异化消费和生态危机的社会变革模式,这就是通过“期望破灭的辩证法(dialectic of shattered expectations)”或者期望破灭理论,实现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期望破灭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理论和异化消费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一个幽灵,马克思的幽灵,在欧美重新出场”。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之际,曾被西方“神圣同盟”合力驱赶,宣告其“退场”甚至“灰飞烟灭”的“马克思的幽灵”,特别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如今在席卷全球、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被西方社会重新“召唤”、重视,甚至被“热捧”[8]。这场危机不仅使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学说,也同时和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说的正确性。马克思以商品和消费的内在矛盾演绎作为逻辑起点的《资本论》,正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客观的基本事实。显而易见,这次经济危机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和预言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也犹如本·阿格尔期望破灭理论设想的那样,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拜托痛苦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而堕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一些人把目光转向马克思的理论学说尝试新的解答以拯救危机。事实证明了本·阿格尔生态危机和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希望最终破灭理论中,在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危机之间的关系方面含有充分的合理性因素,尤其对于分析二战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制度性生态危机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

阿格尔在他的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曾论述道:“正是在我们称为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的动态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有力动力。”[9]但是他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最终解决寄希望于生态危机的最终爆发和资本主义社会消费希望的最终破灭,这种通过“期望破碎”产生的消费心理变革来抵制异化消费从而自动地消除生态危机的理论逻辑是不可能转化为历史现实的。

五 本·阿格尔的理论学说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如履薄冰,过去的2009年我国的出口贸易仍旧未达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尽快调整经济发展思路,避免美国华尔街金融资本的扭曲式发展。本·阿格尔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危机问题结合起来,虽然批判的是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但是对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1.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

阿格尔认为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异化消费现象,导致了过度生产,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我们应该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需要迫切进行经济转型,国家的资源、人口的现状告诉我们西方资本主义过去发展所走的弯路,现在的中国是付不起这个学费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训,在工业化过程中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借助危机带来的出口受阻,顺势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技术和工艺的升级革新,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的环境。

2.降低异化消费的危害性,遏制浪费资源式的投资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以GDP为标志的经济增长似乎成了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改善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手段。现在的国人越来越倾向于扭曲性的消费和投资,社会中人们的投资往往不是看中技术所带来的增值潜力,而是被短期的投机带来的高利润所迷惑。以我国地产业现状为例,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向了暴利的地产业,于是乎政府卖地,地产商买地造房,人民群众买房一夜之间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中最为炙热的投资途径。更有甚者,一些原本不涉及房地产的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把原本用于生产、科研创新的资金也抽出投入到火红的地产投机中去;一些本不需要购几套房子来满足自己居住所需的个人和家庭,处于获得暴利的需要进行大量房产买卖投机,而且该投资模式正被我们的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复制。如此扭曲的资本投资最终占用的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个人创业的所急需的发展资金,而阿格尔早就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消费对人的思想的麻痹和毒害,已经对现代人的需求和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而我们的社会消费和投资今天仍旧存在许多同样的问题,这确实值得反思。

总之,本·阿格尔的理论学说虽然还不尽完美,但它提出了一系列蕴含时代气息的政策主张。因此,我们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对待其理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为我国社会与经济步入和谐的发展模式探索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1]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

[2]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26.

[3]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86.

[4]任平.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J].哲学动态,2009,(4):5-12.

[5]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4.

[6]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5.

[7]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7.

[8]贝恩德·德布斯曼.卡尔·马克思被金融危机中的欧洲热捧[N].泰晤士报,2008-10-16,(1).

[9]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96.

猜你喜欢
阿格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穷小子竞标
阿格戒酒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实习侦探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