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下高校体育发展对策研究

2010-04-07 09:24张清国徐泉永
关键词:节约型节约资源

张清国 徐泉永 曹 萍

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物质资源耗竭型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1]。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环境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发、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尚存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09年11月25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设节约型社会意味着,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的节约,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各个有责。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实践节约型社会建设不仅关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社会低碳经济的的发展进程。高校体育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节约”,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一 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通过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手段,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较高福利水平的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在这里,“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

节约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既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并且能够尽量循环利用,又要保证全社会较高的福利水平。基于此,必须着眼于制度规范和政策引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把节约资源纳入经济转换方式的重要内容,促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让每个人羞于浪费、不敢浪费。

二 节约型社会下高校体育资源分析

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活动,以扩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在物质、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人,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体育场地设施、余暇时间、信息等形式[3]。高校体育资源则是指高校所拥有的能够满足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水平的资源[4]。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生产部门,其发展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教育资源投人严重不足,二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当,使得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也不例外。资源虽然包括了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但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的意义上来说,资源的节约并不意味着单纯地节约物质资源,适度合理地增加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使用反而有助于物质资源的节约[5]。由此,节约型社会下高校体育资源的节约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高校体育资源的内部合理配置和利用。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在校园建设方面加快了步伐。但是,各高校的资源利用问题依然严峻。其中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学校教育资源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内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资源配置相对独立,使用效率较低。较为突出地集中在科研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如体育师资力量的继续教育问题。在高校内部实现各种资源的共用共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是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首先要实现高校内部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才能促进整个高校体育资源的节约降耗。

2.高校体育资源的区域吸收与辐射。

区域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村庄。在此,以高校为本,区域则特指高校体育的社会环境,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高校附近其他高校,如大学城;一是高校镶嵌于社区之中,在此特指城市或社区。

首先,要积极吸收和利用高校所在区域的体育资源。要以创建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建立动态的体育资源观,积极开发和利用区域所具有的潜在的体育资源。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社会的地理和传统文化优势,开辟新的课程。在大学城区的高校则可以利用其他高校的体育资源进行教学或培训,如可通过学生在大学城的学分互认来降低相关投入,节约成本。

其次,要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实现社会体育资源的节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也随之加强,有些高校拥有所在城市一流的、甚至全国一流的体育场馆。高校在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在保障正常的教学训练之外,体育场馆有偿对外开放,高校体育教师和较为专业的学生教育和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为社会提供短期的体育培训等;也可将大学生体育俱乐部进行改革,使其走进社区与社会体育接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6]。高校在开放场馆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社区输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乃至整个社会的体育资源。

3.高校体育资源对新技术的应用。

资源节约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科技手段是最关键的[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要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在节能技术上得以突破。因此,人类社会必须开发和使用各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技术,尽可能地以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在不断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如多媒体、网络、系统仿真等技术开始应用到体育教学和训练之中,高校体育积极吸收和利用新的技术,也将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8]。

三 节约型社会下高校体育应对措施

1.提高高校的资源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以建设节约社会为指导思想,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不断提高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校园风尚,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建设节约社会”在当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对先期享用资源和后期报偿的教育群体具有文化传承意义。高校应积极承担相应的职责。

2.完善激励与约束政策,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为和个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反之,对浪费行为,则进行相应的批评和惩罚,以提高师生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如针对学生的节约行为可与其成绩或考评紧密相连,对领导、老师的考核中将节约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尽管政府大力提倡资源共享,但大部分高校多年来所形成的资源占有观和使用观,使得资源实际上很难做到共享[9]。所以,政府应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高校的权利与义务。如对于省城或中心城市、“大学城”等高校与科研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就应该强行打破目前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强制实行资源共享。

4.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体系,加强高等体育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

在一定区域内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由政府牵头,以建设“节约社会”为目标,在高校等组织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并提供信息服务。高校相关领导、社区管理人员等作为成员参与其中。组织体系应具有畅通的信息平台,互通有无,从体育资源的配置到使用应以“大体育”的观念,从区域的高度,对体育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三 结论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监督管理,推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同时也要看到,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虽然资源节约了,但却是“不发展的社会”,这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因此,构建节约型社会要求高校体育在满足学校体育的发展的同时,改革现有的高校体育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合理优化配置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实现高校体育、区域体育乃至整个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唐元.节约型社会内涵特征和实现途径[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7):1 -2.

[2]低碳经济与生活调查,http://www.gov.cn/diaocha/20091211diaocha.htm

[3]任海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6):1 -5.

[4]许红峰,庄昔聪,彭雪涵,连文毓.福州地区大学城体育物质资源的优化与共享[J].体育科学研究,第8卷第4 期,2004,(12):24 -28.

[5]张元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理依据与法律保障[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07,(6):32 -34,38.

[6]唐祖燕.对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途径的初探——高校体育俱乐部步入社区体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4):177 -178.

[7]张元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理依据与法律保障[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2 -34,38.

[8]解毅飞,李祥晨.足球裁判员培训仿真系统的研制[J].体育科学,2001,(5):53 -54.

[9]李霞.节约型社会中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河南财玫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2-43.

[10]杜学工,熊米娜.我国社区与学校体育场地共享的模式构建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7-9.

[11]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6 -21.

[12]周宏春,吕文斌.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点[R].经济研究参考,2006,(75):13 -24.

[13]丁云霞,范伟,刘春华.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35-37.

[14]胡茵.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12 -15.

猜你喜欢
节约型节约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节约
资源回收
节约
节约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