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画书培养儿童对文字欣赏的兴趣

2010-04-07 18:15王晓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图画书图画文字

王晓翌

(西安文理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用图画书培养儿童对文字欣赏的兴趣

王晓翌

(西安文理学院 幼儿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图画书是一种以图文两个符号系统协同叙事的复合文本,它的文字与纯文本文学的文字有着很不相同的运用方式和面貌特征,利用图画书文字呈现上所具有的特质,培养儿童最初的文字欣赏兴趣,引导孩子体味文字与图画交融的美妙,帮助他们在前阅读期获得对文字的快乐体验,为今后过渡到纯文字文学阅读做前期兴趣的引导。

图画书;文字欣赏;儿童文学;兴趣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听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听得进故事,有的孩子听得进故事,有的孩子听不进故事,而听不进故事的孩子在今后过渡到纯文字阅读的阶段后,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几乎丧失,除了应试教育 的影响之外,有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些孩子在早期的阅读中,对文字没有建立很好的认知兴趣,更缺乏对文字的欣赏能力。早在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在明确幼儿早期阅读在儿童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必要性时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可见,培养对文字符号兴趣是引导孩子今后喜欢上阅读的关键之一。图画书在文字的呈现上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如果利用阅读图画书,帮助孩子了解图画边缘的文字符号对图画书的故事有哪些描述,并帮助他们在头脑里形成图文对照和拼接,这样就能实现孩子对文字的有效鉴赏,尽管不识字,但对文字最初的美好感觉就此培养起来,对将来逐步展开文字读物的阅读有正面的影响意义。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孩子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来获得想象力的,而图画书的阅读为儿童提供了将文字符号与图画符号相融合的体验和想象,在图画书阅读中,借助图画书文字的呈现方式,通过恰当的引导,在读图的同时进行同步的文字接触,并配合儿童喜欢好奇的本性,建立起对文字符号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方面持续孩子对于图画书的阅读兴趣,同时增进他们的文学素养,既不中断他们在阅“图”上的乐趣,又能满足他们进入“文字”世界的渴望。

“图画书文字的应用与呈现方式有着很大程度的自由、多元与个性,象声或象形,互文或回文,双关或谐音,概括或铺陈,陈述或说明,比喻或象征,此外,描写、抒情、感叹,人物语言和对话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2]图画书文字经常有意打破文法的规定与限制,可以仅仅使用语气词和标点符号可以让文字有任意程度的集中或分散,展开或跳跃、组合与排列。因图画书首先是读或讲给孩子听的,所以图画书的作者还会考虑将文字结合诉诸视觉的图画与诉诸听觉的语言,此时文字的声音、重量、外形会结合孩子看的图画创造出一篇奇妙的故事。

一 利用图画书文字的听觉效应培养对文字的音韵感知

一些优秀的图画书,文字往往有金石般的音乐之声,字汇的选择,词组的搭配和句式的调整会格外讲求字符音节的和谐、节奏感和旋律,并综合考虑所有文字的结构和组合方式,或以排比、递进连贯,或以重复、首尾衔接循环,让文字的音律在绵延、断续、起伏中逐步推向高潮,再于戛然而止或余音袅袅中完美收关。而故事性的图画书,亦会以文字的音效塑造人物、描述情境、表达情感,让读者听起来抑扬顿挫、动静相宜、声情并茂。那么在图画书阅读中,教师或家长可以依据故事题材与内容,在能够实现画面表达的前提下建立起文字与图画的桥梁,针对文本某种特有的文字韵味和品格,诸如文字的洗练和讲究,不但押韵而且使用最简单的生词,就能创造出一篇节奏复杂的奇妙故事,阅读中教师或家长给孩子“念”,通过“念”诉诸于孩子的听觉,“因为文字本来也就是为记录语言而生,离开了音,说不定也离开了灵魂。很多图画书的作者在文字的声音上下了功夫,比如:《小熊维尼普》,为什么小熊叫维尼普?因为小熊喜欢吃蜂蜜,它有时会把蜜蜂连蜂蜜一起吃进嘴里,就要把蜜蜂吐出来,吐出来会发出“普,普”的声音,所以小熊取名叫维尼普”[3],那么“普”这个文字很形象地进入儿童的脑海里,通过这样的图文交互,儿童自然会将字的声音配合图画的对应,加深对文字“声”与“意”的体察和领会,这种文字的有声性可以激发儿童对文字产生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反应,尽管还不识字,但却能抓住他们对文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苏斯博士最受欢迎的代表作《Horton Hatches the Egg》[4]P11,从书名来看,Horton是主角大象的名字,这只大象为什么叫Horton,念一念看,Horton、Horton,后面的ton、ton、ton,很像大象踩在地上的声音,很有重量感,教师或家长在给孩子读这些文字时,结合图画,就会让孩子获得文字和图画一样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潜移默化的文字意识,用眼睛读的文字与用耳朵听的文字虽然不同,但两方面的体验都是必要的,而且彼此仍然有相通的审美感受。

我们会发现图画书给儿童提供了“连接并有效激发”他们的听觉阅读和文字阅读理解能力的学习契机。儿童图画书阅读研究者Mary Renck Jalongo在其专著《幼儿文学——零岁到八岁的孩子与绘本》中综合他人的观点和成果指出:“学龄前幼儿在重复朗读他们所喜爱的故事书后,开始以一种比较能表达出书中正文的方式去说故事。在这些诠释的内容中,经常包含了一些从故事中直接逐字引用的语词。”[5]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图画书中一些具有音律感很强的文字可以成为一种媒介,成人在读给孩子听的时候,将文字的音效反复诉诸于孩子的听觉,虽然,有时孩子对图画的注意力要多于文字,但成人在反复读出相同的具有优美和趣味的文字时,仍然有机会让孩子将文字的经验带到图画所描述的故事中,长此以往,逐渐会使孩子将文字本身视为一种经验,并能建立起未来阅读经验的基础。

二 利用图画书中文字的视觉效应增强对文字的形象感的体验

有些图画书里,一行行排列得好好的文字会像脱缰的野马,突然挣脱束缚,变得又大、又粗、又黑,甚至歪七扭八,这时的文字就不仅仅是文字,是图画,是情绪,给孩子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和快感。这种“图形化”的文字排列,会给孩子一种文字也可形成图画的美妙感受。《小房子》中[6],一幅对开的画面很典型,文字的排列与画面对应,产生出强烈的形式感:那“S”形走向的文字,与旁边图画中蜿蜒在山丘之间的小路如出一辙,儿童在同步的图文欣赏中,反而会被如图似的文字所吸引,那么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这些文字的独特有利于儿童读者体验和感受作品情境,在心中全面而一体地唤起和再现整个故事情景,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图画书中“图形化”的文字视觉效果吸引并培养了孩子对文字的欣赏兴趣。

又如英国女画家海伦•库伯的《南瓜汤》,[7]说的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只有猫把南瓜切成片、松鼠搅汤、鸭子加盐熬出来的南瓜汤,才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可有一天早上,鸭子去够那把挂在墙上、本不该属于他的汤匙。于是,“咣啷”一声巨响,汤匙掉了下来,画面里的猫和松鼠被震醒了,这时,“咣啷!汤匙噼里啪啦掉下来”几个字,字体突然被醒目地放大了,变形了,好像和汤匙一起掉下来,很多孩子看到和听到这里也被吓了一跳,文字的夸张外形很好地和图画故事融合在一起,视觉的冲击会让孩子对文字有深刻的感性体验。

《三只小猪》中,[8]文字被吹得七零八落、散乱一地,作品的图画和文字被“物体化”,可以任意拿取、捡拾、挪移、使用等等,这种异型排列的文字,作者显然有“散裂”和“破碎”它的意图,这时的教师或家长即使经过准备已经获得线索或答案,讲读时也要和儿童一起进行相关的“文字迷宫游戏”,尽可能让他们成为文字拼图的完成者和优胜者,同时独特的文字排列方式,加粗、加大的字体,图形化得排列,增添了阅读的乐趣,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文字的奥妙、玄机和趣味。

“查理与劳拉”系列图画书,[9]封面的文字设计独特,《我真的真的好难受》、《天哪!但那不是我干的》、《我们真的能照看好你的狗》、《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我那颗摇动的牙齿绝对绝对不能掉》、《我不困,我不想睡觉》等,这些加黑变大的文字,排列方式不断变化,为孩子呈现出文字图像化的新奇效果。可见,这种“图形化”的文字,非常适宜在图画书阅读中培养儿童对文字的兴趣,让孩子从对文字的抽象概念中走出来,将其具体化,并诉诸于孩子的感官,使孩子在这种阅读中同样能感到文字带给他们的美感。

三 利用图画书文字的暗示效果培养对文字延伸感的体悟

人们有一个普遍性的错误认识,觉得如果儿童能够说出或认出文字,那么他们就已经学会阅读了。其实,阅读的意义远超过只是“说出文字”,阅读的重点在于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重复声音和外形。同样,图画书的文字往往简约、细节丰富并潜藏着种种暗示,这种暗示与图画咬合并建立某种意义。很多图画书文字会基于图文关系的需要和协同表现效果而趋于紧缩和收敛,即使采用排比、铺陈的外在格式,也非常追求文字的效能与张力,以精炼而简短文字传达尽可能的丰富的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些文字结合图画,往往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更多的内涵,体验文字含义的丰富性。显然,无论字的多少,图画书文字有趣的暗示效果都是一种帮助儿童准备面对未来阅读文学作品、并建立起阅读理解经验的媒介。

比如《活了 100万次的猫》中[10],猫对他依附过的所有主人都很厌烦,“国王”、“水手”、“小偷”、“老太太”、“小女孩”前都有一个“什么”,“猫讨厌什么国王”、“猫讨厌什么老太太”等等,这个“什么”的含义就值得注意,阅读时,可以配合图画帮助儿童理解“什么”一词所表达的猫对这些曾经是它的主人的深彻厌恶之情,那么,这时重复的文字表达既营造了故事的节奏,也不断深化着作品思想和情感力量。

细心编写的图画书文字,每个字词和标点符号都经过仔细推敲,同义词或近义词选择特定的哪一个,怎样配合语境或特别文法,传达非常丰富的字面之外的引申意义,作者大都下过一番功夫,在文字上也采用象征、隐喻手法来暗示言外之意,尽管有些只是一个词或一个字,但它会与相其搭配的图画构成想象的空间,因为,儿童最初的文字经验一定要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教师和家长适当引导儿童读者揣摩和体味,并对特定语境中词汇的双关与多重,根据图画表示的状况,适度引导儿童读者进行思考,以达到对文字的基本理解,帮助儿童获得自我陶醉在文字中的经验。

优秀图画书的文字作者会依据故事题材与内容,在能够实现画面表达的前提下,建立起文本某种特有的文字韵味和品格,有一些关键句或关键词的解读,比如可能有的点出作品主旨的句段,或者在叙事上有提示性、转折性、埋下伏笔和前后呼应的文句,它们通常会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如《爱心树》中,[11]“树好快乐”在每次的小男孩索取之后,都会出现“树好快乐”的文字,显然对“快乐”文字的理解已经暗含了太多的意义,看到爱的人快乐就快乐的主题在此会给儿童对文字产生更多的带有浓厚兴趣的思考,成人在给孩子讲读时,提示孩子加以注意,慢慢品味文字的意义和表现效果,在读图的同时进行同步的文字欣赏,注意那些与图形成某种特殊关系的文字,比如图和文字的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各自表述、悖反或矛盾,引导儿童读者体会其中特有的奥妙和趣味,达成儿童对图画书文字充分而全面的理解与欣赏,让他们在聆听中揣摩、领会文字的意义,以此调动儿童对文字的欣赏的热情和积极性。

好的图画书应该同时凸现文字美感、深化图画意义、提升作者立意,在这个过程中文字与图画的相互契合,许多的意义和效果通过共同而交互的欣赏才能实现,而图画书阅读中抓住图画书文字兼具了画面感和音乐性的特质,及文字中所暗含的丰富的内容,无论字数多寡,我们都可以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文字的美妙之处,建立起儿童对文字最初的感觉、想象、理解和发现,孩子们透过热忱的成人和他们分享图画书的愉快经验,学习去喜爱文字,并达成对图画书文字充分而全面的理解和鉴赏,这种调动儿童对文字的兴趣和热情的体验,不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失去,反而会作为一个快乐的精神纽带永远存在下去。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年20号通知.

[2]陈晖.图画书的讲读艺术[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

[3][台湾]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

[4][美]Dr.Seuss.Horton Hatches the Egg[M].NewYork:Harper Collins Children’s Books,2004.

[5]Mary Renck Jalongo.幼儿文学——零岁到八的孩子与绘本[C].叶嘉青,编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

[6][美]伯顿.小房子[M].阿甲,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7]海伦•库伯.南瓜汤[M].柯倩华,译.台北:和英出版社,2003.

[8][美]谢斯卡文,史密斯图.三只小猪[M].方素珍,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9][英]乔尔德.查理与劳拉系列图书[M].杨玲玲,彭懿,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9.

[10][日]佐野洋子.活了 100 万次的猫[M].唐亚明,译.南宁:接力出版社,2004.

[11][美]希尔弗斯坦.爱心树[M].傅惟慈,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Train Children’s Interest to Characters’ Appreciation by Using the Characters Presented in Picture Books

WANG Xiao-yi
(Kindergartener Normal College,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 Shanxi 710065,China)

Picture book is a compound literary form that narrates by using pictures and characters. The characters used in Picture book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pure literary form.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raining children’s interest to characters’appreciation, guiding them to experience th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s and pictures, helping them get prepared for the later literary reading.

Picture books;characters appreciation;children;literature;interest

I058

A

1673-2219(2010)11-0023-03

2010-08-26

王晓翌(1969-)女,河北顺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儿童文学。

(责任编校:王晚霞)

猜你喜欢
图画书图画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神奇的图画书
热爱与坚持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图画书里的格子象
图画捉迷藏
花是一本图画书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