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控输注技术用于28例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麻醉分析

2010-04-08 15:48张婧杰宣泽英杨妍蓉杨秀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丙泊酚芬太尼

张婧杰,宣泽英,杨妍蓉,杨秀娟

(1.南京市第二医院,江苏南京 210003;2.佳木斯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154003)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了手术选择机会。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时间较短,术中要求平稳,术后要求速醒,安全拔管,这就要求我们在麻醉选择上有所突破。TCI(targercontrollde infusion),即靶控浓度控制输入。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以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为指标,由计算机控制给药输注速率的变化,达到按临床需要调节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目的。本研究是指血浆靶浓度控制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TCI可减少麻醉用药的盲目性,防止麻醉药过量,维持麻醉稳定,提高麻醉安全性,TCI技术已在和正在成人全麻及镇静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胆囊结石患者 28例 ,男 7例 ,女 21例;年龄 29~ 58岁。ASAⅠ~Ⅱ级,无心肺功能异常。28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全麻,术前30min常规肌内注射 (肌注 )阿托品0.01mg˙kg-1,入室后常规行静脉穿刺输入氯化钠溶液8~ 10mL˙kg-1;常规吸氧,静注咪达唑仑0.06mg˙kg-1,麻醉诱导: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入,待入睡后,静注维库溴铵 0.1mg˙kg-1,3min后插管,麻醉维持: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入,维持循环稳定。

2 结果

28例患者中无1例术中知晓,麻醉过程平稳,各时点血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后30min,血流动力学稳定。本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停止泵入(2.3±0.88)min患者呼吸恢复,停药(6.5±3.3)min患者意识恢复,完全清醒 [呼之睁眼,能准确完成指令性动作,Ramsay评分 (1~ 3分)]的时间为 (11.6±8.1)min,同时拔出气管导管。

3 讨论

靶控输注有如下的特点:①可以快速达到要求的麻醉深度(血浆靶浓度或效应室靶浓度),并能恒定地维持或根据需要调整这个浓度。②可以选择以血浆浓度或效应室浓度为目标进行靶控,临床效果相似,但后者的诱导和清醒速度应快于前者。③因群体参数用在个体,靶控浓度与血浆实际浓度存在个体偏差,但这个偏差比个体的药效学反应差异要小的多,因此不会明显影响使用。而且靶浓度与血浆实际浓度成正比关系,这非常有利于指导控制麻醉深度。④靶控输注方法使用简便。只要确定了使用药物、所需靶控浓度、输入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后,一切都由电脑泵完成,只需根据病人的反应调整靶浓度即可。靶控输入,术中平稳,术后安全速醒,既节约了药品,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又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使患者减少了对手术的恐惧,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心理紧张情绪,是临床应以广泛推崇的麻醉方式。

猜你喜欢
佳木斯大学丙泊酚芬太尼
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A Case Study of an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Speech Errors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