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有几

2010-04-09 13:32李宗新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年12期
关键词:倒影美的

□李宗新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之所以为智者所乐,主要是因为水不论是奔腾咆哮或潺潺轻流,还是风平浪静抑或是波光粼动,都能给人以感受、以启迪,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智慧。因此亲近水、喜爱水,甚至描写水、吟咏水则成了人们表达情怀的重要方式之一。

水之为美,形态多样。有烟波浩淼的壮阔美,有惊涛急流的雄险美,有倾珠泻玉的瀑泻美,有清澈文静的深沉美,有流动欢跳的流线美、声色美……这些水形态给自然、社会都创造了美。

一、水的壮阔美

地球上的水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3,那壮阔无垠的水面以其浩瀚的气势和力量,展示给人们极为壮观之美。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隋炀帝杨广对淮河的描绘:“平淮既渺渺,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以及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

二、水的动态美

水的一个重要性能是能流动,并能随容体或外形显出千姿百态,构成美的图画。水的流动往往是以流线或曲线形式进行的。这个流线美早就为我们的祖先所赞赏。中国最早的甲骨文字中的“水”字,就是由3条流水线并列而成。显然,这是根据他们的美学观点而造出的象形字。除水字外,甲骨文中许多象形字,乃至篆书、隶书中的多数文字笔划都是流线形,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已把水的动态流线形引进了书法艺术。

古人把水的弯曲美引进诗中的例子很多,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王安石)。“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秦观)等。

在我们设计、建设抽水、排水等水利工程时,水利工程师们也常常巧借流水线形或曲线形,目的一是为实用,减少冲击力,二是为了美。为了美化管理单位,建设者们也巧借流水连接院内的亭、阁、池、桥,有的用喷泉形式,使下迭水成流线下泻,有姿有色;有的让绿波环绕,溪流如带,曲水通幽,水转景移,一步一景。从高处看,这些溪水或喷泉都给人以线条美、飘逸美。

长江三峡,水流急速,也给人以流动快感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流动感强,格调十分愉快和欢畅。把过峡这种极险的行舟当作赏心乐事。读者体味到的不是险,而是流水给人的欢乐和美感。

动态的水,往往还像魔术师那样能扭曲倒影,变平常为奇特,变实景为幻影。亭、台、楼、阁、花草、人物等,经过波纹水面的波动,其倒影更为迷离、动人、幻变。无怪乎园林行家们评论真实、变形、重叠、延伸是水形成美丽倒影不可缺少的四大因素。波动水使倒影能达到艺术家们要求的那种艺术效果。

三、水的雄险美

雄险,实是既雄又险,能使人们感受到山河的雄壮和险要,能引起人们关注,并使人赞叹叫绝,这从美学看,也是一种美。

清人陈大章《登小孤山》诗云:“蜀江万里浮鸿蒙,洞庭势挟彭蠡雄。山孤突起插天半,百川砥柱为之东。”非常形象地勾勒出一副水面苍茫、浩荡东流、赖有小孤山砥柱耸天的雄险美景。

长江三峡全长193km,水流急速,滩多水险,木舟上下,莫不使人心惊色变。过瞿塘峡险过百牢关。古民谣云:“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指的是黑色巨礁,它位于瞿塘峡口。奔腾的江水,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粉身碎骨。现在巨礁虽已炸掉,而激流仍澎湃不止,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出,水声哗哗,也惊险异常。许多游人来三峡,在欣赏其美的同时都不由会捏一把汗。

宋人苏东坡有一首赤壁怀古词:其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诗句,描绘赤壁大江的实景,读来莫不令人心悸魄动。充分体现了水的雄险美。

四、水的瀑泻美

瀑泻美是水从断崖下跌、倾泻表现的美。瀑泻美当以瀑布为代表。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高70多米,宽30多米,奔腾的白河水从山崖上直泻而下,扑入深潭,声如雷鸣,崖如云烟簇拥白屏,气势壮观,摄人心魄。附近有副亭联道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瀑泻之美:白水如棉,不用弹弓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副对联把震天的声响和撼山的力感写成棉花、锦绣似的柔顺、美丽,刚柔相济,红白交错,美自天成。

江西庐山上的香炉峰前有一瀑布,诗人李白的描绘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虽有些夸张,但也写尽了瀑泻美的神韵。

徐霞客在记述浙江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写道:“龙湫之瀑,轰然下泻,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可着,腾空飞荡,顿令人心目眩怖。”清人袁枚也赞《大龙湫》:“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是烟。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充分展示出瀑布给人带来的感受。

五、水的虚幻美

幻是对实而言。实幻统一,才能表现出朦胧美、空灵美、飘逸美、含蓄美。就风景名胜而言,许多景点都是水幻生趣,水幻生美的。虚景实景相补、相生,实是主体,虚是想象,使实景更美、更真。

苏东坡有一首描写西湖美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常人把握不住的虚景通过虚实相补融进诗里,使虚幻更富于美丽动人的色彩。

1956年,毛泽东畅游长江时,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词,后半阕是:“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动景与静景结合,虚实相衬,增强艺术感染力。

六、水的声色美

水在动态、静态中都往往与声色交织在一起。或水静而色幽,或水动而声响。白居易的“弄石临溪上,寻花绕春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充分描绘出水与自然界的声色。

七、水的静态美

水在没有高低不平和外力干扰下,一般都是静止不动的。静态水在一定情况下也是很美的。范仲淹对洞庭湖静态的描绘:“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是白天的文静美。“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这是夜晚的文静美。如果说动态水以摇曳多姿来动人,那么可以说静态水则是以默默文静来取悦诸君。

八、水的纯净美

水的纯净是人们共同喜爱的,特别是当前环境、水质严重污染情况下,人们更喜欢、更向往那纯净水。

我国著名风景区、全长50km的九寨沟,那节节下迭的118个水体纯净的高山湖泊就是风景区的主体。这些湖泊的边坝都属于碳酸钙质形成的边坝华,壅塞水流而成钙华堰塞湖。其中黄龙寺边坝华更是层层叠叠,状似梯田。这些晶莹剔透的边坝华围起的水池就有3400多个。有大有小,但水质十分纯净,更为奇特的是这些纯洁的水随着周围景物变化而呈显各种不同颜色:上游几个水池,水底地质是白色石灰岩,水色像白绫缎一样;中游水浅而清,呈淡蓝色;下游经树叶倒影折光,湖水蓝中带绿;再往下,树木稀少,水又呈青蓝色;再往下是一个黄色沉淀物形成的坡地,又呈黄色。由于湖水纯净,湖坝晶莹,湖色多变,每年都吸引数十万游人来此观光,赞叹九寨沟为世界第一奇观。

从人的文化心理感受上,这纯洁、清净的水既有外观美,又是很好的心灵洗洁剂。如白居易《秋池》所描绘的:“洒浪清风透水霜,水边闲坐一绳床。眼尘心垢见皆尽,不是秋池是道场。”杭州西湖有一景点“花港观鱼”,古人为其题了一对联:“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也说明了这一道理。

在我国很多景点中,把亭、池、楼、阁题名为“涤尘”、“洗心”、“清鉴”、“明瑟”、“养心”、“颐园”等,都是对纯净水的赞誉。

九、水的倒影美

清水或洁净之水,如同镜子一样是能照出人与物的影子的。然镜面毕竟有限,照影范围很小。而水面则不同,能映照出天上的日、月、星、辰等,也能映出水滨的青山绿树、亭台楼阁,真可谓能容山光云影,万象宇庙。水的倒影能使自然景物更奇异,更丰富多采,更姿态万千。

袁枚曾写了首描写漓江倒影的四句诗:“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全书没有提“倒影”二字,但倒影如同精灵,使诗的画面异常活跃新鲜。

有人说,水是一位绝妙的大画家。它既能倒影出周围景物,又能通过水的波纹、涟漪来扭曲、变形倒影的画面,使景色更为奇幻、迷人,更加丰富景观的内容。我国园林艺术家们借助水的这种倒影功能来丰富景点内容的实例很多。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承德避暑山庄的“水心榭”、江苏省如皋市景点“水绘图”等,莫不借助于水所特有的倒影魔力,变平常为奇特,变实景为幻影,使景点更具水的特有风韵。

十、水的情致美

水景往往与人的情趣、游乐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难以用言词表达的美。这是靠单独水体难以展示的情致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这首诗中与春水同在画面的有竹、桃花、蒌蒿、芦芽、水鸭、河豚等。“鸭知水暖”,物人相应。情趣野味诱人,情致美便油然而生。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徐元杰)。”有游船、白鹭,有草花红树,有和煦风日,有莺啼箫鼓,这是欢乐和情谊方面显示的情致美。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泉眼惜细流,倒影弄晴柔,这些自然景物显得十分和蔼柔媚,加上后两句“小荷才露角”而“蜻蜓已早立”,体现了物物相亲,则从柔和情亲方面体现了情致美。

“双双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醮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徐府)。”双双燕子飞回,夹岸桃花醮水,体现了物物相亲相爱。第三句“春雨断桥”似乎无情,第四句顿转,让人喜出望外,于无情处见真情,从亲善方面显示情致美。

“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卿)。”后一句的一个“看”字,充分表达了诗人自己对春雨和涨春水景色留恋不舍的心情,情致也很浓郁。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郑协)。”春流平岸,春草芊芊之季,心闲人立,一川晚照,杨花满袖是色,鹃啼入耳是声,形、神、光、色、动、静兼备,意境极美,情致兴然。

“山围故园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自六朝以来繁华已极,然至唐初,尽管地势是虎踞龙蹯,山围故国,然早已没有昔日景象了。潮水一次次拍打空城又一次次寂寞退回,恋旧之情,依然如是。“旧时月”仍朗照女墙,看似无情,一个“还”字又点出浓浓的痴情。月色、潮声,牵动着诗人无限“怀古”之恋。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唐末国运衰微的关切叹息,赤子之心自现,显示报国的情致美。还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在描写风景的同时,融入浓郁的人情人性,使景更显示出一种美的情致。

猜你喜欢
倒影美的
动物与倒影
倒影
倒影之美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我为冰与火而来,却看到更美的蓝
找倒影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