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路径

2010-04-11 02:09邵广侠
关键词:弘扬校园精神

邵广侠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路径

邵广侠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科学营造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发挥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课堂功效,精心组织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校园文化;课堂效用

周恩来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厚,具有崇高的地位与巨大的价值。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科学营造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发挥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课堂功效,精心组织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

一、科学营造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包括大学的物质文化环境与精神文化气息。当一所学校秉持“用恩来精神办学,用恩来精神育人”的理念,并致力于周恩来精神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形成弘扬周恩来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时,就成为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路径。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呈现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使得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标识都能体现出弘扬周恩来精神的价值,当学生沐浴在富有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能够获得启示,得到感染,受到教育,促使他们自觉地以周恩来为榜样,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注重艰苦朴素,刻苦学习,大胆创新,勇于拼搏,甘于奉献,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追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价值取向,使得学生把崇高的社会价值观和崇高的个人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将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留存于自己的心里,成为指导行为的重要指南。

科学营造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须注重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的合理规划,使之既错落有致、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又风格独特、主题鲜明、意蕴深厚,富有启发与教育意义。如我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石刻文化,展示了周恩来志存高远、追求革命理想的奋斗情怀;“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壁雕文化,展示了周恩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为人民服务而死”的灯箱文化,展示了周恩来积极进取、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等等。当学生置身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既能联想到周恩来同志的丰功伟绩,又能激发自己学习宣传和弘扬周恩来精神的满腔热忱,并立志像周恩来那样,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注重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在工作上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注重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在学习上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注重“苦干、实干加巧干”。

科学营造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还要注重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品牌,将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来。如我校学报、校报辟有周恩来研究与宣传的专栏,长期刊载研究、宣传周恩来的文章,尤其是校报的周恩来故事连载,对于引领学生品味与汲取周恩来精神的丰富营养、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注重积极探讨富有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与信息,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以高尚的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过程中,折服于周恩来所具有的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在周恩来精神的浓郁文化氛围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把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着力发挥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课堂效用

注重将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过程,让学生接受周恩来精神阳光雨露的滋养,使学习、研究与弘扬周恩来精神经常化、规范化,从而有效发挥课堂在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纳入整个课程教育体系,引领学生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应该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尤其是周恩来精神纳入其中,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进行全面的解读与深入的剖析,这既能使理论教学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又能让学生从历史与现实、个体与集体、书内与书外的结合上,学习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引导大学生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及艰苦奋斗精神在完成各项使命中的重要价值,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要巩固和提高目前达至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不奋斗就没有出路。当然课堂教育教学的手段也要注意与时俱进,要把现代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注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特别要通过播放相关影像资料,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中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巨大威力,而面向未来,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要走的路还长得很,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1]。

专业课程通过挖掘学科丰富的德育资源,尤其要渗透周恩来精神,以丰富学科德育内容,从而成为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要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的学习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感受周恩来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如生物课程学习梅花的习性时,可向学生解读“一品梅”,联系到周恩来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品质,突出周恩来“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2]20;讲樱花时可联系周恩来到日本求学的过程,挖掘周恩来追求真理、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体育明星成长故事或在比赛中夺金过程为例,渗透拼搏精神、顽强意志品质教育,突出“只要奋斗,就有出路;不奋斗,就无法生存。在我们的新社会,只要你在正确的道路上奋斗,是会产生成果的。决定性条件是自己奋斗”[3]194的生活哲理;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反思,突出数学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得出“摆出困难、提出办法、克服困难,共产党就是在克服困难中取得胜利的”[4]484这样一些深刻的道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受到的教育与启发更大。有人总担心理工科课程教学进行德育渗透会喧宾夺主,甚至有故弄玄虚之嫌。实际上,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把周恩来精神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但不会冲淡课程教学内容,反而使学生感到老师教学深刻且有新意,让自己有意外的惊喜,使课程教学更加入耳、入脑、入心。

开设相关周恩来精神的校本课程,能够彰显用恩来精神办学的特色,突出地域文化的价值,从而形成思想政治公共课程、文理科专业课程、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起来弘扬周恩来精神的课程体系,发挥教学课程联动引导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功效。像开设“周恩来生平与业绩”、“周恩来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等课程,解决了一些德育内容不易渗透、一些老师不善渗透的问题。因为校本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体系具有灵活性,配备的主讲老师具有专业性,这既有利于周恩来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也有助于实施周恩来精神“进社团、进网络、进公寓”,从而拓展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课堂渠道,增强用周恩来精神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品质的实效性。如果说思想政治公共课程在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中突出的是显性教育路径,文理科专业课程在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中突出的是隐性教育路径,那么校本课程在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中突出的是地域文化的特色教育路径,它彰显了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魅力,自成一体,直奔主题,能解决“理论的彻底性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深层次探求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精神既指艰苦朴素的作风、不畏艰难险阻的气概,又有为实现崇高理想和宏伟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和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全面彻底的理论解读易于克服有的人认为艰苦奋斗只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俭朴的片面认识。实际上,我们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决不是简单地崇尚节俭,还“要有坚韧的奋斗精神”[5]128。校本课程既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困惑,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引领学生探究周恩来精神、学习周恩来精神与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开辟了一条有效通道。

三、精心组织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践活动形式有许多,总体上可以分为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我们必须要注意精心组织好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

校内活动既包括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报告会、讨论会、演讲会和故事会等,又包括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辩论赛、朗诵赛、歌咏赛与征文赛等,还可以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楼栋、文明宿舍、文明个人评优评先活动,引领学生形成勤俭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及勤奋拼搏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融时代性、思想性与艰苦奋斗教育为一体的系列讲座,同时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校内活动的感染力与渗透力,使学生受到艰苦奋斗精神的启发和教育,并不断内化为自己高尚的精神品质。

大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普遍比较薄弱,应当注意加强,对每次校外实践活动,应该精心策划,反复论证,有效引导,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其中,使之成为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延伸的校外实践活动,是针对特定课程开设,为相关教育教学内容服务的,这类校外实践活动,有长途与短程两种。为此,我们必须注意选择特定的方位,匹配相应的活动项目,注重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奋力拼搏、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结合专业课程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像深入社会基层的挂职锻炼、融入农村的科普知识传播活动、融入边区的支教活动等,要注重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通过活动既能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引领学生养成不怕吃苦、勇于开拓的奋斗精神,锻炼大学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对于校外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像我们平时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瞻仰苏皖新四军旧址,祭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调研淮安及周边地区现存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三下乡”活动等,既能让学生的思想产生强烈震撼,又能促使学生深刻体验周恩来生长生活的背景与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及光荣伟大的一生,从而成为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有效的路径。

必须强调,活动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校内外实践活动,都可以成为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关键是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校内实践活动必须做到既鲜明、鲜活,又有序、适度。鲜明要求活动主题突出,能引领学生将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主题突显出来;鲜活要求活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从而引领学生将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有序要求活动内容做到系列化,并做好每项活动之间的衔接工作,使活动能在引领学生弘扬周恩来精神中发挥整体作用;适度要求活动符合学生心理接受规律,活动的频率与容量切合学生需要,从而激发出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自觉行动。

对于校外实践活动,在活动前要悉心探讨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与思想准备,以避免活动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与问题,让学生体验活动的艰辛与乐趣;活动后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引导他们撰写活动报告,并组织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水平,促使学生以周恩来为榜样,自觉养成吃苦耐劳、顽强拼搏、艰苦朴素、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真正做到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书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生命乐章。

[1]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J].求是,2003(1).

[2] 周恩来自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3]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A84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8444(2010)02-0153-04

2010-03-03

邵广侠 (1961-),男,江苏淮阴人,教授,主要从事道德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弘扬校园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