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图书馆古籍整理琐谈

2010-04-11 11:21李红岩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州艺文志古籍整理

李红岩

(郑州市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12)

古籍整理,已成为郑州市图书馆的传统学术项目,自一九八〇年点校《醒世姻缘传》开始,历经三十年,可以说与馆里的改革开放同步而行。三十年来,整理出版的馆藏典籍有四十余种,不但宣传、开发了馆藏,还形成了一支阶梯型的骨干队伍,第一、二梯队已先后退休,而第三梯队正活跃在学术舞台上。作为本馆古籍整理的参与者,从当助手开始到独立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了,出了六、七种书。这里不揣谫陋,对古籍整理方面的心得与感受,做一番梳理。

古籍整理,不外乎标点与校勘,这是两个最基本的重要环节。鲁迅说过:“标点古文,不但使应试的学生为难,也往往害得有名的学者出丑。”一部汇集了全国名家教授标点的二十四史,仍有不少歧义,有些甚至是错点。别的不论,但说断句,即令人大伤脑筋。我上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一个笑话,明代文人徐渭(字文长)作客友人家,逢雨天,留宿不走。主人写了一帖想撵他走:“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徐渭见了,暗自一笑,举笔添了一点,意思完全不一样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主人哭笑不得。《论语·乡党》有一段说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孔子退朝回家,问有无伤亡,究竟是问人不问马,还是问马不问人,不同的断句,即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而这涉及到孔子的人比动物重要,还是动物比人重要的道德观。

任继愈1907年曾在一次会议上发言说:“第五点就是标点。引号就容易出错,起头容易,到哪儿刹住?这个很容易弄不对。如果书里再引书,更容易出错,要重点注意。”(1)这真是深谙个中甘苦的至理名言。北京大学牵头的《儒藏》工程。(2)几十页的编纂条例大多讲的是标点与校勘。可见古籍整理是一个苦活、累活,但它又是一个专业技术活,是一个充分体现整理者综合学识的活。

古籍校勘,相传孔子删诗书时就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校勘古籍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之后历代经久不衰,直至现代。通过校勘,能纠正古书中的误字,删去衍文、增补脱文,更正错简,疏通文义,使得新刊印的典籍或更接近原本,或更完整。远的不论,就现代的著名学者鲁迅曾用5种版本17种其它著作,校勘了《嵇康集》;郭沫若汇集了17种版本42种其它著作,完成了《管子集校》;马叙伦更以169种著作,编著了《老子校诂》,将只有五千字的《老子》演绎为十七万字,是原文的三十余倍;周汝昌耗尽五十年的心血,将十一种八十回的《红楼梦》古本进行汇校,整理出了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的八十回《红楼梦》精校本。前辈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古籍校勘,首先要通过查检工具书,了解该书的多种版本,尽可能收齐,然后选择其中刻工精良,错舛较少或最接近原本的版本作为底本,其余为参校本,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目录学知识和熟练的找书技术。清王鸣盛言道:“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目录,仅及王氏所云“目录”之“目”。王氏所云“目录”之“录”,则是古书的提要。属今之“著录”范畴了。

仅有目录学知识还不够,这只是理论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项实践技能,即找书。当然,如果我们需要的只是诸如《诗》《书》《史》《汉》《老》《庄》《楚辞》《文选》之类书籍,用个“找”字就显得有点低级了,这里所说的“找”,是找把常用书、常见书排除在外的书。不妨说一说我们找书的方法:

(1)寻访于四库系列丛书。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的《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如果不想翻这个纸本目录,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上有这个目录的全文检索系统,用起来就更加方便。

(2)寻访于丛书集成系列的书。常见、常用的丛书集成有中华书局的《丛书集成初编》和上海书店的《续编》;台湾新文丰的《丛书集成新编》、《续编》和《三编》,这五部丛书的目录都有可以检索的文本,网上极为易得。为什么要先从这些大型丛书中寻找书籍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些丛书在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皆有庋藏,查询方便。

(3)寻访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广录》三种工具书。当然,从这些目录上找到的书,我们还不一定能看到,要想看到,恐怕还需费一番周折。

(4)搜索于大型图书馆网站的书目检索系统,比如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等。

(5)借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这种搜索无法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但是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达到目的的线索,一定不要忽视。

(6)如果要找一些古书的善本,这时就要利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索引》两种工具书了。

上述的种种找书方法,是在我们明确自己需要用哪本书的时候使用的。假如我们遇到一个问题,不知应该在哪本书中寻找答案怎么办?这就涉及到知识储备层面的问题,或者说是自己平常是否留心的问题。兹举一例,如果我们遇到涉及《汉书·艺文志》的一个问题,应该去哪种书或者说是去哪些书中寻找答案呢?如果平常留心了,就会知道关于《汉志》的研究书籍较为常见的有:

(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见《二十五史补编》本。

(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见《二十五史补编》本。

(清)刘光蕡《前汉艺文志注》,见《二十五史补编》本。

姚明辉《汉书艺文志姚氏学》,吴兴读经会1924年版。原名《汉书艺文志注解》。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孙德谦《汉书艺文志举例》,见《二十五史补编》本。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释例》,见《二十五史三编》本。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见《二十五史三编》本。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当然,研究《汉志》的书籍,不止以上所言数种,但一般的问题在这九种书中大致都能得到解决。可见我们平常留心知识的积累,有多么的重要。

至于如何提高标点和校勘的质量,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充实,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淬炼。

以上所述是我们在做古籍整理时一点浅薄的心得吧。学力有限,必招弄斧之讥,且姑妄言之吧。下面罗列一下郑州市图书馆近三十年来的古籍整理成果(总计46种):

方志类(凡27种):《嘉靖郑州志校释》,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7月印;《郑州志两种》(含《嘉靖郑州志》《康熙郑州志》两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郑州志又两种》(含《乾隆郑州志》《民国郑县志》两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郑州志·荥阳卷》(含《乾隆荥阳县志》《民国汜水县志》《民国河阴县志》《河阴金石考》《河阴文征》五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郑州志·登封中牟卷》(含《乾隆登封志》《同治中牟志》两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郑州志·新郑巩县卷》(含《乾隆新郑县志》《乾隆巩县志》两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郑州志·密县荥泽卷》(含《民国密县志》《顺治荥泽县志》《汜乘》三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嵩岳文献丛刊》(含 《嵩岳志》《嵩岳文志》《嵩书》《嵩山志》《嵩阳石刻集记》《说嵩》《嵩岳庙史》《嵩阳书院志》《少林寺志》《嵩岳游记》十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其中《嵩岳文献丛刊》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十五”规划项目、河南省“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04年获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文集类(凡5种):《张调元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西台集·贵耳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敬恕堂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传家宝全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小说类(凡14种):《醒世姻缘传》,中州书画社1982年3月第1版;《隋炀帝艳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三国志玉玺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说唐全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说唐后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合锦回文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客窗闲话》,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善恶图全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曾国藩家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夷坚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古今谭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七剑十三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儿女英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四字鉴略》,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些古籍整理书籍主要集中在史部的方志类和集部的别集、小说类呢?这和我们馆藏古籍的特色有关系,郑州市图书馆馆藏古籍的特色主要是地方志、小说和弹词宝卷,我们整理时的底本大多为本馆所藏。

[1]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王鸣盛.十七史商榷[M].上海:上海书店,2005.

[3]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中国丛书综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中国丛书综录续编[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

[6]中国丛书广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7]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索引[M].山东:齐鲁书社,2003.

[9]中州古籍出版社建社三十年图书要目 (1979-2009)[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中州艺文志古籍整理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考论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中州棋王赛3局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