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图书分类标引探讨

2010-04-11 11:21马新威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分类法标引类目

马新威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725)

1 分类标引的定义

分类标引是指依据某种图书分类法,标引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并用以检索图书的分类代码。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分类标引是需要以分类法为依据的。目前,广为使用的分类法有《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杜威十进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科图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确定使用某一分类法是西文图书准确分类标引的第一步。国内各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多数采用《中图法》(第四版),同时,为了保持馆藏图书分类的一致性及考虑到读者检索的习惯,很多图书馆西文图书分类标引也采用《中图法》。

2 水路运输图书分类标引现状分析

分类标引作为图书馆理论性、技术性强的工作之一,是指根据文献的学科专业属性借助分类工具给文献赋予对应的分类标记,其结果使海量文献从杂乱无序变为有序,极大地提高了排架和检索效率。分类标引的一般规则是专指性、实用性及一致性等。为提高分类标引质量,各个馆在遵从总规则的前提下都制定了本馆的使用细则。以我馆为例,分类标引工作总的来说比较规范,质量也比较高,但随着笔者实践的增多,发现在标引细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异书同类号。是指不相同的图书出现了相同的索书号的现象,一般是种次号码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种次号记录卡位置排错,没有查出而又重编号。

其次是同书异类号。是指相同种类的图书出现了不同的索书号的现象。对于同一种书,其分类号却被标引到不同的类目,有时还会听到读者报怨,找某一种书,要到书架的多处才能找到。例如,有关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图书,有的入F406.3,而有的则入F273.2。

第三是归类不准确。归类不准确是影响标引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从狭义上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标引员对所用分类法不熟,其主要表现是将同一主题文献归入在分类法中设有类似下位类的不同类目。例如:国外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王先进,杨雪英主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ISBN978-7-114-07130-0.CIP。数据图书分类号D523.3,D523.3的类名为“公安”。本书是介绍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著作,正确的分类号应为U491。

第四是忘记“0”标引。《中图法》为了防止复分、仿分时发生重号现象,使用了加“0”区分的方法,并对此有专门的规定。《中图分类法》类目复分加“0”问题主要在跨越复分时出现,其一般规则是:当跨越某一个分类标准,再继续依其他标准分时,需在类号前加“0”,上位类复分时一般要加“0”。下传类复分时一般不用加“0”;这里所讲加“0”规则仅是标引过程中加“0”的一般规则。

第五是大多数图书馆等级不统一,特别是专业性图书馆,对自己重点收藏的文献往往标引较细,而对非重点入藏的文献往往只做概括标引。如果分类员对后类文献本馆标引级别的概念不清,就会出现标引前后不一的现象。

第六是规则不完善。对于分类法中没有专门列类而又属本馆重点收藏的新学科文献,分类时一般采取靠类、上位、增类标引等形式处理,如果没有制定明确的新学科文献标引规则,就容易产生文献分散排列的问题。

3 提高图书分类标引的质量的建议

3.1 准确控制分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首先是查重,查重是分类工作中首要的一环。查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图书分类标引的质量。若查错或查漏,势必造成同书异号或异书同号。多年的分类实践证明,图书分类的一致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原则之一。许多中外图书分类学家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许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即同类的书要集中于一处,不能一书两入。为了做到图书分类的一致性,要求分类人员认真查重,尽量避免同书异类。查重时将已编过的复本、版本不同的书以及多卷书的不同分册(卷)的原类号记在书上,以免重新分类,导致标引结果错误,使图书造成误检与漏检。

其次是准确辨类。能清楚地辨别分类表中类目的涵义,准确地把握类目的内涵与外延,是做好图书分类工作的关键。分类人员必须把握分类表内部的规律性,从整体的联系中去认识一个个具体的类目。分类表中的大部分类目,类名字面不能直接表达事物概念,其涵义要受上位类的限定,有时还要受类目注释、下位类、相关类目、专用复分表、仿分类目、“一般性问题”类目的限定;判断类目涵义要符合逻辑推理,即借助已清晰的类目关系和类目涵义,判断尚不清楚的类目涵义;分类法类目的外延有一定的延伸性,根据图书分类的实际要求,可以对类目的外延进行一定的限定,因此,当一个概念在分类体系中找不到明确的位置时,可采取“靠类标引”,归入最相关的类目中去。总之,准确辩类,既是对文献进行准确标引的重要条件,也是对其进行准确检索的重要条件。

第三是主题分析。根据图书所包含的各种因素,认真、详细地分析图书的内容。主题分析在图书分类标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图书的正确分析标引,离不开对图书内容的正确认识。科学与学术著作(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全部著述性著作和艺术理论著作)归类的主要依据是图书主题的学科性质,主题分析的关键是分析论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第四是归类、确定类号。归类是根据分析图书文献信息的结果,在分类表中准确地找到所属类目,确定分类号码的过程。按图书的本质属性确定的类号为主要分类号,它决定图书分类排架时的位置。有的图书内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门类时,除了确定一个主要分类号之外,再对其涉及到的其他学科门类作重复标引,称为互见或互著,目前计算机编目使用尤为方便。互见分类标引,可以使读者从多途径查得此书,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第五是复核。分类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可在审核校对中发现并得以纠正。建立图书分类审核环节,这是减少图书分类差错率最有效的措施。审核人员应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由经验丰富、工作态度严谨、负责的业务骨干承担。应建立一套审核制度,编制审核检查索引卡。通过复核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保证和提高分编质量。

3.2 制定图书分类标引的规章制度

保证分类标引的高质量、高效率,必须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进行科学管理。如图书的分类哪些细分,哪些粗分,多卷书、多主题或主题相对一致的丛书的分类细则,交叉学科图书的归类处理,某些单一主题图书的归属等等,所有这些要制度化,保持它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建立图书分类规范文档,从规范化、制度化方面保证图书分类质量,也是一项重要措施。规范文档记录本馆分类法不同版次的类目启用情况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本馆对某些类目修订的情况,丛书、多卷书分类的沿革,疑难主题的归属等,是分类查重、保证图书分类连续性、一致性的可靠依据。

3.3 分类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分类标引人员素质是决定图书分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应具备较全面的图书馆基础知识修养,对深入理解图书分类在图书馆各个环节中的作用;掌握图书分类、编目、检索的基础理论,掌握图书分类的规则、技术方法,有较高的文献检索技能和利用工具的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广博的学科知识面,是分类人员在主题分析过程中阅读图书、驾驭材料、把握重点、正确归类必备的条件;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要精通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具有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胡幼花.国图中文书目数据分类标引质量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4).

[2]费小宁.浅论图书分类质量的提高[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6).

[3]潘菊英.谈图书分类标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J].青海师专学报,2001(4).

[4]胡春华.图书分类标引的误差分析及措施[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4(2).

猜你喜欢
分类法标引类目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档案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比较分析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基于贝叶斯分类法的股票选择模型的研究
ABC分类法在介入耗材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