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读者信息素质教育

2010-04-11 11:21张永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意识图书馆

张永玉

(南阳市图书馆,河南 南阳 47300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具备了良好信息意识、较强信息获取能力和较高信息道德的人,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许多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时不会熟练利用图书馆藏书,社会群体对信息更是知之甚微。充分发挥其资源、人才优势,对读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既是社会信息化对图书馆读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图书馆在新形势下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有效手段。

1 读者信息素质的内涵

读者的信息素质主要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信息的认识程度,并由此而确立的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新理念。二是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并善于将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信息需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的信息需求。三是对信息的获取利用能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将整合到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价值体系中,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四是理解、遵守信息利用相关的各种规章,合理合法的检索利用信息。

2 图书馆在读者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2.1 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服务作用

丰富的馆藏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也为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准备了条件。图书馆馆员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实施者,他们的言行和具体工作对读者是一种无形的影响,通过服务产生的教育效应将直接作用于读者,让读者自觉接受信息化社会的新理念、新要求。

2.2 图书馆在读者信息素质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文艺书刊阅览室、特藏室、小说借阅处、电子阅览室都是读者获取各种信息、接受继续教育重要场所;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使得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公平地使用;在长期的读者工作实践过程中图书馆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以阅读指导、阅读宣传等形式对读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3 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捕捉、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信息意识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必然起着控制性作用,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效果。人们的信息意识可以划分为信息主体意识、信息吸收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更新意识等,它们都是个体适应环境、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基础,既影响个体的信息需求及其表述,支配信息吸收者的行为,推动信息主体创新的知识信息,因而信息意识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3.2 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信息道德既面向信息创造者,又面向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它能促使社会个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活动。内容包括:信息主体的活动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遵循信息法律与法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恰当使用与合理发展信息技术等等。图书馆通过开展信息道德教育,使其掌握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法规,合理使用与发展信息技术;避免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道德,在利用掌握的信息手段参与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开发活动中引起一系列诸如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社会性问题。

3.3 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信息能力的提高可以有力地强化信息意识,而信息意识的增强又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信息能力的发展。图书馆开展信息能力教育,可以增加读者关于信息知识的了解,让读者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更加准确、充分表达自己的信息要求,更加完整、全面了解获取信息的手段和途径。

3.4 信息观念教育

信息观念是指人们对待信息的态度和对信息本质、特征和价值的认识,它是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的信息观能使读者充分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树立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

3.5 信息觉悟教育

信息觉悟在本文中特指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行为基本权利的一种自身认识,它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信息民主和信息自由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提高读者的信息觉悟,既有利于发挥信息个体参与社会信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推进国家信息体制和机制的规范化、合理化。

4 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4.1 开展读者教育培训

开展读者教育培训是对读者进行素质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图书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举办讲座、现场指导、编制简明指导书、操作说明书、设立文献检索与利用咨询台、选派经验丰富馆员开展交互式的咨询服务等。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图书馆在开展读者信息素质培训过程中应当按照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第一层面是固定读者,这类读者一般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培养读者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掌握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引导读者充利用馆藏信息资源。第二层面是那些偶尔有信息需求,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一些用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信息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社会信息保障系统的组成、特点,帮助读者掌握查询公共信息的方法与途径。第三层面是指那些至今还缺少信息意识和常识的“边缘人群”,教会他们利用那些容易得到并且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信息资源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

4.2 提高图书馆人员素质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广泛应用,图书馆各项工作日益数字化,大量的手工操作由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文献服务逐渐深化为信息服务。要想做好读者素质教育这项工作,图书馆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一方面开展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培训,帮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其次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扩大工作人员的知识面,使其具有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搜集、筛选、加工、处理各种文献信息的能力;第三还要重视提高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创新意识和信息开发能力,树立甘做人梯、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做好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4.3 明确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内涵

美国著名图书馆学教授威廉·卡茨认为 “参考咨询服务最基本的含义是解答各种问题。某位读者遇到了关于某一课题的疑难,希望服务人员能为他提供解答或者可以到哪里、怎样能寻找到答案。”这种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属于被动式、偶然性的信息服务方式。它能够满足读者的某一信息需求,对提升读者的信息素质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现代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则注重主动、规范性的服务方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更强调对用户的研究及对用户需求的研究。要求咨询员在充分、准确了解用户的需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解释这一要求,最终达到向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把引导读者自己如何从信息需求出发,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获取所需信息作为现代信息服务最高目标,把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作为信息咨询服务的主要内容,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善于总结发现规律用于指导工作。

4.4 各部门分工协调

读者信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与配合。社会各方面应进一步提高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不同读者群体对信息需求的不同特点,分工协调、通力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社会传媒,从大众这一层面上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普及信息知识;各级教育机构开设信息知识、信息检索等课程,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让青少年接受比较系统的信息教育,帮助他们尽早树立科学的信息观。只有这样,我国人民群众的信息素质才能得到快速提高,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建设步伐才能进一步加快。

[1]王旭红.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之我见[J].情报资料工作,2002(7).

[2]殷敬华,王红.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如何进行人文素质教育[J].情报资料工作,2004(3).

[3]赵颖.谈和谐社会下的全民信息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意识图书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