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标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0-04-11 11:21屈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本馆陈设类目

屈华

(漯河市图书馆,河南 漯河 462000)

1 图书分类的复杂性

图书分类是以图书为对象,以《中图法》为依据,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每种图书的学科内容或专业属性及其它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给予分类标识,以提供按学科或专业系统地组织图书和检索图书的手段。要想把一本图书分到十分到位的类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中图法》结构体系庞大,类目编列的复杂性,图书著述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交叉性,不同的图书又有着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方式和用途,分类人员对分类规则、类目涵义、文献主题理解的歧义性,图书分类不仅要根据图书的学科内容来归类,而且还要体现著者的最大意图,本馆的性质、任务及读者需要。也就是不仅要贯彻科学性原则,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实用性原则。如何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让图书发挥最大的用途,如此种种都造成了图书分类的复杂性。

2 图书分类中的若干问题

2.1 图书分类要以学科内容性质为主,其它特征为辅

《中图法》的编制原则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着重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方方面面知识。图书分类的实质就是依据其学科属性对图书进行区分和类聚。因此,图书分类首先应当依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而以其它特征如形式、地域、时代作为辅助标准,这样才能将图书内容相同的集中在一起,相近的联系在一起,不同的区别开来。例如《中国近代经济史》、《西欧近代文学史》、《美国现代出版事业史》都可作形式复分,但首先应按学科分,再按形式分。《中国近代经济史》入F129.5,《西欧近代文学史》 入 I560.094,《美国现代出版事业史》入G239.195。这三种书都有时代特征,但首先要根据它们的学科内容分别入经济、文学和文化,然后再依时代特征分。

2.2 理解和应用图书分类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以是否“满足读者需要,方便用户检索”为依据。科学性是分类的基础,实用性是分类要达到的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而又不能等同。如“墓志铭”一般人都知道它是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刻在石头上,埋在墓里,因此,很多人认为应归入传记类目。其实不然,分类时还必须注意出版的目的和意图,兼顾一般与特殊。“墓志铭”可以作为传记归入K类,但它们的拓片应入考古学才对;假若作为习字范本(字帖),就应入艺术大类中的书法类的下位类——碑帖。同一内容的书,由于用途不一,分入三个不同的类目,就体现了图书分类的实用性原则。

2.2.1 结合本馆性质、任务

一本书内容属于某一门学科,分类时归入了这一学科,读者自然会很快按类找到它。但有的书内容复杂,可以归入几个不同的类,这就要结合本馆性质和读者对象来归类。并运用交替类目、互见、参照、组配以及适当增加一些类目等方法,把与本馆性质有联系的书,组织在本馆主要专业类目中。例如《石油地质》在综合性或地质专业图书馆可以归入P618.13(天然石油)。如果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专业的图书馆宜入TE12(石油、天然气地质);又如一个医学图书馆对人体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组织学等内容的图书就应归入医药卫生类,而不入生物学类。这种分类的灵活性就是实用性的具体体现。

2.2.2 考虑作者著书的意图

分类时必须先识别书的内容,这是最主要的一条规律。但同时还必须考虑作者撰写这本书的意图。例如《史记故事选译》、《史记选讲》、《左传选讲》、《鲁迅作品选讲》(上、下)这四种书,前三例内容是历史,但著者是为了人们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而作,不是为了帮助学习历史,因此均应入H194.1(古汉语读本),才符合著者意图。如果按内容入了历史,对于历史研究者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2.2.3 照顾读者找书习惯

分类是为了方便读者找书,因此一定要大众化。例如《红旗飘飘》是公认革命回忆录体裁,有的分类人员把它入了中国现代史,有的把它入了文学总集,那就必然苦了读者;又如《西行漫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进步人士中也公认为著名的报告文学,但有的分类人员把它分入了中国现代史。固然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人要看这本书,但更多的人看它不是为了研究历史,而是作为文学作品阅读。因此,一定要从书的内容、写作形式、著者意图、读者习惯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来归类。

2.2.4 特定对象出版的书,一定要按读者对象归类

图书内容是决定归类的主要依据,但具有特定读者对象的书,应按读者对象归类。如中学教学参考书,不论数、理、化、生物,都要入教学中的G62、G63等下位类。儿童文学读物是为了少年儿童增长知识、广见博闻,或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所以一定要集中归入儿童文学类。例如现在有很多注音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童话、故事等),分类人员只要一看到这类图书,就一律归入H125.4汉语拼音读物,而不管这类图书的体裁或内容。笔者认为,从方便读者检索和借阅,特别是采取开架借阅方式的角度看,各归各类更便于小读者借阅。如《神钟捉贼:二十五史智慧故事》是儿童故事,入I287.5可以使其与其它儿童故事图书集中在一起,如放在H125.4,读者是很难想到在文字学类中查找儿童故事。

2.3 类目注释问题

类目注释,主要是为了对各个类目的内容范围、分类方法以及类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规定和说明。虽然类目注释的作用解释的很具体,但在图书分类过程中,分类人员还会遇到具体问题:有些注释的内容概念不够明确;有的类目根本没有注释。

2.3.1 类目注释内容范围及概念不够明确

如有关室内陈设、设计、装饰方面的图书在《中图法》涉及到二个类目,分别是“J525.1室内陈设”“TU238建筑装饰”。“J525.1室内陈设”类目下面注释“室内陈设设计、植物性装饰、特定场合装饰入此”;“TU238建筑装饰”注释“总论建筑装饰图案、装饰艺术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入此;住宅美化入此”。这两个类目都涉及到“室内陈设设计”这个概念,分类人员在遇到诸如此类图书时很为难。笔者认为,所谓“室内陈设设计”通俗一点说“就是怎样把物品摆放得好看、布局更合理”,这样,“室内陈设设计”大多是从艺术角度来考虑,“TU238”类下“室内陈设设计”的注释完全可以删去,有关“室内陈设设计”的图书一律入“J525.1”类下,以免分类人员类分此类图书时,造成同书异类。

2.3.2 类目设置过细,不易区分

文学中的小说类目在按内容复分时又设置了八个标准:革命斗争小说;军事小说;史传小说;经济、政治小说;科学、科幻小说;惊险、推理小说;社会、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其他题材小说。这些同位类目设置过细,外延排它性差,形成交叉。“革命斗争小说”和“军事小说”外延有重合,“革命斗争”大都是以“军事”为手段开展对敌斗争的;而一些“军事题材”的小说往往是在“革命斗争”这个舞台上展开的,这两种主题在一部小说中往往叠加出现,难舍难分。例如《一寸河山一寸血》、《生死线》、《铁血》等小说,其中的战场上的火光和民族解放斗争交织在一起,很难把它归入其中的一种题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抓住图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去归类,同时根据本馆性质和任务在一些交叉类目中确定使用哪一个,并把这些分类细则明文规定下来。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3]宋力.《中图法》“多重列类”探微[J].图书馆建设,2006(5).

[4]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本馆陈设类目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流光恬语 软装陈设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