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2010-04-11 11:21李旭东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意识

李旭东

(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是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将体现为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能力以及信息伦理、信息意识等。因此,大学生们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1 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教育

1.1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在给全美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将信息素质的内涵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1)信息意识。是指面对信息在经济发展中作用将大大超过资本,要有信息第一的意识;面对信息资源的激烈竞争,要有信息抢先意识;面对世界信息化继承的加速,要有信息忧患意识;面对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要有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2)信息知识。是指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常用术语和符号;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3)信息能力。是指信息挑选、获取与传输能力;信息处理、保存与应用能力;信息免疫和批判能力;信息技术的跟踪能力;信息系统安全的防范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和工作能力。(4)信息品质。是指积极生活和高情商;敏感和开拓新精神;团队和协作精神;服务和社会责任心。

1.2 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等为宗旨的教育。具体内容包括:(1)信息能力教育。包括信息理论及相关基本知识的教育、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法技能教育,培养学生面对信息化社会的能力;②信息意识教育。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等。主要是要塑造大学生在应对信息化社会方面所应具有的兴趣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在信息活动中信息行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③信息伦理教育。包括信息道德、网络道德以及推动信息活动法制化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并能够分辨信息的真伪、良莠;(4)信息观念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是财富、是商品的观念。

2 信息化时代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影响

2.1 信息化时代高等学府的特征

2.1.1 管理网络化

现在的高等学府大部分都建立了校园网,很多事情都在网上通知,如一些学术会议的通知、公共选修课的选修科目和报名方式、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等等,只要一上网,便能知道有关校园的一切事情。

2.1.2 办公现代化

计算机的普及和office软件的普及,使校园的办公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成为校园管理的最有效的工具。如办公无纸化、会议网络化、图书馆多功能化、课程表的编排、成绩处理、财务管理电算化、科研管理自动化等等。

2.1.3 教材媒体动态化

目前,纸质教材已不在是惟一的教材,多媒体教材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材上和课堂上,很多校园在教学楼内都开辟了多媒体教室,有些条件好的校园每一间教室都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这种集文字、声音、影像、图形、视频、动画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姿多彩。

2.1.4 学习时空开放化

因特网、远程教育网的兴起,使学校的学习时空更加开放,任何人只要遵循一定的网络协议,都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2.1.5 学习方式多元化

在信息化时代的高等学府,网络学习、学习网络、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等等,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依托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而层出不穷。教师和教科书已不再是学生们惟一获取知识的来源,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自学,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设备请教专家学者,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亦可以凭借E-mail、BBS等与同学们相互交流、探讨。

2.2 正面影响

2.2.1 信息意识提高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核心,主要包括对信息功能的认同意识,对信息来源的选择意识,对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开发意识等。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高等学院的现代化特征,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较有了普遍的提高,多数学生会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去求知、消遣、交友、求职。

2.2.2 信息技术提高

信息技术是信息素质的保障,信息素质高低最终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上。信息的接收、检索和利用,知识的开发,信息意识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一方面,信息化消除了人们交往的时空障碍、人际障碍,并创造了“虚拟实在”环境,符合大学生们猎奇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当代高等学府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完善,也促使大学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来适应校园生活,故而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技术都比较高。

2.2.3 信息观念增强

信息是资源、是财富、是商品的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形成,这从各种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到,大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治富的例子不胜枚举。

2.3 负面影响

2.3.1 信息污染

因特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具有速度快、使用方便和难以控制的特点,使得文献信息质量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在“信息自由”的口号下,一些冗余信息、污秽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失真信息、过时信息和错误信息亦可借助因特网而广为流传,信息的无疆界流动所带来的信息污染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

2.3.2 信息殖民

由于美国是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发源地和最先进的国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条网络都是美国人的发明,当今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和最有影响的网络搜索软件也是美国人的发明。互联网上9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以至使网络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英语文化势力。

3 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3.1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教育是21世纪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高等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发展的基本属性与时代意义。发达国家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十分注重公民的信息素质培养,目前多数国家把发展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国家信息事业发展计划。特别是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一书中,从信息素质、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质标准:

(1)信息素质。标准一: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标准二: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标准三: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2)独立学习。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够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够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够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的最好。

(3)社会责任。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够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够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质,并能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

2001年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通过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该标准共有5条22项成绩指标。其标准为:(1)明确所需信息的类型和范畴。(2)有效而高效率地评估所需信息。(3)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和它的来源并纳入自己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4)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完成某一具体的研究。(5)了解有关信息利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3.2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3.2.1 构建学习化校园环境

国际社会对建构学习化社会的倡导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目前,学习化社会的理念与网络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现代化的高等学府应顺应学习化社会风气的潮流,利用校园的现代化优势,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3.2.2 学院领导的重视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高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积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模式和评估方式,使信息素质教育迅速普及。

3.2.3 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此,校方要特别重视校园网的建设。

3.2.4 课堂教育

高校各专业应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课程,要统一规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并运用相应的行政手段实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达标方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各项达标测试,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3.2.5 图书馆教育

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可进行新生入馆教育,通过这项教育,可向新生详细介绍图书馆的作用、功能以及现代化程度,使新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可以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近20年来,国家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文献检索课教学,先后多次发文,强调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方法、技能课,能使学生们通过课程的学习,增强信息素质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http://www.molss.gov.cn/correlate/zf1999613.htm 2005-7-14查询.

[2]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

[3]马海群.信息素质教育的创新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5(3):108-110.

[4]项贤明.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题与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4.

[5]周均兵.信息素质的概念建构[J].图书与情报,2007(2):67.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