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语词与风俗文化组词考

2010-04-12 15:13刘传启
山东社会科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写本大词典乳汁

刘传启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敦煌写本语词与风俗文化组词考

刘传启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00)

敦煌写本中有许多词语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集中反映了古代敦煌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状态。“白血”、“乳堂”、“怀担”、“抬举”等在敦煌写本中是与母亲息息相关的一组词,透过这些语词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敦煌民间母亲抚养孩子的艰辛。

孝顺;白血;乳堂;怀担;抬举

汉字具有拼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丰富的表意性,因此有些词汇往往承载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思想形态。而敦煌石室遗书数万卷的敦煌写本是我国古老风俗的珍贵文献,是七世纪至十世纪唐五代人亲手抄录的,这些未经文人修饰的文字记录,十分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风土人情,集中反映了古代敦煌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状态①高国藩:《敦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导言第 2页。。因此敦煌写本对我们用来考察词汇与当时风俗文化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今仅就写本中与母亲有关的一组词进行考查,以期探讨敦煌民间对母亲抚养孩子的艰辛的认识。

孝顺母亲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敦煌民间也极为重视孝顺母亲。唐代敦煌民间童蒙课本《太公家教》有语:“子从外来,先须省堂。”斯 0289之《十恩德》云:“為男女,母饥羸,纵食酒肉不肥。大须孝顺寄将归,甘旨莫教亏。”“记之慈母苦忧怜,恩德过於天”。“慈乌鸟,绕林啼,衔食报母来归。枝头更教百般飞,不孝也应师”。②斯 0289代表英藏斯坦因之敦煌遗书第 0289号。以下同。敦煌民间还对不怜爱、不思念母亲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谴责,如伯 3211云:“你孝我亦孝,不孝绝门户。只见母怜儿,不见儿怜母。”又云:“孝是前身缘,不由相仿习。儿行不忆母,母恒行坐泣。”③伯 3211代表法藏伯希和之敦煌遗书第 3211号。以下同。毋庸置疑,敦煌民间孝顺母亲的风俗是以儒家思想为其核心的。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敦煌民间对母亲抚养孩子之艰辛的特有的认识也是形成这种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敦煌写本的一些俗语词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白血,即乳汁,是唐五代时期敦煌的俗语词。其在敦煌变文中共出现四次。如云:“所以经云,干处儿卧,湿处母眠,三年之中,饮母白血。”④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 1997年版,第 974页。此词也被《汉语大词典》收录在册⑤罗竹凤:《汉语大词典》(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4798页。。“白血”一词非常深刻地揭示了敦煌民间对母亲抚养儿子所付出的心血的认识。孩子是吃着母亲白色的乳汁长大的,而乳汁又是怎么来的呢?斯 0289之《十恩德》云:“抬举近三年,血成白乳与儿餐。”斯 2204之《十种缘父母恩重讃》又云:“第四血入腹中煎,一日二升不屡餐,一年计乳七石二,母身不觉自焦干。”原来乳汁是由母亲的血化成的,故称其为白血,这就是敦煌民间对母亲的乳汁特定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加深了当时人们对母亲的理解,甚至崇拜。试想吃着母亲的鲜血化成的乳汁长大的孩子,能不去爱他、报答他、孝顺他的母亲吗?敦煌民间的这种认识与当时广泛流传的佛教是分不开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佛陀对阿难说:“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召译。意思是说女人抚育小孩,都以奶水来喂养,乳汁是由她们的血所变成,养一个小孩就要吸食八石以上的奶水,母体怎么不消瘦憔悴呢?因此女人死后,其骨骸颜色呈现黑色,而份量上也轻得多了!敦煌民间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尊重是与母亲的乳汁分不开的,此由古敦煌的另外一新词“乳堂”可见一斑。“乳堂”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有收录。《敦煌变文校注》载:“不见乳堂朝荣贵,先死黄泉事我儿。”②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 1997年版,第 70页、第 1154页。此“乳堂”即母亲,但这与后来如《红楼梦》等书中出现的“奶妈,奶娘,奶姆”等词意义是截然不同的。此语中“堂”即指母亲,而“乳”则是敦煌人认为最能体现母亲价值和身份地位的一个字眼,所以把它与“堂”放在了一起,成了当时俗语。

敦煌写本中有“怀躭 ”一语,其“躭 ”,《汉语大词典 》中有“躭 ”义作“胎,怀胎 ”讲③朱玉凤:《汉语大词典》,(缩印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6217页、第 6217页。,因此“怀躭 ”即“怀孕”。如《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云:“世人不孝堪伤叹,于父娘边起轻慢;不会怀躭煞苦辛,岂知乳哺多疲倦?”④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4页。另,“怀躭”在大多数文本中却写作“怀担”,如伯 2044《劝善文》:“第一嘱,发愿耶娘长万福,怀担十月受苦辛,乳哺三年相鞠育。”台北图书馆藏敦煌本《盂兰盆经讲经文》:“想得当初养育我,受苦怀担不可论。”⑤上二例皆引自蒋礼鸿:《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第 138页。敦煌变文又云:“第一怀担守护恩,十月之中常负重。”⑥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 1997年版,第 70页、第 1154页。窃以为,“躭”又写作“担”,这可能不单单是书手音同而误的问题,“担”字蕴含着敦煌民间对母亲十月怀胎的一种认识。“担”在这里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负担,重担。“怀担”即说母亲怀孕后身重有所负担。伯 3919《父母恩重经》云:“阿娘怀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担,饮食不下,如长病人。”此“担”体现出敦煌民间对母亲怀孕艰辛的关注。斯 0289《十恩德》《孝顺乐》等敦煌歌辞中都有类似的说法:“说着气不苏,慈亲身重力全无,起坐待人扶。如恙病,喘息麤,颜渐觉焦枯。报恩十月莫相辜,佛且劝门徒。”又说:“起初第一是怀胎,阿娘日夜数般灾。日夜只忧分离去,思量争不泪漼漼。”这些都可看出人们对母亲十月怀胎的感恩,新造的“怀担”一语恰也体现出了这种心态。二是承担,担当。这种意义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躭”字本身也有“承受,担当”之义。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躭疼痛,捱程途”⑦朱玉凤:《汉语大词典》,(缩印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6217页、第 6217页。中“躭”即有此义。其同音词“担”的此种意义更加明显。“怀担”就是说母亲自从怀孕起就等于是承担起了一份责任,一份要为家庭延续香火,养儿育女的责任,所以无论十月怀胎多么艰辛,分娩多么痛楚,抚养孩子一路走来多么辛酸,母亲都无任何怨言。今从前文提到的《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十恩德》《十种缘》等中再摘录几处句子,以体会母亲为子女所付出的一切:

1、第一怀躬受苦难,不知是男还是女,慈悲恩爱与天连。

2、第二临產更艰辛,须臾前看丧其生。好恶只看一晌子,思量争不鼻头辛。

3、苦哉母腹似刀分,楚痛不忍闻。如屠割,血成盆,性命只恐难存。

4、阿娘腹肚似刀剜,寸寸断肠肝。闻音乐,无心观,任他罗綺千般。乞求母子面相看,只愿早平安。

5、抬举近三年,血成白乳与儿餐,犹恐更饥寒。闻啼哭,坐不安,肠肚万计难翻。任他笙歌百千般,偷眼岂须看。

6、第五渐渐长成年,愁饥愁渴又愁寒。乾处常迴儿女卧,湿处母身自家眠。

7、第六乳哺恩最难,如餳如蜜与儿餐。母喫家常如蜜味,恐怕儿嫌腥不餐。

8、第七洗濯不净衫,腥骚臭秽母向前。除洗不净无徧数,尚恐诸人有谗言。

9、回干就湿最艰难,终日驱驱更不闲。洗濯无论朝与暮,驱驰何惮热兼寒。每将干暖交儿卧,湿处寻常母自眠。

10、抱持养育,不弹 (惮)劬劳;咽其 (苦)吐甘,岂辞嫌厌。回干就湿,恐男女之片时不安;洗浣濯时,怕痴騃之等闲失色。

今人还有称怀孕为“担身孕”的,此处之“担”亦应包含这两层意思。

最后谈一下“抬举”一词。“抬举”一词今天多作“奖掖,提拔”讲,殊不知此词在唐五代的敦煌文献中是与母亲喂养孩子密切相关的一个俗词。“抬举”一词多见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如“热时太热为恩怜,寒即尽寒为抬举”①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2页、第 681页、第 682页、第 682页、第 692页、第 697页。“抬举女男,不辞辛苦”。②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2页、第 681页、第 682页、第 682页、第 692页、第 697页。“就中苦是阿娘身,抬举孩儿岂但頻。洗浣宁辞寒与热,抱持不惓苦兼辛”。③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2页、第 681页、第 682页、第 682页、第 692页、第 697页。“怀抱痴騃小儿,又朝朝抬举,二 (一)头洗濯秽污,一伴 (畔)又喂饲女男”。④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2页、第 681页、第 682页、第 682页、第 692页、第 697页。“自小阿娘抬举,长成严父教招”。⑤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2页、第 681页、第 682页、第 682页、第 692页、第 697页。“咽苦吐甘抬举得,莫教辜负阿娘恩”。⑥王重民:《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第 672页、第 681页、第 682页、第 682页、第 692页、第 697页。另,上文提及的斯 0289《十恩德》中亦有:“抬举近三年,血成白乳与儿飡。”从以上所举之例可以看出“抬举”一词的用法是与母亲密切相关的。蒋礼鸿先生于《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称,“抬举”为“照顾抚养”之义⑦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第 309页。,此说固然没错,《汉语大词典》也是列了“扶持,照料”⑧朱玉凤:《汉语大词典》,(缩印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年版,第 3777页。这一义项,但是这种笼统的解释却把“抬举”一词所包含的最简单的意思给忽略了,也把母亲拉扯孩子过程中的一个最平凡而又蕴含着母亲无数关爱的动作给遗漏了。窃以为,“抬举”是一个简单而又非常形象的造词。它是一个同义连言的复合词,“抬”即为举,“抬举”就是托起。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但对母亲而言,却是倾注了她无微不至的呵护:孩子饿了,她要托起哺乳;孩子哭了,她要抱起安慰;孩子撒娇,她会把他高高举起……这个词语是对母亲平时拉扯孩子,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的行为的高度概括,而后来我们的解释却把这层意思给掩盖了。“扶持,照料”之义应是此义的引申,而且动作的对象后来也不仅仅是孩子,如《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二引《玉堂闲话》:“每到其家,主人必戒家童曰:‘与都知于后院喂饲驴子。’趱甚感之。夜则跨归。一日非时宣召,趱仓忙索驴。及牵前至,则觉喘气,通体汗流,乃正与主人拽磑耳。趱方知自来与其家拽磨。明早,复展步而至,主人亦曰:‘与都知抬举驴子。’”文中“抬举”的对象是驴子。而“提拔”又是在“扶持,照料”义上的引申。

小结

“白血”、“乳堂”、“怀担”、“抬举”在敦煌文献中是与母亲息息相关的一组词。从这四个词语的构词或者是应用来看,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五代敦煌人对母亲抚养孩子的艰辛的认识。有了这种认识,古敦煌人对孝顺母亲的极为重视也就更好理解了。

G112

A

1003—4145[2010]07—0135—03

2010-04-20

刘传启(1976-),男,山东临沂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献学 2008级博士,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词汇、训诂等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艳红)

猜你喜欢
写本大词典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Clear cell sarcoma in unusual sites mimicking metastatic melanoma
西夏写本《佛前烧香偈》考
西夏文写本《整驾西行烧香歌》释补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