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冬病夏治时

2010-04-12 19:00李璐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15期
关键词:经络阳气气血

文◎李璐瑒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其目的是趁着机体内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因阴盛所致的宿疾,尤其是冬日易患的宿疾得以治愈。

具体来说,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原则,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肌肤腠理开泄,此时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有效成分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此,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最好的防病、治病效果。

冬病夏治基于“天人一体”理论

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的规律,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体阴阳受到自然界节律变化的影响。冬季往往阳气不足,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而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损伤阳气,就会导致内寒。患者体内阳气在这一时期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的能力处于“不佳时期”。相反,自然界在夏季阳气旺盛,尤其在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也达到顶峰,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疴,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不易被严寒所伤。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因为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伴随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则处于易解的状态,此时若运用补虚助阳药物或温里散寒药物,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理论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而且,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亦最容易被机体吸收。

阳气不足是冬病的主要病因

冬病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阳气不足,也就是机体自身所产生的热量不够,寒从内生。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自然环境也是阴盛而阳弱,所以有人打了这样的比喻: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往往事倍而功半。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暑热骄阳,体内心火正盛,积寒最易被赶出体外。

寒气在体内容易沉积,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就会气血瘀阻,即“寒凝血滞”。寒气停留在关节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会使经络堵塞,气血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会内外交困。

由此可见,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及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春夏治疗都能收到比在其他季节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践证实,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感冒、部分虚寒妇科病、关节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在夏季施治都能见到极佳的治疗效果。其中呼吸道疾病、气管炎、哮喘病、膝关节疼痛、冻疮等效果尤为显著。

冬病夏治疗法以贴敷为主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但以贴敷疗法应用最为广泛。

贴敷疗法一般选择在夏季三伏天进行。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各敷1 次,连贴3 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 小时。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肌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运用特配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刺激经络,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目的。

经历代中医学家反复实践和研究证明,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例如,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等,均获满意疗效。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医贴敷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贴敷期间也不应该盲目减药、停药。

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

猜你喜欢
经络阳气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