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瘟发生原因

2010-04-13 14:48郑德群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乳猪母源滴度

周 恒,郑德群

(1.贵州省毕节地区种畜场,贵州 毕节 551700;2.贵州省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

1 注射不规范

1.1 猪瘟免疫,注射操作是关键 注射操作不到位的猪场各种疫病一年四季流行不断。以同一地区的两个猪场为例,两个猪场执行统一的免疫程序,使用同一厂家的疫苗,并同时进行猪瘟抗体ELISA检测,结果一个场抗体检测合格率90%,另一场种猪场抗体检测合格率92%。这两个场存在差异。

1.2 下针狠,推针快,拔针急是通病 免疫时选用的针头过短过粗;有的打飞针,手抓一把注射器,追着猪只满栏跑。这些常见现象是免疫注射中的大忌。

2 免疫程序不科学

2.1 乳前免疫不当导致出现免疫耐受个体

2.1.1 乳前免疫可使小猪避开母源抗体干扰,产生主动免疫抗体,并且获得终生保护。大多数猪场一直采用乳前免疫,但是临床上常见乳前免疫失败的案例。

2.1.2 乳前免疫存在诱发小猪耐受的可能。乳前免疫对母源抗体的中和作用有限。经乳前免疫的30头乳猪7日龄时母源抗体OD平均值(0.7621),仅比未经乳前免疫40头乳猪OD平均值(0.7742)下降0.0121。通过初乳,乳猪可获得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乳猪的母源抗体与母猪的抗体显著相关。

以上结论,虽不能确证乳前免疫是否会诱发小猪耐受,但却能充分说明没有乳前免疫的必要性:乳前免疫小猪群体二免后至三免前(35~70日龄),比正常免疫小猪群体(35日龄初免)在相应阶段的抗体合格率低,离散度大,增加了小猪在这一阶段感染猪瘟的风险;初生乳猪经过吸食初乳,足以获得对猪瘟强毒的免疫力,且直到35日龄仍能维持较高滴度。

只要加强母猪免疫,提高母猪抗体滴度,则初生乳猪不用担心被猪瘟病毒感染。

2.2 初免时间过早

2.2.1 母源抗体水平越高,对疫苗的中和作用越大,在母源抗体滴度偏高并衰退缓慢的情况下,猪瘟初免时间过早易造成免疫失败。

2.2.2 在加大母猪猪瘟免疫剂量的情况下,小猪母源抗体高、衰退缓慢,是很多猪场都存在的现象。

2.2.3 某养殖场对一批执行21日龄初免和60日龄二免猪瘟免疫程序的乳猪作间接血凝抗体跟踪发现:乳猪21日龄初免前,抗体滴度在1∶80以上占100%,1∶320(含 1∶320)以上占 35%,60日龄二免前后至95日龄,抗体滴度 1∶80以上的小猪只占78.95%,一直达不到初免前母源抗体的水平。

3 合理选择疫苗

3.1 猪瘟细胞苗是经过严格检验的,除非生产厂家出现意外,否则疫苗质量是有保证的。

3.2 细胞苗的苗毒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细胞培养而获得的,其培养时间、温度等条件都是可控的。脾淋苗的苗毒,是通过把苗毒接种于兔,收割兔体脾脏和淋巴结而获得。兔体对苗毒的敏感性不同,从不同兔体收割的苗毒存在较大差异。如果疫苗厂家使用的不是SPF,这种差异则更大。使用非SPF兔,生物安全性也存在巨大隐患。

猜你喜欢
乳猪母源滴度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浅淡乳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