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绿脓杆菌病诊治

2010-04-13 14:48廖俊建钱泽斌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胶冻绿脓杆菌肉汤

刘 波,廖俊建,钱泽斌

(1.河南省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省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南阳 473000)

鸡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疾病,其对雏鸡的危害较大。随着养禽业的发展,陆续发现有鸡群被感染,且被感染的多为10~25日龄的雏鸡,以10日龄左右的鸡发病率及死亡率为高。

某养殖户所养的3000羽7日龄雏鸡突然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乃至废绝,并不同程度下痢,拉水样粪便,日死鸡50只左右。

1 症状及剖检变化

该病呈急性经过。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卵黄吸收不良,拉黄绿色水样便,呼吸困难,颜面部及肉髯水肿。部分病例站立不稳、抽搐,急性死亡。

剖检可见病死雏鸡皮下水肿,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液,以头颈部最为明显;肝脏质脆、肿大,呈土黄色,上有坏死灶,肝外部包裹黄色胶冻样渗出物;肾、脾肿大,有小出血点;心冠脂肪出血,有胶冻样浸润。

2 实验室诊断

2.1 镜检 取病死鸡心、肝触片,革兰氏染色后检查,见散在的无芽孢、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2.2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鸡心、肝接种肉汤,置37℃培养24 h,结果肉汤底部混浊,表面呈淡绿色,并形成菌膜;无菌取肉汤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并穿刺接种三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 h后,普通琼脂上见表面光滑、湿润、扁平、形状不规则的半透明菌落,培养基呈淡黄绿色(菌苔存在部位颜色更明显),放置数日后,菌苔表面有金属光泽;三糖铁培养基的底面和斜面均呈红色,斜面上的菌苔呈棕黑色并有金属光泽。

2.3 生化反应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液化明胶,不产生靛基质,能形成硫化氢,硝酸盐还原呈阳性,不分解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2.4 接种试验 取24h的肉汤培养物0.2 mL接种于一日龄雏鸡颈部皮下,雏鸡接种1~2 d内死亡。剖检见肝脏黄染,有点状出血,注射部位皮下水肿、出血和有胶冻样渗出。

2.5 药敏试验 该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不敏感。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诊断本次为绿脓杆菌病,通过送检病料可作出确切诊断。

3 治疗

环丙沙星原粉饮水投服,每1g原粉配6~8g水,全天自由饮用;重症鸡灌服庆大霉素,每只平均4000单位,每日一次,连用3d;百毒杀带鸡消毒,定时通风换气。建议养殖户对鸡舍、场地、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4 小结

4.1 本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雏沉郁、衰竭、脱水、角膜混浊、很快死亡为特征。

4.2 防止本病发生首先应做好消毒工作。

孵化场在注射疫苗时,注射器、针头消毒不严或不及时更换针头可导致对外提供的雏鸡感染本病死亡。饲养场接种疫苗时同样要注意器械的消毒和针头的更换。

4.3 绿脓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用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4.4 种蛋可用福尔马林熏蒸(蛋壳消毒)后再入孵。

猜你喜欢
胶冻绿脓杆菌肉汤
单宁酸和芦丁对马哈鱼鱼皮明胶凝胶性质的影响
肉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
鸡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
魔芋制品饱腹没营养
熬胶工艺对鲟鱼鱼皮胶冻品质的影响
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菌粉的研制及功能菌株的存活性研究*
变质的肉汤
雏鸡大肠杆菌病与绿脓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鸵鸟绿脓杆菌病的诊治病例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