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东桑西移”机遇 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

2010-04-14 03:00梁维佳
丝绸 2010年12期
关键词:桑蚕蚕茧丝绸

吴 青,梁维佳

(广西壮族自治区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南宁 530022)

抓住“东桑西移”机遇 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

吴 青,梁维佳

(广西壮族自治区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南宁 530022)

通过对“十五”以来广西各地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做法、成效、经验的调研,分析近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动下,广西茧丝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迅猛发展的历程,以及广西茧丝业的崛起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蚕茧产量逐年减少对中国丝绸业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提出了继续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建议及促进广西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工作思路。

东桑西移;广西;茧丝绸;发展

在国家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战略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有关部门,各市、县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广西实施的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蚕茧基地建设项目全部按要求如期完成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通过“东桑西移”基地项目建设,广西的茧丝绸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组织链、产业链、科技链和信息链。通过项目的实施及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完善,将进一步加快广西茧丝绸业的发展和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广西“东桑西移”工程项目总体完成情况

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建设以来,支持广西的“东桑西移”工程蚕茧基地建设项目共12个,巩固提高和恢复重建项目5个。这些项目分布于广西区内8个市12个县的50个乡镇,共实施完成投资13 318万元,其中国家支持2 87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龙头企业投入、农民自筹10 448万元;扩、改种优质桑园1万hm2(15万亩),新建和改造蚕房17.5万m2、小蚕共育室4.4万m2,示范推广方格蔟1 659万片,配套蚕种场更新改造了一大批制种设备和仪器等。分别在12个革命老区、国家和自治区级贫困县,建立了12个国家级“东桑西移”工程万亩优质蚕桑示范基地,超额完成了“东桑西移”工程基地建设项目各项指标,为茧丝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做法

2.1 落实组织协调机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东桑西移”工程蚕茧基地建设项目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子项目多,需要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周密的实施计划,以及严谨的工作方案才能顺利推进。对项目承担县(市、区)、龙头企业和蚕种场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求,以及建设内容和实施标准。一是项目实施工作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二是制定当地桑蚕发展规划,项目实施区安排在桑蚕业发展的重点乡镇;三是龙头企业和配套蚕种场要组建以企业(单位)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四是各自制定包括桑园建设与布局,蚕房、小蚕共育室建设和改造,方格蔟示范推广等具体内容的实施方案。由于项目的实施做到统筹安排、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形成“政府组织,企业实施,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项目管理和建设体系,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政府重视,政策推动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把桑蚕业列为广西农业加快发展的11个重点新兴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提出要把桑蚕发展成为继糖蔗之后在全国甚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为了抓住“东桑西移”的历史机遇,广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茧丝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广西纺织服装与皮革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广西纺织服装与皮革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方案》等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和指导意义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划。制定了适度发展桑园、努力提高茧丝质量、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工作部署,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有关“东桑西移”的政策和精神,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积极推进。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推动”的方法,加快“东桑西移”基地建设的步伐。近几年,自治区财政通过区经委、农业厅、科技厅对茧丝绸业的资金支持每年都达到3 000~4 000万元,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资金支持1 000~2 000万元。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强茧、丝市场宏观调控,减轻因茧丝价格大起大落给蚕农和茧丝绸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广西还先后出台了鼓励金融单位对企业加大放贷、财政实行流动资金贴息等政策,以及政府指导调控、企业储备、自负盈亏、银行贷款监管、财政贴息扶持、适时实施及动态管理的厂丝储备管理办法,对有效保障蚕农的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地增强了蚕农、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和大力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2.3 加强协调指导,做好督促检查

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积极贯彻落实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政策和精神,按商务部制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严格要求;其次,认真检查落实组织领导机构的组建和实施方案的制定;第三,组织项目承担的市、县有关部门,龙头企业和技术服务单位按项目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实施;第四,经常派员深入项目实施区了解项目的进度,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并按照国家茧丝办的要求抓好实施进度报告制度;第五,定期召开调度会议,通报各项目的推进情况,研究和解决实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先进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对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问题及时与项目实施县沟通,以便于尽快解决,促使项目按计划推进。

2.4 广泛宣传,积极引导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项目不仅要真抓实干,还必须注重宣传工作。为了配合“东桑西移”工程实施,《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新桂网及各地方电视、广播、网站等新闻媒体,对广西茧丝绸产业和“东桑西移”工程取得的成效作了广泛宣传报道。同时,通过培训、张贴标语、拉挂横额、墙体广告、挂历、光盘、手册、传单、圩日服务、文艺表演、山歌大赛、知识抢答赛、球赛,以及农技人员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宣传和传递“东桑西移”工程的相关政策、做法、科学种养技术和现代农业新理念,把宣传工作与茧丝绸文化传播、旅游文化、企业文化结合起来。由于宣传工作做得扎实,基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家喻户晓,大大调动了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2.5 发挥龙头企业和技术服务部门帮扶作用

充分发挥自治区、市、县、乡桑蚕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配合龙头企业做好项目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工作,为基地建设项目发挥示范推动作用提供了保障。部分龙头企业每年投入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元为蚕农提供蚕种、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新技术,并实行保护价收购和对农户实行二次返利及提供风险赔偿等,与广大蚕农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从根本上保障了蚕农的利益,调动了项目区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了多方互动的有利局面,也给广大蚕农吃了定心丸,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茧丝绸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3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主要成效

3.1 推动茧丝绸业快速发展

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下,广西茧丝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内茧丝绸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009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情况下,全区蚕茧产量和桑蚕丝产量仍达到17.29万t和1.62万t,占全国蚕茧和桑蚕丝总量的比重逾30 %和17 %,由2000年的全国排名第6位和第9位分别跃居到全国第1位和第2位,并且蚕茧产量已连续五年保持全国首位;自动缫普及率达100 %,生丝质量普遍达到4A级,部分达到5A级,完全改变了过去生丝等级低、规模小的状况。茧丝绸业在广西成为比较优势突出、带动辐射面广、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农工贸产业。

3.2 促进产业向集约化发展

“东桑西移”工程基地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广西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了桑蚕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桑蚕产业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桑蚕优势产业带,建立了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大优势产区。2009年,五大优势产区桑园面积达11.07万hm2(166.03万亩),占全区86.92 %,产茧16.33万t,占全区94.43 %,宜州市、横县云表镇的蚕茧产量分别达到4.12万t和0.78万t,继续保持全国桑蚕第一大县和第一大镇的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引导蚕茧生产重点县市大力发展丝绸工业,并形成了桂西北、桂中、桂南丝绸生产基地,促进了茧丝绸产业逐步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

3.3 促进农民增收,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通过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农民群众进一步掌握了种桑养蚕的新技术,自觉接受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科学种养的新观念,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蚕农通过自发研制、使用省力化桑园机械、小蚕共育、蚕房机械和方格蔟,促进了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推进全区蚕桑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据统计,全自治区桑蚕生产涉及13个地级市中的83个县(市、区)734个乡(镇)的6 832个村及88.63万农户,产茧万担以上的乡(镇)131个;2009年,蚕农售茧收入38.26亿元,同比增长38.37 %,养蚕收入超万元的有16.76万户,超5万元的有3 060户。随着蚕区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大多数村(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展现了一幅农村城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

3.4 丝绸工业逐步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

“东桑西移”工程推动了“东丝西移”“东绸西移”,产业链逐步延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治区及各市政府在土地、资金、鲜茧收购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客商到广西投资、合作建设蚕桑基地和加工企业。鹿寨、宜州、横县分别建立了丝绸工业园。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中山丝绸有限公司、浙江华芝丝绸有限公司、江苏华佳丝绸集团公司、浙江新丝路集团公司、浙江花神丝绸公司、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源达丝绸公司等一大批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东部企业纷纷进入广西投资办企业。到目前为止,丝绸行业中外省到广西各地投资、合作的企业已超过全区丝绸企业的70 %,区内蚕茧自用比例由2005年的35 %上升到2009年的70 %以上,桑蚕丝产量是2005年的2.7倍,为城镇居民和吸纳农民工就业提供了近4万个岗位。而且有不少企业除了蚕丝加工外,丝绵被、捻线、绢纺、织绸、家纺等深加工项目已在广西各地相继建设和投产。同时,丝绸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与广西丝绸进出口公司共同组建的广西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逐步向集桑园基地建设、缫丝生产、丝绸深加工,以及丝绸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方向发展;浙江天中山丝绸有限公司和浙江华芝丝绸有限公司在蒙山创建的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快发展丝绸深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争取形成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达1 500万美元的丝绸集团;经过市场多年磨砺,以广西桂合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在缫丝生产和市场供应方面逐步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为今后广西茧丝绸业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5 综合利用广泛开发

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过程中,通过政府引导发展桑蚕再生资源的培育和充分利用,推动种桑养蚕的单纯农业向工业加工转化,就地提升产业链效益,再通过延伸桑蚕产业链建设,充分利用桑蚕业可持续、循环利用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价值。目前,广西综合利用开始起步,效益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利用桑杆栽培木耳和食用菌、造纸、生产中纤板,利用蚕蛹制酒和生产饲料,利用蚕沙提取叶绿素,生产有机肥、沼气,同时利用缫丝下脚料下茧、双宫茧、汰头、茧衣等生产双宫丝、绢棉球、丝绵被等规模化生产;桑树皮提取纤维、缫丝废水提取丝胶蛋白、蛹蛋白丝针织品等正在研究和试验性生产。

3.6 科研推广和信息平台体系逐步完善

通过国家“东桑西移”工程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等资金的投入,鼓励和引导丝绸加工企业建立优质蚕桑基地和推进产业升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西蚕业技术总站致力于科技研发和推广,多年来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西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项目所开发的新品种,使广西蚕桑品种跃上了新的台阶。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示范和带动下,全区桑蚕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率达90 %以上,小蚕共育率达50.35 %,方格蔟推广率达58.23 %,提高了广西蚕茧产量及质量水平。同时,随着广西蚕业和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蚕茧和桑蚕丝产量占全国比重不断上升,广西丝绸市场交易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全国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东桑西移”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工程,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它有效地推动了中西部地区蚕桑业的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蚕茧产量逐年减少对丝绸业所造成的影响,稳定了行业的发展。“东桑西移”工程应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扩大示范带动成果,同时,引导西部地区茧丝绸业逐步延长产业链,拓展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4 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巩固发展“东桑西移”工程实施成果,逐步实现广西茧丝绸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把广西由蚕茧资源大省建设成为茧丝绸大省、强省。

4.1 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优势企业集群

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制定桑蚕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正确引导,在五大优势主产区内重点建设10个左右桑园面积0.67~1.33万hm2(10~20)万亩、产茧1.5~3万t(30~60万担)以上的重点大县,促使优势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城集中。与此同时,一是把桂西北、桂中蚕区打造成为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二是把桂南蚕区打造成蚕桑单产高、资源循环利用好的高效产业带;三是利用中心城市、专业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打造一批丝绸深加工强势企业,使广西茧丝绸产业向深加工、集成化发展。

4.2 稳步发展缫丝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在防止盲目扩张缫丝生产规模的同时,要加大桑蚕丝质量的提升工作力度。一是加快培育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的桑蚕新品种,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广西蚕茧质量;二是狠抓生产管理,在认真制订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的同时,严格推行岗位责任制;三是积极开展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四是大力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通过这些措施使广西桑蚕丝的质量提升到4A以上,部分企业可稳定生产5A甚至6A产品。

4.3 大力发展丝绸及深加工产品

丝绸和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是广西茧丝绸产业的“短腿”。近年来,为了延长丝绸工业的产业链,全区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由于丝绸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要求高,信息、资金及销售渠道均是目前广西丝绸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当前广西发展丝绸深加工的重点,一是采取招商引资创办企业,与先进地区的丝绸大中型优势企业合作发展;二是优先发展织绸、针织、印染、服装,以及家饰产品等方面。

4.4 努力推进丝绸工业综合利用

茧丝绸产业是废、剩余物可利用率很高的产业,努力搞好综合利用,是节能、减排、降耗、变废为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广西茧丝绸业综合利用工作应着重开展利用滞头、下茧、双宫茧,发展绢纺,生产丝绵被和双宫丝,利用桑杆发展造纸、中纤板,利用蚕沙生产有机肥、叶绿素、沼气等。

4.5 积极培育品牌

在蚕茧生产方面,通过大力推广蚕桑种养新技术,培育推广新品种,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品牌蚕茧。在丝绸生产方面,通过在全行业开展品牌战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成果推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丝绸品牌。

Grasp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The Transfer of Sericulture from East to Wes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Silk Industry

WU Qing, LIANG Wei-jia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ocoon-Silk Coordination Of fi ce, Nanning 530022, China)

Since "The tenth five year plan", Guangxi has got success and a lot of experience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nsfer of sericulture from east to west ". The paper presents our surveys and studies in the main practice and result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Guangxi cocoon silk industry to standardize, large-sca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impact of Guangxi cocoon silk industry rising alleviates the eastern area cocoon output reduce, we propose to continue the policy of "The Transfer of Sericulture From East to West " and promote the work mentality which the Guangxi cocoon silk industry should be restructured and upgraded.

The transfer of sericulture from east to west; Guangxi; Cocoon silk industry; Development

F427.67

B

1001-7003(2010)12-0049-04

2010-08-06;

2010-09-25

吴青(1962― ),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纺织工业、茧丝绸行业管理与产业技术、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桑蚕蚕茧丝绸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