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方法在政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2010-05-22 08:06王南丰
统计与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分析法变量政策

王南丰

(西安财经学院 统计学院,西安 710061)

0 引言

社会与经济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的大系统,不仅有政策制定者可以预见的各种影响,也含有众多无法确定的随机因素。因而政策制定、执行与分析、评价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对象及具体环境,选择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理论从各自理论角度出发,对于政策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统计方法是众多分析方法之一。虽然统计分析方法早已被运用于政策从制定、选择到政策的事后评估的许多方面,但对多数学者只是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却少有人对统计方法在政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归纳与整理,本文力图对统计方法在政策分析研究中的运用进行概括梳理。

1 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是统计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但社会与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一些无法用具体数字度量的因素,如风俗、习惯、观念、心理等等,这些难以量化的变量,却在实事上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成为政策研究中不容忽视的因素,因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把这些因素进行一定的量化。定性的方法以逻辑判断为主,主要是通过预测者所掌握的信息和情报,并结合各种因素对事物的发展前景做出判断,并把这种判断定量化。

政策定性分析方法比较适宜于缺乏历史资料或不易精确量化的问题,具体方法主要有主观概率法、专家会议法(即组织专家对面交流,通过讨论形成评价结果)、Delphi法(即征询专家进行背靠背评价、收集、汇总、分析归纳形成一定结论)等,既可用于赋值也可用于赋权。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结论易于使用;缺点是主观性比较强,多人评价时结论较难统一。其适用对象一般为战略层次的决策分析,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曾使用这种方法对国际战略政策进行研究,也有研究者将此方法应用于一般政策研究。如石光通过抽样问卷及知情者(相关专家及决策者)的访谈,对区域卫生规划政策进行分析,在改善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系统绩效的重大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政策在执行中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高宏民以借贷双方根据对项目成功概率的主观判断进行贷款供求决策为基本假设,建立了有利于解释中国现实信贷市场运作机制的模型对信贷市场的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也有学者使用主观概率的方法对投资市场进行研究,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架设了一个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特征的政策视角,并为政策的制定或完善提供相关借鉴。

2 对比(比较)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的合适,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政策的比较分析常常应用在不同政策的选择上,例如为了达到某种社会经济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几种政策方案,备选的各种政策方案各有侧重,然而政策对于不同调控目标的作用和影响是有差异的,在不同的实际状态下,究竟何种政策更适合于某个状态,以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不同政策组合中的不同条款的对比分析,可以对不同的政策组合做出更科学、合理的选择也搭配。例如陈西国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对比,比较各种不同方案及方案中不同条款引起的不同反应及执行后产生的不同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对政策的较全面建议;还有学者对发达国家某些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等等。

对比分析法还可应用于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定政策价值,此种方法称为 “前-后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就是将政策对象在政策实施前可以衡量出的状态与它接受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新状态进行对比,从中测出政策效果,进而据此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为以后政策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性意见。另外一种被称为“有-无对比法”,是在政策执行前和执行后这两个时间点上,分别就实施某一政策和无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对两次对比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被评价的那项政策的效果。

3 成本-收益分析法

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目的性,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因此,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需要在成本与收益上做出权衡。只有政策的收益明显大于其成本时,一项政策才有可能被制定并付诸实施。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一种政策选择时的评价决策方法,它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政策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政策,为政策选择决策提供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作为政策效益评价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政策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同影响与效益的预期评估。由于政策的影响与效益具有社会性、多样性等特点,成本-收益分析法在政策的分析中需要在政策目标及政策成本与收益间进行计算与衡量,努力在最大收益或最小成本下,达到政策目标。

测定政策的成本和收益及其比较是成本-收益分析法评估政策效果的核心,政策成本包括政策制定费用、执行费用、新旧政策交替过程中造就效益损失和社会浪费,政策效益则包括政策目标和非政策目标效益。在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时,通常使用的评价原则有三条,即:效益相等时,成本越小的政策越优;成本相等时,效益越大的政策越好;收益与成本的比率越大越好。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是个复杂且存在广泛联系的庞大系统,因而对政策成本和收益的全面测度一般比较困难,该方法比较适用于政策执行过程简单且涉及面较小的情况,多数应用于专项政策分析研究。

4 系统模拟分析法

政策的系统模拟类似仿真,能够起到类似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验室的作用,将有用的反馈和相互作用融入模型,以此来理解并分析政策效应的变化,因而研究者可以在计算机上构建人工经济,并应用人工适应主体技术描述现实经济中微观个体的属性,模拟现实经济中微观个体的行为,宏观经济动态是微观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累积。通过改变政府主体的属性和行为,我们可以观察相应的模型运行结果,进而可以间接地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动态和经济政策的政策效应。

政策的模拟分析法主要用于事前分析与评估,把影响政策制定、实施和效应的各要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分析评估目标、控制参数、评估指标等各要素间的关系构建系统模拟模型,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政策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和效应评估。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政策对象系统中的复杂多重非线性因果联系和反馈关系,具有定量分析政策方案效应的功能。但是,由于建立系统模拟模型所需费用较多,而且还需要大量而连续的基础工作和多学科专业人才的通力协作,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实际应用中,有研究者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设置相应的模块,对政策进行模拟分析研究。

5 投入产出分析法

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行之有效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由于投入产出模型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再生产各环节的内存联系,当把各种经济政策有关的一些变量,如价格、工资、税收等,作为已知的控制变量时,利用该模型就能模拟各种不同经济政策可能带来的结果,也可利用这些模拟资料,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投入产出分析一般为政策变动的投入产出模拟,这种政策模拟可以对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试验,说明不同政策产生的结果和影响。这种产生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模型也可以用于中观政策的分析,例如在对全国价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适当调整得到中国矿业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通过产品价格相互影响模型对矿产品价格调整给我国三次产业带来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测算以及某项政策措施的影响分析。

6 相关与回归分析法

相关回归分析法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相互关系规律性的一种统计方法,是从事物及其变化过程的因果联系出发,分析事物发展过程及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统计方法。对于政策的实施所引起相应变量的变化,收集足够多的相关时期的变量数据即可对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及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它的客观基础是,任何一种现象及其过程都必然会与其他现象及过程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因而人们可以根据与该现象、过程相互联系的其他现象、过程的变动规律与趋势,来预测该现象、过程的未来发展变化的规律与趋势,一项政策的实施必定影响经济中相关变量的变化,从而为使用相关与回归的方法对政策进行分析提供了方便。

相关分析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是把具有相关关系的资料用散点图、散列表的形式排列出来,以考察它们的相互关系;其次计算相关系数是反映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的综合指标,它反映出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最后,利用已知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系数建立数学模型:Y=βa+β1X+β2X2+…βkXk+u, 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反复地测试,如果能够证明模型的可靠性,就代入一定的数值,通过模拟计算得出预测结果。

7 虚拟变量法

虚拟变量技术就是把定性变量虚拟化,并把它作为解释变量或者自变量纳入模型的一种方法。虚拟变量又称虚设变量、名义变量或哑变量,是用以反映质的属性的一个人工变量,是量化了的定性变量或质变量。引入虚拟变量的一般规则是:如果一个质变量有m种特征或状态,只需引入m-1个虚拟变量,但如果模型不含截距项,则m种特征需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但常用的是根据定性因素的二分特性进行人工赋值,即0和1,这也比较契合于政策有无分析及状态发生实质性变化的二分特征,其中1表示具备某种属性或受到某种因素影响,而0则表示不受某种因素影响或不具备某种属性。引入虚拟变量虽然使线形回归模型变得更复杂,但对问题描述更简明,一个方程能达到两个方程的作用,而且接近现实。在一些情形下,加入虚拟变量的模型能对不加入的普通模型进行修正,使模型更完美地反映现实。

政策的重大改变或新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新生的变量,对调控对象产生新的影响,这种影响与之前政策状况的连续性及可比性也会发生变化,采用虚拟变量的方法可以对此进行分析,虚拟变量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D取值为1与D取值为0时,模型为具体形式发生变化,分别对应政策的有无或政策发生巨大实质性变化。

这种方法常与政策的回归或对比方法相结合使用,或作为上述方法中的一部分,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修正,或进行有无对比。如对不同取值设置虚拟变量,对政策进行定量分析;或对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变动进行分析。

8 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法是指运用多个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的方法,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不同国家经济实力,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小康生活水平达标进程,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等,都可以应用这种方法,对于若干不同政策的选择与评价也可以使用。

在政策综合评价过程中,一般要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建立起反映对象不同侧面特征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加权处理,最后得出关于对象综合评价的结果,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评价的排序。如黄一绥、林青对福州环境因素建立指标体系,对环境政策效应进行评价;戴雪芝等对我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后,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体系,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属性数学原理的数学模型,对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对政策进行分解,建立政策综合评价体系,对“民进军”政策进行分析评价;丛林海、李永友利用经验数据公共卫生政策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对政策的评价认识,进而提出修正建议。

9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在政策效果评价中,经常遇到问题之一是不少指标因不易精确地描述而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因而给评价带来了困难。对于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首先通过确立相关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抽样评定和加权评定,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是通过构造等级模糊子集把反映被评事物的模糊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隶属度),然后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各指标综合。 该方法首先选出P个评价指标U={u1,u2,…up}作为因素集,然后选择P个等级指标V={v1,v2,…vp}作为等级集合。每一个等级可对应一个模糊子集。在构造了等级模糊子集后,要逐个对被评事物从每个因素上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来看被评事物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ui),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事物从因素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一个被评事物在某个因素方面的表现,是通过模糊向量(R|ui)=(ri1,ri2,…,rim)来刻画的,而在其他评价方法中多是由一个指标实际值来刻画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模糊综合评价要求更多的信息。接下来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a1,a2,…,ap)。权向量A中的元素ai本质上是因素ui对模糊子的隶属度。 即=1,ai≥0,i=1,2,…,n,再次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其中b1是由A与R的第j列运算得到的,它表示被评事物从整体上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最后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实际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会有些很勉强,损失信息很多,甚至得出不合理的评价结果。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对于多个被评事物并可以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

如刘尔烈、戴峙东(2002)利用这种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分析进行评价,对于客观、科学地评价已建成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新建工程项目的决策水平,加强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强化执行具有参考价值;陈正(2004)针对人口生育政策评价体系的特点,使用这种方法设计出人口生育政策的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人口政策进行研究,提出了全面评价人口生育政策的量化评价方法,根据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陈瑞雪、魏津瑜(2007)对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的模糊综合评价。

10 简评

上文对政策分析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与归纳,可以看到统计分析方法在政策分析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各种方法也各有特点与不同的使用环境,虽然量化是统计研究的特点与方向,但客观对象是纷繁复杂的,虽经无数的统计前辈们艰辛的努力,其发展出来的各种方法对政策的分析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量化的程度,在相当多的地方还需要使用定性或其它更加粗略的方法,而强化对政策量化方法的研究,为完善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针对性与操作性更强的决策依据,也正是后继统计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

[1]俆国祥.统计预测与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涛.社会互动、信任与股市参与[J].经济研究.

[3]王梅等.发达国家控制药品费用政策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国,2002,(3).

[4]吴福成.中外粮食补贴政策对比分析[J].经济经纬,2006,(6).

[5]刘起运等.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郑林昌,蔡卫星.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矿业体格政策模拟[J].中国矿业,2006,(4).

[7]朱钟棣,鲍晓华.反倾销措施对产业的关联影响-反倾销价格效应的投稿产出分析[J].经济研究,2004(1).

[8]贺铿主编.经济计量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9]李燕凌,李立清.我国农村公共支出政策效果的定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5,(2).

[10]胡丹琪.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与货币政策[J].现代商业,2008,(17).

[11]王南丰.“民进军”政策绩效评估体系初探[J].军事经济研究,2008,(4).

[12]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王新洲.模糊空间信息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4]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分析法变量政策
政策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政策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助企政策
政策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