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子实体组织分离试验

2010-05-30 01:00冯晓宇王志英臧丹丹
中国食用菌 2010年3期
关键词:交界处银白阴干

冯晓宇,邹 莉,王志英,臧丹丹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银白离褶伞Lyophyllum connatum(Schum.:Fr.)Sing.又叫做合生杯伞、真姬菇 (日本)、从生杯伞。同物异名:Clitocybe connata(Schum.:Fr.)Gill.隶属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银白离褶伞子实体一般较小或中等大小,呈石膏样白色。菌盖直径3 cm~8 cm,扁平球形至近平展,中部稍突或平,表面白色,后期近灰白色,近边缘有皱条纹。菌肉白色。菌褶后期似带粉黄色,直生又延生,稠密,不等长。菌柄细长,白色,下部弯曲,常有许多柄丛生一起,内部实心至松软[1]。可食用,有特殊的香气味[1]。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种菇

从内蒙古图里河地区采集的野生银白离褶伞,选择朵型正常,无病害、虫孔、破损的子实体作为供试种菇。

1.2 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5 g~20 g,水1 000 mL,自然pH。121℃高压蒸气灭菌20 min。

1.3 试验方法

1.3.1 孢子印观察

选取形状规则八九分成熟的种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后再用已灭菌的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在无菌室内,把种菇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倒盖在培养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静置12 h~20 h,菌褶上孢子就会散落在培养皿内,形成孢子印。

1.3.2 菌丝体形态观察

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蒸馏水,用解剖针从生长有银白离褶伞的PDA平板中挑取少量菌丝,用50%的乙醇浸润,再用蒸馏水将浸过的菌丝洗一下,然后放入载玻片上的液滴中,仔细地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来。盖上盖玻片,勿产生气泡,且不要移动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再转换高倍镜镜检并记录观察结果。

1.3.3 子实体的组织分离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子实体用75%的医用酒精擦拭表面2遍~3遍;先用解剖刀沿银白离褶伞纵向轻轻划开小口,再用手掰开;切取菌盖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菌柄处的组织块,分别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每皿接4块子实体,设置4组重复,置于25℃恒温无光培养。每隔1 d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1.3.4 新鲜子实体与阴干3 d子实体的对比分离

组织分离法分别分离新鲜的子实体和经过阴干3 d后的子实体,各接4块子实体于PDA平板上,设置4组重复,置于25℃无光条件下恒温培养。每隔1 d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1.3.5 污染率

每隔1 d观察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对发生污染的培养皿及时进行转皿培养,并做好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子印的观察

观察到的孢子印与菌褶排列一致,孢子印白色,粉末状或放射状。

2.2 菌丝体形态的观察

经过24 h培养后,可见组织块上面长出放射状的菌丝,再经过1 d菌丝开始蔓延到平板培养基上。大约25 d~30 d菌丝可长满整个培养皿,结果见图1、图2。

图1 菌丝体形态

图2 菌丝体显微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菌丝洁白、粗壮、颜色一致;菌落呈规则圆形、边缘整齐;无菌丝分泌物,并且具特殊的香味。从图2可以看出,显微镜下的菌丝较纤细,粗细均匀,菌丝细胞呈狭长状。

2.3 子实体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生长对比

子实体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生长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子实体不同部位分离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菌褶和菌柄交界处的组织块为最佳组织培养部位,萌发快,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洁白细密。菌盖处和菌柄处次之。

2.4 菌丝体污染率

新鲜子实体的菌丝体污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新鲜子实体的菌丝体,菌盖处的平均污染率为31.25%,菌褶和菌柄交界处的平均污染率为18.75%,菌柄处的平均污染率为31.25%。可见,菌褶和菌柄交界处的污染率最低,菌柄处和菌盖处的污染率相同,均较高。阴干3 d子实体的菌丝体污染情况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经阴干3 d后的子实体生长的菌丝体,菌盖处的平均污染率为25.00%,菌褶和菌柄交界处的平均污染率为12.50%,菌柄处的平均污染率为18.75%。可见菌褶和菌柄交界处的污染率最低,菌柄处略高,菌盖处的污染率最高。

3 结论

内蒙古野生银白离褶伞子实体各部位经组织分离均能萌发,菌褶和菌柄交界处菌丝生长势相对最旺且菌丝生长最快,污染率相对最低,为最佳组织分离部位;新鲜子实体的分离污染率相较于阴干3 d后的子实体分离污染率高,选择阴干子实体的组织进行分离,可得更高的分离率。

表2 新鲜子实体的菌丝体污染率

表3 阴干3 d子实体的菌丝体污染率

目前世界有记录的离褶伞属有200余种,其中许多种既是美味的可食菌类,又是很好的药用真菌,还有抑制癌细胞的效果[2]。但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荷叶离褶伞,墨染离褶伞和榆生离褶伞也有研究[2]。

银白离褶伞作为一种待开发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其生物学特性、遗传育种、驯化栽培研究以及营养和药用价值等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首次对银白离褶伞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其进行的试验可为其价值和栽培的继续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以便于将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的种质资源。

[1]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李永红,柴红梅,李树红,等.离褶伞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8, 27(2): 10-12.

猜你喜欢
交界处银白阴干
友谊碑建在交界处
洗后干燥条件对防水效果的影响
冷置
不同干燥方式对连翘花主要成分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食管交界处癌与胃癌的比较研究
鲁娟的诗
鲁娟的诗
不同干燥方法对布渣叶中牡荆苷含量的影响
冬天里藏着春天
建筑结构设计中梁柱的交接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