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生产工艺研究*

2010-05-30 01:00徐全飞孟俊龙韩晓芳常明昌
中国食用菌 2010年3期
关键词:现蕾培养料工厂化

徐全飞,孟俊龙,郭 亮,韩晓芳,吴 艳,充 娜,常明昌**

(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DC.Fr:)Quél., 又名刺芹侧耳,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杏鲍菇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慢,柄组织细密结实,雪白粗壮,孢子少,保鲜期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有特殊的杏仁香味和鲍鱼口感,素有 “平菇王”、 “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称。杏鲍菇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类、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是常规蔬菜的3倍~6倍;寡糖含量也十分丰富,与双歧杆菌结合有改善肠胃功能和美容的效果,而且寡糖还有抗癌的活性作用,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皆宜的真菌。

目前我国杏鲍菇栽培以传统栽培为主,其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影响很大,产品不能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出口菇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势在必行。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就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人工模拟其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合其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提高设备设施和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目前我国工厂化栽培以袋栽为主,瓶栽为辅,半机械化生产、半自动化控制,产量和质量稳定、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回报率高,适合中国国情。笔者选用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杏鲍菇2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杏鲍菇菌株

供试杏鲍菇2号菌株,系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台湾、福建、上海、山东、山西和北京等地区收集、引进的杏鲍菇菌种资源中选育所得。

1.2 生产工艺试验

1.2.1 栽培袋装料量试验

制作栽培袋时每袋分别装干料400 g、450 g、500 g、550 g,测定出菇数量、产量、商品菇数和生物转化率。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

1.2.2 栽培袋含水量试验

制作栽培袋时每个处理含水量分别为63%、65%、67%,测定出菇数量、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

1.2.3 栽培种试验

栽培袋中分别接入相同体积的液体菌种、麦粒菌种、棉籽壳菌种,观测菌丝长势,测定生长周期。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

1.2.4 后熟期试验

将接种后的杏鲍菇菌袋置于温度22℃的培养室,经过28 d左右发菌培养,菌丝长满培养料后,分别进入0、10 d和20 d的后熟期,然后搬入栽培室内进行出菇管理,观察原基的形成与分化时间、出菇数量和产量。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

1.2.5 催蕾方式试验

后熟后,将栽培袋置于栽培室进行出菇管理,直接拔除棉塞催蕾和割袋后,在栽培袋表面分别覆盖报纸、无纺布、牛苔藓草和谷壳催蕾,以直接割袋催蕾作对照,观察原基的形成与分化时间、出菇数量和产量。每个处理320袋,3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袋装料量对杏鲍菇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袋装料量对杏鲍菇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栽培袋装料重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表1结果表明,杏鲍菇产量随着培养料装料重的增加而增长,培养料干料重500 g,商品菇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和生物转化率最大;培养料干料重550 g,每袋出菇数多而密,商品菇所占比例较低,产量最大,生物转化率次之;培养料干料重450 g,商品菇所占比例较高;培养料干料重400 g,每袋出菇数最少,产量最低。

2.2 培养料含水量对杏鲍菇出菇数量、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杏鲍菇出菇数、产量及生物转化率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见,培养料含水量65%时,菇蕾分化数居中,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高达302.5 g;含水量67%、63%时,产量相当,都较低,但培养料含水量67%时,菇蕾分化数多。

2.3 不同栽培种对杏鲍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种对杏鲍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栽培种对杏鲍菇生长周期和产量的影响

表3结果表明,3种栽培种对杏鲍菇产量影响不大,但栽培种选用液体菌种时,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生长周期最短;选用麦粒菌种时,菌丝长势强,色泽洁白,生长周期居中;选用棉籽壳菌种时,菌丝长势一般,色泽洁白,生长周期最长。

2.4 菌袋不同后熟期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不同后熟时间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后熟时间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给予10 d的后熟时间,让菌丝继续生长,杏鲍菇栽培袋产量和商品菇所占比例最高;后熟期为20 d,现蕾快,但产量低;若无后熟期,现蕾迟,产量更低。培养料进行降解,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提供子实体发育。

2.5 不同催蕾方式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不同催蕾方式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表5。

表5 不同催蕾方式对杏鲍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表5结果表明,割袋后覆盖牛苔藓草,现蕾时间早,菇蕾分化数较少,产量最高;割袋后覆盖谷壳,现蕾时间早,菇蕾分化数较少,产量较高;直接拔除棉塞,现蕾时间较早,菇蕾分化数最少,商品菇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高;覆盖无纺布和报纸,现蕾时间相当,菇蕾分化数多,产量居中;直接割袋出菇 (CK),现蕾时间晚,菇蕾分化数较多,产量低。

3 小结与讨论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采用现代工业设施、设备,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加大。栽培袋装料量适当增加,则产量相对提高,其产值远超过所增加的装料量的成本,所以,工厂化袋栽杏鲍菇生产过程中,栽培袋装料量为500 g时,杏鲍菇品质好,生物学转化率高。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应,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阻碍菌丝体的呼吸作用不利于菌丝体生长;含水量过低,则明显影响产量;65%的含水量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分化,产量高、品质好。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采用液体菌种,繁种快、成本低、发菌短、出菇整齐,但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采用棉籽壳菌种,制作方便、成本低,但菌丝萌发慢、长势一般、生长周期长,所以除少数大型杏鲍菇工厂采用液体菌种外,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宜采用麦粒菌种,接种方便、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出菇整齐、生长周期短。杏鲍菇后熟期长短影响到菌丝对培养料养分的分解程度,后熟时间不足,虽然可产生子实体,但子实体发育所需要的养分供应不足,畸形菇数量多,产量低;后熟期过长,培养料内消耗的养分过多,亦会降低杏鲍菇的产量,所以工厂化袋栽杏鲍菇生产过程中,杏鲍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10 d左右的后熟期最合适。

杏鲍菇栽培袋后熟后,直接割袋保湿性差、通气性好,现蕾时间长,菇蕾分化数多,品质差;后熟后直接拔除棉塞,通气面积小而且可以保湿,菇蕾分化集中;后熟后袋口加覆盖物,可以防止杂菌污染且可保湿,稳定小环境;覆盖报纸和无纺布,透气、保湿性好,菇蕾分化数多,疏蕾工作量大,产量低;覆盖牛苔藓或谷壳,既能保湿,防止杂菌污染,又能适当减少空气交换,产量高、品质好。

[1]黄年来.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郭美英.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1998,20(5):11-14.

[3]常明昌.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吕作舟.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刘遐.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 (一)[J].食用菌, 2005(1): 1-2.

[6]黄建春,钱益芳,蒋其根.上海设施化栽培食用菌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食用菌, 2003(4): 3.

[7]吴少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食用菌,2008,27(1): 52-54.

[8]杜秀菊.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食用菌,2003(1):43-44.

猜你喜欢
现蕾培养料工厂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低温春化与光周期调控对普通白菜抽薹性状的影响
主要气象因子对火龙果开花结果物候期的影响
草菇出菇为何怪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低温春化对乌塌菜抽薹开花的影响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不同含水量培养料栽培银耳期间料理化性状分析及对银耳质量影响初探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