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看日本地方政治

2010-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0年31期
关键词:美浓公害铃木

刘 迪

我们东邻东京的故事,值得参考。

今天,日本首相如走马灯一样频繁轮换,但是,日本地方政治却并非如此。以东京为例,40余年来,东京前后只换过4名都知事,即美浓部达吉(1967-1979)、铃木俊一(1979-1995)、青岛幸男(1995-1999)及石原慎太郎(1999年至今)。其中后三名实施的都政,均为笔者见证。

据日本政府2008年度统计,东京人口已超过1300万。可想而知,统治东京,如同统治一个国家一样,并非易事。

一个短命内阁,人们往往还等不到看首相统治本领发挥,他便打道回府,灰溜溜走人。但是,这40年的4名都知事中,有两人三次当选、一人四次当选,这在十分焦躁的政治世界中,堪称长寿政治。

日本地方政府“首长”之所以如此长命,与其地方政治制度设计有关。日本地方自治体的首长(知事)与地方议会议员,同为地方选民选出,但从制度上讲,首长权限要超过议员甚至议会,这种权力构造是地方政治稳定的奥秘。

政治稳定让地方首长有充分的时间为自己下届选举制造政绩。而实际上,在东京都这样的大城市,假如其首长不能做出一些领先的壮举,恐怕他就无法获得选民的信任。那么,在民主政治下,这些都知事究竟有哪些本领?

第一任行政长官美浓部其实是个学者,他曾在东京大学学过经济学,后来从政。

现代大城市是产业集聚的结果,但是,当城市成为经济成长的奴仆时,这座城市便失去自由。经济高速增长中期以后,自民党控制的中央政府推行开发中心主义政策,工业带来的污染、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大城市住民身心健康。正在这个时候,美浓部达吉站了出来。

那个时代的东京,空气污浊,河流恶臭。美浓部达吉制定了《东京都防止公害条例》,这个条例比日本中央政府公害标准严格很多,大企业都跳了起来,但民众却支持他。

此外,住房严重匮乏,是东京的重要社会问题。1960年代中期,大量外地务工人员进入东京,他们都在十分狭窄的木板房居住。美浓部达吉大举推行“一家一套住房”政策,要用5年建设100万套住房。70年代初,东京住宅套数已经超过家庭数。

美浓部达吉在其执政后期,继续加大公害对策力度,陆续出台一系列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产业废物、土壤污染等对策。同时,他还提出“建立安全城市”口号,推行车站站前广场与空地的建设,以便住民遇到紧急情况可在此疏散、避难。

美浓部达吉的后任是铃木俊一。他统治东京长达16年。在其任中,他提出建立“多中心型”城市的想法。战前与战后很长时间,东京的商业中心集中在银座、有乐町,但随着人口增多,老的商业中心无法容纳更多人口。在铃木俊一任内,东京都发展了新宿、池袋这样的新型商业中心地区。另外,铃木俊一知事的很多政策也给人留下记忆,如他提出东京湾净化、绿色倍增计划、汽车公害防止计划等。

铃木俊一知事在其最后一任,搞了很多大型规划,如筹办“世界城市博览会”、建设“临海副都心”,这些规划气魄恢宏,但东京却因此欠下巨额债务。

关于青岛幸男,人们印象不太深刻,一是因为他任期较短,只有4年,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任内并没有做出什么重要的政绩。人们唯一能想起的,就是他把前任筹办的世界城市博览会给停掉。

今天的东京都知事是石原慎太郎,他已连任两次,现为第三任。上任初期,他表示要对大银行实行“外形标准课税”、对饭店征收“饭店税”等问题,都表现了这个具有“反骨”政治家的一个侧面。

在上述四任东京都知事中,最让我感慨的是铃木俊一任内后期提出的“福祉城市”目标。这个目标提出,要让东京都残障人,可以自行在城里无障碍通行。今天,东京很多交通要道、电车站台,都铺设盲道。主要公共设施如车站、图书馆、医院、市政设施、厕所等,也都有方便轮椅利用者进出的大门、电梯。

笔者觉得,我们东邻东京的故事,值得参考。

猜你喜欢
美浓公害铃木
悬铃木树
日本演员讲述在北京隔离的日子
菲亚特铃木败退中国
铃木谢幕
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问题出在哪?
美浓:再出发 新跨越
美浓客家风味
日本公害事件受害者的救济体系及对我国的借鉴
长安铃木维特拉
飞机会带来公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