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罚之下,大蒜为何“再发狠”?

2010-05-30 18:16马红漫
新民周刊 2010年31期
关键词:逗你玩绿豆大蒜

马红漫

大蒜再“发狠”、绿豆继续“逗你玩”,这样的尴尬表明农产品市场调控不能单靠行政处罚解决问题。

针对农产品价格的异常上涨,行政监管不断出招,继5月底发出加强农产品市场管理警示后,发改委等对多家涉嫌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企业下达了最高100万元的罚单。但就在惩处决定公布之后的3日时间里,吉林绿豆市场价仍节节攀升,每斤涨幅超过了1.8元。大蒜的价格也迎来新一轮上涨,从之前的6元一斤猛蹿到10元一斤,甚至12元一斤,比五花肉还要贵。

其实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蒜疯子,姜傻子”的说法,讲的就是蒜、姜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多变,波动剧烈。但无论如何,大蒜价格比猪肉还贵倒着实少见。看似打击精准且严厉的罚款惩处,却引致绿豆价格进一步报复性上涨。行政监管失灵的事实表明,绿豆价格回归理性的关键还在于透明市场供求信息,彻底打击投资冲动。否则,“头痛医头”的弹性处罚不仅难以切中绿豆价格乱象的“七寸”,而且实际上将处罚成本通过价格传导机制转嫁给了消费者,让本应打向投机者的“大棒”落空。

以绿豆为例,其实今年价格上涨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今夏酷暑难耐,而绿豆恰是民间常用的消暑食材,市场需求量较往年有所增长;另一方面,去年内蒙古和吉林等地因干旱等灾害天气影响,绿豆产量呈下滑之势。此消彼长之间,绿豆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推高价格本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使然。但是,绿豆价格的涨幅却让农民大呼“是一辈子都未见过的事情”。其间,投机黑手推波助澜难逃干系。作为小品种农产品,国内绿豆市场规模较小、国家暂无相关储备、储存相对方便等特征,使得投机分子借助少量资金便可轻易操纵绿豆价格。

但追根溯源,社会游资敢于在绿豆等农产品市场疯狂敛财,恰恰是利用了我国农业领域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并采取垄断供应的方式使然。根据发改委此前公布的录音取证,绿豆遭遇供应商集体炒作的直接原因,是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在去年10月份开会“串谋”。

与“逗你玩”现象相类似,此前以大蒜、辣椒、普洱茶等农产品为炒作载体的投机轨迹无不是以操控市场供求信息为前提的。在此过程中,真正耕种的农民却因播种计划总是与市场需求“不合拍”而难以从中获益,甚至需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虽然今年绿豆市场火爆,但货源早已被供应商以低价收购,一些农民甚至将连绿豆籽种都卖出了。感慨今年“不赶趟”的农民又决定明年“赌一把”扩大绿豆种植面积。如此盲目的耕种行为对我国农业生产并无裨益。

由此可见,根治农产品炒作顽疾,主管部门当从构建农产品价格平台着手,单纯的罚款难免“隔靴搔痒”,甚至还会陷入罚款数额是否公正的无端争执之中。目前,我国绿豆、大蒜等产品因市场规模小而未能跻身三大商品交易所,虽有相关中远期现货电子交易市场,但因农民参与度不高、市场监管弱化等因素,这些电子交易市场被部分投机者联手操控的现象频发,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价格发现功能。海外成熟经验表明,让农户入资协会组织。经由协会组织代为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不仅可以规避个体农户的技术瓶颈,又能够锁定市场风险。在此基础上,主管部门当多方合作,丰富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并完善期货对冲机制,为市场提供明细的价格预期,封杀投机行为的炒作空间。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炒作农产品的游资规模将会因近期剥离楼市等因素而日渐庞大,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也是有关部门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如若这些资金能够重新找到赖以依附的产业,就不会对挖掘投机品种乐此不疲了。

大蒜再“发狠”、绿豆继续“逗你玩”,这样的尴尬表明农产品市场调控不能单靠行政处罚解决问题。完善农产品价格发现平台,实现市场各方信息对称,才能够形成釜底抽薪式的市场效果。一旦农产品市场预期明确,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将能从中得到保护。

猜你喜欢
逗你玩绿豆大蒜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小绿豆变身记
画与理
难以预料 逗你玩
清热解毒绿豆香
大蒜养生法
绿豆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绿豆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