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乱源

2010-05-30 10:48任蕙兰
新民周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外援总统国家

任蕙兰

海地政府执政能力疲软,国家本身经济底子又弱,这些都与这个国家长期动荡的历史有关,其中有内因和外因。

地震之后,海地医疗依靠外援,粮食依靠外援,维和依靠外援……几乎所有救援都靠国际社会。西班牙媒体毫不客气地宣称:“海地是个很失败的国家。”

海地政府在救灾中几乎毫无建树。总统普雷瓦尔的个人博客上接连出现谴责留言,诸如“总统和内阁到底在哪里?”等。

“海地政府执政能力疲软,国家本身经济底子又弱,这些都与这个国家长期动荡的历史有关,其中有内因和外因。”徐世澄表示。

15世纪哥伦布到达海地时,伊斯帕尼奥拉岛上,一共居住着1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用了50年时间,将岛上的印第安人彻底灭绝。这与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史实部分相吻:海地印第安人灭绝后,西班牙人不得不抛弃了大部分种植园或牧场,海地岛的大部分荒凉地区成为海盗的据点。

1679年,西班牙将殖民地海地割让给法国后,法国政府开始限制当地的海盗活动,并且劝说猎人们定居到殖民区。为了让这些法国人能够生存,法国开始向海地大量输入非洲黑奴,大规模的种植园得以欣欣向荣。

徐世澄分析说,“海地南临加勒比海,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080多千米,战略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新老殖民国家的博弈一直在海地上演,使得这个国家深受其苦。”

1791年,“海地革命”爆发,最终在美洲建立了一个黑人国家,然而,这个曾经富饶的殖民地,从此便落入了贫穷和战乱。

经济上,白人世界的原则,从一开始就不属于海地。

海地独立后,它的蔗糖和咖啡销路全部被掐断,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圈,根本不从海地购买产品。而海地人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世界经济工业化大潮已经彻底淘汰了农业国家,他们原封不动地保留殖民统治的单一经济体系。

政治上,民主政体的宪法最终没能保障民主,相反,独裁者相继登场,“皇帝”一个接一个。

海地独立后的100年间,共有近90位统治者相继上台。另外,非洲传统宗教与天主教、新教等欧洲宗教又产生了冲突和矛盾,使这个未实现政教分离的国家四分五裂。

“內部各种势力争权夺利,导致海地政治上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各种形式的军事政变和暴动也是家常便饭,而国家的实力也在这些变乱中消磨殆尽。”徐世澄称。

1957年,亲美派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依靠军队赢得大选,当选为海地总统。1958年,杜瓦利埃便与美国签订军事协议,聘请美国军事代表团,改组和训练海地的军队。正是这支美国化的海地军队,保障了杜瓦利埃父子统治海地长达29年。

1986年,忍无可忍的海地人民举行罢工,各地纷纷响应,全国陷于瘫痪状态。面对大势已去的海地局势,美国动用军事飞机,帮助小杜瓦利埃及其眷属、亲信,带着1亿美元的现钞,离开海地,逃到法国避难。

1990年阿里斯蒂德当选总统后,并没有触及杜瓦利埃时期留下的体制根本,因此,阿里斯蒂德很快被军事政变推翻,不得不流亡海外。

1994年,美国2万大军陪同流亡的阿里斯蒂德回到海地,重新担任总统。2004年,阿里斯蒂德再次被推翻,联合国向海地派出多国部队。2006年,在联合国的维持下,普雷瓦尔当选海地总统。然而,这次地震似乎预示他也无法带领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走出历史的阴霾。

“海地这次的地震灾难中有天灾的原因,也有人祸的因素。”徐世澄说,由于国家贫穷,海地许多房屋结构简陋,地震中当地十分之一以上的建筑遭到破坏,因此造成伤亡非常大。另外,海地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地震后交通瘫痪,阻碍救援工作顺利展开。

2008年11月,海地一所学校突然倒塌,造成数十名师生死亡,太子港市长在那次意外后曾预测,海地60%建筑物粗制滥造。然而,不管是资金匮乏还是政府行政效率上的原因,市长的那句警言未能改变现状。

猜你喜欢
外援总统国家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大牌外援难混CBA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新政”下外籍球员的效应分析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恶搞”总统成追捧
总统害羞了
把国家“租”出去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总统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