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共赢新设想

2010-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对偶东亚经济社会

刘 迪

今天,中日两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存在一种奇妙的对偶状态。

最近,有一日本学者说,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政府曾向中国提供ODA(海外援助),现在,日本政府的预算是寅吃卯粮,捉襟见肘,故他建议,中国也应借给日本一点钱。其实,眼下日本“差钱”的只是政府,而民间从“不差钱”。尽管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但日本民间依然拥有1555万亿日元个人储蓄,相当于本国3年的GDP。

尽管如此,日本经济停滞问题不可小觑。去年底,国会通过2010年度国家预算,规模达922992亿日元,堪称历史最大规模。而其中的一半,须靠增发国债才能筹措。这是为何?

这个问题,其实反映了日本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危机。而日本经济的停滞、萎缩,从長期来看,将影响亚洲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关系到亚洲其他国家未来发展的设计。

近20年来,日本的GDP一直低徊。而其背后存在人口减少、老龄社会迅速到来的问题。人口下降不但会带来劳动力减少、商品销售下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将对现行年金制度、医疗健康保险制度带来沉重打击。

因为,现行年金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均以现役保险加入人口为前提设计,一旦人口大幅减少,1960年以来日本赖以维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制度可能将会崩溃。65岁以上老人拥有的财富,超过私人储蓄一半。但是,这些人因为对未来心怀不安,所以极少消费。此外,近30年来,日本没有新的大企业出现。战后高速增长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已然消失。

过去的10年,是日本失去辉煌的10年。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14.5%降至2008年的8.1%,而同时,中、韩及东盟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则从8.8%升至12.2%。对于经济混沌、社会迷茫的前景,终于让日本民众在2009年的大选中抛弃了自民党。去年岁末,民主党政权宣布至2020年,日本要在“环境”、“健康”、“观光”三领域打造出100万亿日元产业,创出400万人就业机会,实现年平均3%的增长。

这个目标可靠吗?我们知道,目前日本经济存在严重的“消费不足”问题,尤其是民间消费的不足。尽管拥有庞大金融资产,但日本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因此,如果没有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的合作,日本就很难实现该目标。换句话说,未来10年,日本若想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须融入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潮流。

今天,中日两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存在一种奇妙的对偶状态。日本政府缺乏资金、人口;中国政府拥有资金、人口。日本拥有高科技,中国缺乏先进技术;日本停滞,中国发展。笔者认为,如何实现中日经济社会的“对偶变耦合”,是中日经济实现双赢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中日政经关系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历史发展阶段,即日本已进入实现工业化后的休整期,假如仅依靠自身力量,这个时代可能持续很长。而中国,则正处在近代后高速发展的阶段。未来10年,中国依然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工业化,促进市民社会发展。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如何处理两国经济关系,发挥政治的主导作用,对于构筑未来东亚共同体框架,均有现实意义。

东亚地区各国,可以利用各国经济社会现有的“对偶结构”,实现“耦合”,最后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笔者认为,面对未来10年,包括韩国在内的东亚三国,应率先制定“东亚共同体”的基础设施。比如,建设环西太平洋高速铁路或磁悬浮铁路,连接西太平洋各大城市;实现各大城市市民的无签证往来等。

既往成熟产业利益错综复杂,不易协调。因此,东亚国家可率先在环境、能源、信息系统、医疗保健系统等领域先行实行合作,建立共同组织或企业,推行共同标准,逐渐再扩展至其他领域。

笔者相信,未来10年,通过国家关系的创新,未来的“亚洲人”,必将给我们带来一个“活力亚洲”、“创造亚洲”。

猜你喜欢
对偶东亚经济社会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对偶平行体与对偶Steiner点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对偶Brunn-Minkowski不等式的逆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