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一种新的资源共享方式

2010-06-27 04:47林赞声
决策 2010年8期
关键词:免费期刊信息

■林赞声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 OA),是指采用“发表付费,阅读免费”的形式,通过自动归文档和开放获取期刊两种途径,实现开放期刊、开放图书、开放课件和学习对象仓储等内容的知识共享。简而言之,开放获取就是任何人在网络范围内都可以免费的、及时的、永久的联机获取研究文章的全文。这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而是提供这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利用。

一、开放获取产生的背景

1.研究人员的非赢利的信息传播动机和利用需求是开放获取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

与商业出版领域的作者不同,大多数科研人员发表成果的目的不是为了希望能从中获取经济利益,而是希望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研究成果。因为学者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同行的认可,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

2.数字版权的扩张阻碍了人们对学术信息的接触,为开放获取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数字版权扩张的倾向在新的国际条约和各国新的版权法里都得到了体现,新增的向公众传播权(网络信息传播权)和对技术措施予以法律保护等措施使得数字作品受到严格保护,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接触。开放获取去除了版权的限制,以促使科学成果无障碍地传播。

3.数字环境为开放获取提供了平台和条件。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和普及,为实现开放获取方式学术出版与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基于网络的交流渠道(如电子邮件和网上论坛)使作者、编辑、评审专家之间的沟通既方便又不需要额外成本;免费使用期刊管理系统(Journal Management System,JMS)已经出现;公共知识仓库的存在也为期刊论文的免费或低成本传播提供了条件。

4.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图书馆界是推动开放获取的重要力量。

发表科学研究成果的作者理应是版权法上主要的权利人,科学界有责任和力量打破出版商的垄断,将科学学术交流主导权的控制权重新夺回到科研人员手里,另外有不少科学家认为促进科技信息开放获取是科学家的责任,对于接受纳税人投资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必须保证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社会公共知识资产的一个部分,因此科技界、学术界是开放存取运动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由于面临期刊价格危急,图书馆不得不决定删刊、暂缓新刊的订购、以及减少图书的预算,对此危机虽有许多潜在的解决方式,而开放获取是最有效的一种。

二、开放获取对社会的影响

开放获取的出现产生了多方面的社会影响,这种影响对于作者、读者、图书情报机构、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来说具有各不相同的意义。

首先,对作者而言,作者付费方式并不会给作者造成多大的压力。相比之下,开放获取出版给作者带来的好处是自己的文章可以更快速发表、被更多的人阅读和利用,有利于被引率的提高,进而产生更大的影响。

其次,对读者和图书情报机构而言,可以免费在线取得研究文献,无须面对合理使用的争议或可能侵权的担忧,无疑是开放获取出版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也是最有力的支持者。但开放获取的出现以及模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图书情报机构必须有一种严密的组织管理方式来制约开放获取资源的出版、传播和使用。因此,开放获取运动给图书情报机构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的挑战。

再次,对于研究机构而言,开放获取将加速科学家与学者在研究领域的发展。开放获取不但去除了价格与使用的限制,并兼顾了作者的权益与所有潜在读者的利益,让研究成果更容易被使用,而且开放获取随着网络的发展,使同行评价的期刊文献都可在网上免费取用。因此,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与学者将可以提升研究领域的进步及专业生涯的发展。

最后,对出版单位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资助机构提供经费用于作者付费的开放获取出版,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建议研究人员将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出版的期刊上,出版商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因特网使期刊论文免费地、没有限制地传播,有助于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以及提高期刊和论文(及作者)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因而孕育了更多的潜在作者,为今后期刊确定其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选择;另一方面,和传统出版相比,开放获取出版不仅可以从作者付费中得到相应的费用补偿之外还能够节省为数不少的原来必须支付的纸张编辑、印刷、发行等费用。

目前,开放获取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PLOS和SPARC等机构将2008年10月14日确定为世界上第一个开放获取日,以扩大人们对开放获取的意识和理解。随后上述组织又将2009年10月19-23日确定为第一个国际开放获取周,以进一步将开放获取日拓展为更广泛的全球性的开放获取运动。根据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的统计,至2009年我国共有14种期刊进入DOAJ。

三、开放获取未来发展趋势

开放获取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理念,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还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人们固有观念、利益取向以及管理体制束缚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些问题与争议,但开放获取的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得到全面推进,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教育科研机构已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开放获取。

1.无论是否强制性开放获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府使他们公共资助的数据开放获取。

国外一些政府开始实行了信息数据的开放获取政策。比如,挪威实施了公共地理数据强制开放获取的政策,澳大利亚也开始提供公共资助的数字地图数据的开放获取,但没有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开放获取这条路上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西方各国的政府信息开放获取获得较大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使它们的政府信息开放获取。

2.课件资源及其它教学资料的开放获取异军突起。

国外课件资源及教学资料的开放获取资源,如同免费的开放源软件,数量规模庞大。在国内也陆续出现了课件资源及其它教学资料的开放获取。比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网站集中展示了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400门国外OpenCourseWare课程,同时也提供诸如教学资源、教材、教育软件等内容的展示;还有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和人大开放课程网站,提供了优质免费教育资源的双语网站,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和机会。

3.在学术、科研、教育领域里,开放获取视频将成为新的热点。

PLOS及其合作者创办了“科学家们的YouTube”——SciVee,专门以开放获取视频解释OA期刊论文。随着带宽和相关技术的发展,视频和其它形式的宣传越来越容易,使得网络上的学问不再是印本上的学问的复制品,开放获取视频将成为新的热点。

4.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将成为可能。

欧洲一些领先的研究型图书馆和科技信息研究机构建立了伙伴关系致力于改善在互联网上获取科学数据的简易性,为倡议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获取,于2009年3月2日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科技信息委员会(ICSTI)上签署了一份相关的理解备忘录。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非赢利性的代表处以促使相关组织注册科学数据集和分配唯一标识符,以使科学数据集能够成为独立的、可引用的、唯一的科学对象。■

猜你喜欢
免费期刊信息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该不该免费送货
期刊问答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