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富有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的儿童文学创作观

2010-07-27 07:44
出版广角 2010年6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家文学

李 菊

4月22日,在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召开之际,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举办了主题为“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的文学论坛。

文学论坛得到了我国文学界众多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特地发来贺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和秦文君精心撰写了专题发言稿,金波、阿来、梅子涵、沈石溪以及张之路、方卫平、王泉根等当今国内一流儿童文学作家和知名文学评论家代表二十余人隆重出席论坛,共同探讨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面临的种种问题。

论坛采取嘉宾主题演讲和自由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论坛设定了六个分议题:1.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2.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生态分析与思考;3.儿童文学的艺术取向与读者效应;4.儿童文学原创与引进的差异化分析;5.网络时代的儿童文学创作;6.儿童文学创作的同质化与创新。这些议题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是当今儿童文学界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建平女士在开幕辞中对我国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景象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洁准确的总结。她认为,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1.作品数量多,其中不乏充满文学精神和艺术美感的厚重作品和深受小读者喜爱的畅销作品;2.作家的創作理念和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呈现出多元共存的态势;3.读者的年龄分层日趋明确,少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幼年文学的定位更加清晰;4.一批具有才情和天赋、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文学新人正在崛起;5.儿童文学的市场占有率直线攀升,在儿童图书的九个门类中已占到40%左右。广大小读者阅读儿童文学的需求和期待催生了儿童文学的百花盛开。

对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有以下几点:1.儿童文学虽然作品数量很多,但具有美学品质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较少;2.题材同质化、内容单调重复,跟风模仿,缺乏创新和艺术个性;3.娱乐化、通俗化的写作带来快餐式的浅阅读;4.文学样式单一,校园小说主导文坛,其他体裁则显冷落;5.儿童文学的艺术追求和市场价值的博弈,等等。

论坛氛围热烈,参会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阐释了各自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精彩的言论多次引发全场掌声。

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教授对论坛做了总结讲话。他说,我们就儿童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生态环境,价值追求与读者效应,原创与出版方之间的问题,以及儿童文学与教育、与社会文化等等,展开了科学的、广泛的、深入的思考、讨论。这是一个既有理性的思考也充满了敬意的评说。一直以来,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出版相辅相成,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出版业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愈发深远。出版社作为市场主体,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迅速推动出版市场的繁荣和裂变,同时也影响着文坛创作的潮流和价值取向。令人欣慰的是,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在追求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儿童文学创作事业的健康发展,对自身的出版选择进行价值思考和理性自律。儿童文学创作是一项神圣而恢弘的事业,深远地影响着广大小读者的精神世界。对于当下儿童文学的种种问题和现象,近几年儿童文学评论界已提出质疑甚至批评。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的这个论坛也因此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专业少儿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始终秉承和坚守自己关于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理念:回归儿童,回归文学,坚持儿童本位和艺术品位的最佳结合。近年来,为了促进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繁荣,川少社多次召开笔会、创作研讨会,组织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探索如何提高作品的思想厚度和艺术质量,并先后出版了陈丹燕、彭懿、张品成、沈石溪、彭学军、殷建灵、赵静、陈磊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原创作品。自1997年至今,川少社共出版了60余个系列160多本优秀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其中多数作品分别荣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金奖等奖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此次论坛的举办,再次彰显了一个文化企业自觉的责任担当。

专家精彩言论荟萃

高洪波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今天,我们在四川这片承载过锥心泣血的悲痛和无边的大爱之上召开儿童文学会议,研讨市场化进程中的儿童文学价值追求,也正是用我们的热情和智慧为汶川的孩子,为玉树的孩子,为全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搭建一座绿色的精神家园。我希望这是一座坚固的精神家园,有同情,友爱、理解、公平、道义、宽容、感恩,这些支持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到今天的价值体系,抵御了任何的地震、飓风和海啸的侵蚀。在这样一个开放多远、科技发达,物质赋予的美好时代,我们这些为孩子们写作和出版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把这座精神家园打造得关仑美奂,让它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和心灵的港湾,为未来补脑补气补血,这是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工作者最大的追求。

金波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获得者

作家的艺术取向是一个作家在每天的艺术实践中要考虑的问题,而且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如果一个艺术家单单考虑市场的需要的话,他仍然不是一个很成熟很丰满的作家。所以作家的艺术追求是他的风格,形成他的标志,风格的形成是他艺术成熟的一个表现。引导读者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作品培养优秀的读者这个原则是需要我们作家不断考虑的,这样就可以把自己的艺术追求铸建得更加正确,更少的发生偏差。,

王建平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是儿童本位和艺术品位的完美结合,不仅贴近小读者的生活和心灵,反映他们的精神取舍,而且蕴涵道德、智慧和美的力量,为他们提供文学的滋养,带给他们深度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关怀。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更加自觉地担当起文化和美学的责任,更加理性地创作,为广大小读者的生命成长提供具有人文高度的、能惠及一生的精神营养。

张之路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电影编剧、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作家在给儿童写书,给他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我们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因为我们的热爱,也是因为我们的才情。我们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生命有限,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才情,写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富有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这是我们富有远见的良知和艺术责任,作为作家,也许只有多一点公益之心、多一点对孩子的了解和虚怀若谷的警戒才能写出大气的作品。

阿来

全国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四川作家协会主席

儿童文学面临的问题其实跟现在所谓的成人文学一样,

即,我们要什么?谁是真正的读者?今天的市场是非常细分的市场,雅俗共赏作为一个像共产主义、世界大同一样的理想,我们追求一下,憧憬一下可以。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明天可以实现的东西却是不现实的。作为一个作家,我们应该要开始意识到,我们大概是在为一些什么样的特定的人在进行写作,而不是为广大读者服务。

王泉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评论家

儿童文学的外部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期待和要求。概括为四点,第一是“求大于供”。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之下,不但应该有进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还要有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文化担当意识、道德责任感和关学品位的作品。第二是“双轨并进”。一根轨道指向小学生的文学,具体地说它主要就是类型化、平民化的东西。另一根轨道是思想,主要针对文学层次比较高的读者,即小学高年级以上、初中甚至高中生。具体地说,它就是典型化的作品。“双轨并进”应该成为常态,这才是文学生产所需要的。类型化的东西,有人说低下,其实类型化的东西也有很深层次的作品,就看如何去做。第三是“定位下移”。作家要把“我要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为谁写”。第四是“适者生存”。只有适合这个时代,适合这个时代的文化,适合这个时代的读者对文化的需求,我们的儿童文学才能真正繁荣。

曹文轩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中国作协儿童委员会主任

我常常突然怀疑自己的文学主张,并由怀疑自己的文学主张进而怀疑自己的感觉、见识、思维方式,甚至是智力。后来我选择了朴素的思考和论证,我开始经常性的进行原始的、常识性的,同时也是显得有点过时的发问和诉说。

发问一:今日之世界文学的标准究竟是由谁来确立的?发问二:如果没有那样一些所谓的深刻作品,我们是不是会生活得更好一些呢?发问三:如果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耶两人生活的年代颠倒一下,大江在川端時代写大江式的作品,川端在大江的时代写川端式的作品,这两个日本人还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发问四:一种以牺牲民族,甚至人类的体面的文学境界是值得我们赞美和崇尚的境界吗?

文学对人类文明史上的力量和功德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的儿童文学对读者生命民成长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秦文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获得者

在一次发言中,听到一位评论家对当前的原创儿童文学做了一下评价,有的作品像药物,有的作品像可乐,有的作品像蔬菜和水果,暂且这么区分的话,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是药还是可乐?可是对于孩子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富有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让我们珍惜这个时代,珍惜闪光的才情,珍惜可爱的读者,写出无愧于这一切的好作品。

梅子涵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文学是很高贵的东西,真正的文学应该是在这样的一种经典的节奏中诞生的,真正的文学价值不是在今天能够拿到多少版税和排行榜的代名词,而是在未来,我们能够为五十年、一百年后的中国人和世界留下什么。作家们应放慢写作速度,写出更好的作品。

方卫平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

今天的作家们,回忆一下文学史上的经典,看一下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怎样表现一个时代的“疼痛”的?怎样表现儿童时代表现出的光华?怎样用儿童文学智慧进行写作?这或许会对我们整个儿童文学界的创作面貌带来一种很大的激励,如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日常的阅读、思考、积累,还有我们每一天安静的写作,等等。如果我们总是急匆匆地追赶,急匆匆地希望有更大的市场和业绩,忘记了文学还有另外的生活,生活还需要另外一种宁静的话,中国儿童文学的各种奖项包括国际安徒生奖可能离我们的距离就不会很近。

朱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专家、评论家

儿童文学也面对着教育的市场。作为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无论是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教学,还是进入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都需要作家在思想上有创意,在艺术上有创意,甚至在情趣上也要有创意。所以,我们的创作不仅要有思想性、艺术性,还要兼有教育性、趣味性,惟其如此,儿童文学的创作才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尤其在儿童文学进入应用时代之后,作家还应该反思的是,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

沈石溪

著名动物小说作家

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创作,第一是要能够适合孩子的阅读心理。作品能够让他们真正喜欢读,即使老师不推荐,他们也会有一种自发的兴趣去阅读。第二是“容忍”和“容纳”,较年长的作家,对年轻一辈的作家要有更多的“容忍”的心态。他们的作品即使不成功,即使有矛盾,即使是一套一套地不断地大量地在炮制或者重复生产着什么,但是它毕竟还是有闪光点的,两代人的追求或者价值观或许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容纳”的心态对繁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将很有益处、第三是“通俗”与“高雅”。儿童文学不能用“通俗”和“高雅”来区分,儿童文学作品有它的特殊性。硬要区分开的话,用大众还是小众来区分可能更会恰当。

张品成

海口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当我们要去搞清楚什么书是好书,出版什么书有双效益时,就说明创作生态有危机。一些作家尽管现在还很畅销,但其实也是在重复自己,如题材的狭隘化、人物的单一化、语言的雷同化等等。如果看到别人那样做畅销了也跟着那样做的话,就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特色。作品缺乏特色,就会影响创作生态,创作生态不好,就会影响阅读生态,影响阅读生态的话,我们的一些作家就得拿出很多时间精力去做非作家的工作,非理论的工作,比如梅老师、朱老师他们要用很多时间去推广,什么是好书,什么不是好书。这就是创作生态环境不好的体现。

彭学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编辑

我为什么要写作?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把生命、成长、故乡、友爱等等的体验和感觉表达出来,表达自己的一种真情实感,这样的写作、这样的生活才是有质感,有质量的。第二,为了部分的读者写作。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成人和孩子可以共同阅读的,这应该是一个公认的对于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判断。

周锐

童话文学作家

网络对我们传统的写作会有一些革命性的意义,使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通过网络,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对我的作品,对我的新想法提意见。

李东华

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处副处长、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文学界有一种特别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品格。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都很敏锐,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及时看清楚自己所立足的时代。这是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根本性原因。但我们肯定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市场的胜利,否则的话,我们今天就没有必要在这里探讨市场化之下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当下的儿童文学一定要在消遣性、娱乐性的功能之外有更高的追求,它应该在儿童童年的精神建构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应该有一种宏大的儿童文学观,把自己放在中国儿童文学格局和世界的儿童文学格局当中来锻造和提升自己。凭着我们儿童文学界这样一种坚韧的、不断反省的能力,我们的儿童文学在文学性和艺术学性上一定会有更高的提升。

伍美珍

儿童文学作家

我的创作追求就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尊重童年。第二句是探索童心。第三句是关注当下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郁雨君

儿童文学作家

我希望做一个有点偏执的写作者,在写作的形式上呈现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作家文学
作家的画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我们需要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我与文学三十年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