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重锦官城 走马看书博

2010-07-27 07:44
出版广角 2010年6期
关键词:阅读器博会图书

周 畅

书博会几经演化。今年已是第二十届。作为一个标志性年份,书博会除了要做表面文章,更要在内容、形式上加以创新,以增加出版企业的内聚力,提高行业外的关注度。

4月28日,历时5天的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成都圆满落幕。这次以“蜀韵书香·悦读天下”为主题的书业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新闻出版界的1600余家单位,盛况空前。与往届相比。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将农家书屋建设的内容在书博会期间充分展示,反映农民群众的读书生活;二是将反映“5·12”抗震救灾的各类出版物集中在主会场展示,集中反映新闻出版系统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展会期间还组织参会代表到灾区深入了解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情况,亲身体验灾后重建成果;三是将民营企业纳入书博会主会场,并开设专门的展区,进行集中展示和交易。让民营发行企业与国有出版、发行单位同台展示,充分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以来。新闻出版业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就。

同时,本届书博会规模空前、效益显著、亮点纷呈、场面火爆,多项指标均创书博会历史新高:书博会主会场及成都其他书店的出版物零售总额680万元;主会场订货码洋达51.175亿元(国有20.847亿元、民营30.328億元);团购交易额达4800万元;书博会主会场共有标准展位4159个;面积达8.6万平方米;1625家参展企业共展出各类出版物30多万种……笔者一向对这些统计数据不太在意,但在走马观花的短短几天里,这场视觉上极富冲击力的书业盛宴还是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发和思索。

感恩·重建

如果没有两年前“5·12汶川大地震”的背景因素,时隔18年后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也很难重回成都举办。因而,抗震救灾就自然成为本届书博会的重要主题。

东道主四川展团展区面积930余平方米,为历届参加书博会展区面积之最。在展区装修设计上,彰显着天府之国的独特神韵:各种字体的“蜀”字陈列其间,“三星堆”、“金沙”元素随处可见,“绵竹年画”伸手可及……四川出版人更是以一颗感恩的心,精心策划推出了近1000种新书,精品力作众多,亮点精彩纷呈。其中灾后重建系列是川版图书精品的一大亮点,包括《爱的见证——摄影家眼中的灾后重建》、《震前震后》、《汶川羌》、《大地震后:四川依然美丽》、《崛起之路一汶川震后科学重建研究》、《崛起

5·12四川抗震救灾启示录》(中英文版)等,给广大读者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感动。

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出版企业、作家,都纷纷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地震受灾地区的心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为彭州市博爱小学的孩子们捐献9万码洋的图书;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向四川大、中、小学和贫困山区、农家书屋捐赠价值80万元的图书,捐建八家读者之家图书馆;香港出版总会向154所四川受灾学校捐赠73000册图书;中南出版集团为德阳千秋中学捐款10万元,以及价值10万码洋的青春励志类图书,同时发起成立千秋中学励志助学爱心基金。在此次书博会上,全国各地的出版企业还纷纷向西部贫困地区捐款、捐书,热心公益成为参展出版企业的一项共识。

抗震救灾主题图书在本届书博会上备受关注,占地近百平方米的抗震救灾出版物展位,以抗震救灾期间的经典形象为造型素材,展出“5·12”地震发生后全国近500家出版社出版的600余种主题系列出版物,共计1200多本图书。在展位一侧,还有一面象征着“肩并肩、手挽手”永不放弃的爱心墙。本次展出的抗震救灾图书,按照类别分为实用图书、诗歌、报纸与期刊、摄影、音像、报告文学等六大部分,收集并整理了抗震救灾期间全国各行业的专业作家及民间业余作家的作品。这些丰富的出版成果不仅展示了“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成果,同时表达了第二十届书博会对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祝福。

国家队PK地方军

书博会历来都是各地展现出版文化实力、体现出版改革成果的广阔舞台。随着近几年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央及各地的出版集团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和大量创新成果。

出版行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在本次书博会上频频重拳出击。4月25日下午,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发起召开了第三届读者大会。作为书博会四大重点活动之一的读者大会,主题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者至上、享受阅读”。流沙河、莫言、阎崇年、邓贤、鞠萍、杨红樱、鲍鹏山等文化名家参会,他们以幽默、感人的语言表达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读者大会是读书人的盛会,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构建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读者大会也是作家和出版人的盛会,有利于进一步密切读者、作者和出版者三方之间的鱼水关系。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第一款自有品牌移动阅读器也在本届书博会上闪亮登场,它标志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正式进入电子阅读器产业。阅读器的推出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实施数字出版战略,构建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为读者提供终端阅读服务的重要一环。这款移动阅读器,预装108种畅销、常销精品图书,来自集团旗下16家出版社,分为畅销读物、文学艺术、政治、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科技人文、少儿、休闲、其他加大类,包括《解放战争》、《曾国藩》、《尘埃落定》、《读毛泽东札记》、《曹汝霖一生之回忆》、《七十年代》、《曲黎敏养生十二说》等优秀图书。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商务印书馆也迈出了资源整合、跨地区合作的重要一步:商务印书馆(成都)有限责任公司在本次书博会上举行揭牌仪式。商务印书馆(成都)有限责任公司由商务印书馆和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这是商务印书馆和四川新华文轩深化改革,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重要成果。商务印书馆(成都)有限责任公司以图书选题策划、版权贸易和图书发行为主营业务,兼及举办各类教育培训业务。图书选题策划方面,公司既兼顾与商务品牌的关联性,又注重拓展选题范围,并在深入发掘商务出版资源优势的同时。注重对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优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各地的出版航母也不甘人后。纷纷亮剑。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不仅投巨资包下地方馆外最好的4个广告宣传位,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传统出版产业向数字化升级转型过程中,出版湘军狠抓新媒体、新业态产品,同时对传统图书出版也丝毫不放松。在书博会E除了提供新锐思想的图书外,他们还通过种种营销活动“传递理念、推介产品、提升影响力、打造公信力”,突出“多介质传播文

化,全流程创造价值”的理念。近几年来,湖南出版集团将多介质、全流程、高成长性定为追求的目标。本届书博会上,湖南出版集团拥有的图书、报刊、网站、手机报、数字报、框架媒体、电子音像出版物等等都——亮相,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湖南出版集团未来产业发展的定位。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刚刚成立的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书博会上高调亮相。旗下图书发行有限公司也继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之后,又一次以崭新的整体形象使人们眼前一亮。将集团旗下的所有发行部门整合成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单位。这在国内所有地方出版集团中绝无仅有,走在了各出版集团前列。这一强力改革举措既解决了发行部门重复设置,发行网点重复建设,发行渠道不畅,发行资源浪费的问题,又照顾到了各出版社的特点,使得出版社可以集中精力进行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及图书的整体营销。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同步提速发展战略,促进公司内外部有效出版资源集中集结在出版主业,畅销书、常销书、重点书出版能力持续增强。在本次书博会上,北方联合出版传媒携近3000种市场常销书、600余种首印量1万册以上的2010年度新书与会,其出版主业的选题创新能力、图书产销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继续呈现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新生”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在书博会上完成了他们精彩的亮相,他们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展区设计颇具匠心,体现了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纳百川。生生不息”的企业精神。这次书博会,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共推出2934种精品图书,其中有不少图书具有较高的文化积累价值。他们还举办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动,显示出该集团在人文关怀、品牌塑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开拓精神。

此次书博会上,不论是老资历的出版集团还是刚刚成立的年轻出版集团,在品牌宣传、阅读推广、展销展示上都下足了功夫。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地方军”,在改革的洪潮中,在良性的竞争下,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发展壮大的动力。或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出版格局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数字时代的召唤

本次书博会,数字出版成为最大亮点,包括网络文学、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电纸书等国内最尖端的数字出版技术首次在书博会上集中亮相。除六个传统图书展馆外,书博会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数字出版专馆,展览面积达上万平方米,手机阅读、3G、电子图书、出版数据库、手持阅读器、动漫等最先进的数字出版技术都在馆内展出。有近70家数字出版相关公司参加本次书博会,方正阿帕比、汉王、津科翰林悉数到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人民军医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传统出版社也在数字出版新领域崭露头角。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中版数字设备有限公司在书博会上推出“中版闪印王”集成式按需印刷系统。按需印刷是建立在数字式信息远距离传输和数字式信息高密度存储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将数字化图书直接印制成印刷文本的技术。日本的按需印制系统最高可达每小时印制1万页的标准,美国的按需印刷系统从开印到裁页、折页和配页的平均时间为30秒。“中版闪印王”集成式按需印刷系统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独家引进美国ODB公司先进的专利技术,可以在现场定制、印刷图书,也可以远程通过互联网进行订购和印刷。此举标志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正式进军按需印刷领域,将系统开展按需印刷设备的引进、制造和创新研发,向打造全球集成式按需印刷设备的制造和供应基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自从去年圣诞期间亚马逊网站的电子书销售超过实体书以来,电子出版即将取代传统出版的声音就没停过。各大出版集团也在阅读器上下起了工夫。中国出版集团的阅读器特别雅致,白色的机器,屏幕上放着古雅的国画画面,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的辞海阅读器特点是独家完整内置《辞海》,价格在两三千元左右,只是购买阅读器的读者到底需不需要《辞海》,这个有待验证。另外,还有重庆出版集团的“读点经典”阅读器以及专为世博会推出的纪念版阅读器……

与传统出版业合作,也成为本次电子书亮相书博会的一大重点。据汉王相关人士透露,在本次书博会上,汉王科技与新华文轩在品牌联合、渠道资源、自主知识产权数字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汉王科技与新华文轩的强强联合,可以将数字出版从内容到销售缜密结合,从而完善数字出版产业链。

随着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产业融合趋势将愈加明显,而这些真正掌握着大量优质资源的出版机构在面对数字图书这种全新的产品形态时不免困惑:如何保证图书产品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安全性?如何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出版人面前需要深刻思考、亟待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

书博会的内聚和外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第二十届书博会在一片喧嚣和热闹中闭幕了。同样的场面、相似的主旋律,每年重复在不同的地点上演,难免会让人有“审美疲劳”。如果单从投入产出比看,如果没有各省市新闻出版局、出版集团的鼎力参与,各出版企业决无太多的热情和参加的原动力。书博会几经演化,今年已是第二十届。作为一个标志性年份,书博会除了要做表面文章,更要在内容、形式上加以创新,以增加出版企业的内聚力,提高行业外的关注度。

借“世界读书日”契机推出的全民阅读活动,与此间盛大举行的书博会相叠加,形成出版行业的—个黄金时段。事实上,全民阅读活动不仅有效地营造了书香氛围,也切实拉动了文化消费,进而转换为出版产业提供前进的动力,这当中不但政府需要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出版企业也要消除“看客”心态,更加积极地投入和迎合。书博会要从政府主导走向行业主导,形成推广全民阅读的接力赛,将阅读的种子洒向祖国大地。

此外,作为出版业界盛会,书博会也要承担起向国人宣传出版行业,介绍书业动向的重任。相对于其他产业,出版产业无论从规模、效应、从业人员、影响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业外也有许多偏见和误解。我们更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出版新风貌。

从政府指定到各地争抢,书博会一路走来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会展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有超过10万客商、40多万群众参加本次书博会,预计拉动当地相关住宿、娱乐、餐饮、旅游消费30亿元。举办书博会,不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城市宣传的名片。于是书博会也变成了“香饽饽”,所以各举办城市也要相应提高办会水平,改善、治理城市环境,让参展商来得舒心,让读者看得顺心,让主办者办得安心。

又一个十年向我们走来,我们每一个出版人都理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我们深爱的行业一起成长、壮大!

猜你喜欢
阅读器博会图书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图书推荐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直企首探进博会
一种高效的RFID系统冗余阅读器消除算法
一种RFID网络系统中消除冗余阅读器的高效算法
盲人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