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肠梗阻330例应用影像与临床诊疗体会

2010-07-30 09:47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平片线片肠梗阻

林 源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在急诊情况下明确诊断及决定治疗方案有一定困难。如何更好地提高病因诊断,及时确诊,掌握好手术时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笔者就330例急诊处理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急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至2009年齐齐哈尔北钢医院收治的330例确诊为肠梗阻的急诊患者,男183例,女117例,中位数年龄为48.6岁(0.5~84.0岁)。

1.2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作出肠梗阻诊断。病因诊断:已手术者根据术中发现确立病因;保守治疗者根据既往病史(如手术史、腹腔炎性疾病史等)、本次临床表现,结合有关辅助检查(腹部立、卧位X线片,B型超声,CT、钡剂灌肠造影,纤维结肠镜)等确立病因;不能确立病因者列为原因不明。

1.3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141例(42.73%),常规进行禁食,胃肠减压,适当应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灌肠等;手术治疗189例(57.27%),根据不同病因和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因

病因明确的314例,占总数的95.15%,其中粘连性梗阻134例,肿瘤性119例,蛔虫性梗阻1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13例,粪石梗阻15例,疝(内外疝)12例,钡剂梗阻1例,回盲部憩室4例,肠系膜血管栓塞7例。病因未明保守治疗缓解16例(4.85%)。

2.2 诊断

本组330例,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141例,在134例次粘连性肠梗阻中,55例行手术治疗,手术组中术前明确病因的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检查,部分行超声和CT检查。

本组119例为原发性肿瘤或肿瘤复发导致的肠梗阻;其中肿瘤性梗阻原因CT诊断的正确率达95.80%(114/119),与以上各组相比较,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结合临床X线片、超声和CT对疾病诊断正确的例楼及比例(例%)

表2 X线片、超声、CT检查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正确的例数及比例

3 讨 论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当并发绞窄时病死率达4.5%~12.7%,故需要早期做出诊断处理。肠梗阻患者大部急症入院,因此在急症情况下做出正确的病情及病因判断,对于肠梗阻患者合理及时有效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腹部X线片检查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可明确有无梗阻及大致部位,但急诊医师要密切结合临床,避免单纯根据影像学征象(如肠管积气积液、液平面的表现)作出诊断,造成误诊。由于肠梗阻的病因复杂,只通过临床表现很难做出明确诊断,必要的辅助检查尤为重要,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有X线平片、超声、CT、MR等。单纯X线片用于确定是否有早期剖腹探察的指征,明确梗阻病因部位及有无绞窄,有一定缺陷。本组资料显示,在有无肠梗阻及其部位的诊断上,X线平片的正确率比CT检查低,比B超高,但X线平片检查简单快速,且费用较少,仍为临床疑似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上,由于肠梗阻的病因复杂,X线平片的密度和空间分辨率较差,对病因和病变肠管的血供情况无法判断。CT检查在对肠梗阻的判断、病因诊断、梗阻的程度和部位以及有无绞窄等方面日益显示出较腹部X线片及B超的优势,因此有助于炎症和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本组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正确率为84.08%,高于Maglinte等的报道,可能与齐齐哈尔北钢医院高速螺旋CT使用有关。CT被认为是当前诊断肠梗阻最有价值的方法。随着CT的普及应用及费用降低,有必要在结合临床的前提下加强CT在肠梗阻患者中的使用[1-3]。

在我国,疝引起的肠梗阻明显减少,恶性肿瘤和粘连已成为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中粘连和肿瘤是肠梗阻的主要病因;老年人粪石梗阻病例增至第三位,提示伴随城市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尤其是在活动较少或长期卧床情况下,应重视排便功能的维护,饮食的调节和适当的通便药物是有益的。中心性医院由于腹部手术多,大量术后患者发病时回医院复诊,粘连性肠梗阻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急诊医师在急诊处理中易单纯根据病史和临床及X线片检查草率做出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而忽略了进一步的病因筛选。本组有7例诊断为粘连肠梗阻患者行保守治疗,后保守治疗无效(包括有两例保守治疗缓解后反复复发梗阻患者),最后经手术证实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本组资料提示手术组中术前明确病因的仅100例,仍有大量病例术前无法明确诊断,需通过手术才能确诊。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无手术史或肿瘤手术后患者进行CT检查,帮助提高病因诊断,减少盲目手术探查损伤,从而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4-6]。

虽然CT等检查在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及病因诊断上有一定价值,但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发展迅速,易导致肠坏死甚至休克死亡等并发症,一旦确定肠梗阻有绞窄的情况,及时实施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笔者认为急诊情况下X线片诊断肠梗阻合并以下几条:①肛门排出血便或果酱样大便;②出现明显腹膜炎征象,如压痛、反跳痛、肌紧张;③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高热、意识模糊、脉速等;④腹穿抽出血性或炎性腹水;⑤休克出现时间早,症状重或积极抗休克治疗无效,或X线检查出现如假肿瘤征,长液平和孤立蜷曲状肠袢等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以上是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的绝对条件。因此结合临床尤其是腹部体征一旦做出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比一味寻求病因诊断更有意义。观察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抓住手术时机,病理生理状态严重紊乱,将导致预后不良。

[1]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9.

[2]董晓松,于继刚,张红.急性胃肠炎误诊肠梗阻18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483.

[3]Taoure IPC, Fabre JM, Pradel JA, et al.Value of CT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cut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J].AJR,1995,165(11):1687.

[4]Maglinte DDT, Reyes BL, Harmon BH, et al.Reliability and role of plain fi lm radiography and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 AJR,1996,167(10):1451.

[5]Stefferd KJ, Maliha S.Pancreatic cancer: value of dual-phase helical CT in asscssing resect ability[J].Radiology,1998,2(5):273.

[6]James JP,Thomas M, John P, et al.The role of computed tomogramphy with contrast and small bowel follow-through in management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Am J Surg,1999,177(3):375-378.

猜你喜欢
平片线片肠梗阻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