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室内应用瑞替普酶疗效观察24例

2010-07-30 06:30王洪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4期
关键词:瑞替普急诊室通率

王洪艳 赵 辉 余 波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开放的、单中心临床对照的方法,对比观察rPA和rt-PA用于急诊室内AMI溶栓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观察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室内入选的55例AMI患者,其中rPA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41~75岁,(65.63±9.15)岁。rt-PA组31例,其中男27例,女4例,年龄50~80岁,(60.39±7.50)岁。两组发生梗死部位见表1。两组胸痛至溶栓时间分别为rPA组(215.21±120.86)min和rt-PA组(195.55±98.79)min,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不同心肌梗死部位的人数比较(例)

表2 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例)

1.1.2 病例入选标准

AMI的诊断符合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参考方案》中AMI的诊断标准。确诊ST段抬高AMI患者如无溶栓禁忌,立即在急诊室内进行溶栓治疗。

1.2 实验方法

1.2.1 试验分组及试验观察指标

采用前瞻、开放、单中心对照的试验设计,将AMI患者分为rPA组与rt-PA组。

1.2.2 药品来源

注射用rPA(商品名:派通欣)由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提供;rt-PA(商品名:艾通立)由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BM)公司生产。

1.2.3 给药方法

瑞替普酶每次10MU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时间不短于2min),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1次。②阿替普酶首先静脉注射15mg,随后30min内静脉滴注50mg,最后的60min内静脉滴注35mg,总剂量100mg,持续90min。

1.2.4 溶栓辅助治疗

在溶栓开始前嚼服阿司匹林300mg,以后100mg/d。氯吡格雷(波立维)150mg首剂,以后75mg/d。给予溶栓药物的同时,静脉注射肝素75U/kg。溶栓结束后继续使用肝素持续静脉滴注48h,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维持于正常对照的1.5~2.0倍(50~75s)。硝酸盐类、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均按需要常规使用。

1.3 实验观察内容

1.3.1 溶栓的再通率

观察根据临床指标判断的溶栓再通率及溶栓后24h内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相关动脉血流≥TIMI 2级)。

1.3.2 主要终点事件

记录每位患者溶栓后30d内发生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再梗死(包括原部位、新发部位或梗死延展);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30d以内发生的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平均住院天数。

1.3.3 出血率

各种程度出血的发生率。

1.4 临床溶栓再通指标

1.4.1 直接再通指标

溶栓开始后24h内,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达到TIMI 2级或TIMI 3级。

1.4.2 间接再通指标

依据ACC/AHA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标准判定,①胸痛自溶栓2 h内缓解;②最显著抬高的导联ST段在溶栓后的2h以内回降≥50%;③溶栓2 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心律失常;④CK-MB高峰前移至14h内。间接再通指标4项中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1项与第3项组合不能判定为再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入选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和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胸痛距溶栓时间、AMI发生部位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2 溶栓后120min内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率

溶栓后120 min内rPA组临床判断再通率为87.50%,rt-PA组为83.87%,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rPA组和rt-PA组早期血管开通率(30 min和60min)分别为8.33%us 9.68%)和75.00%us58.06%,P>0.05。rPA组溶栓开始后30、60、90及120 min内不同时间段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率,见表3。

表3 溶栓开始后120min内血管再通情况(例,%)

2.3 溶栓后24h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情况

rt-PA组溶栓24h内共有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TIMI 2级+TIMI 3级)85.71%(6/7)。r-PA组共有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100%(2/2)。但由于例数较少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2.4 并发症及转归

溶栓治疗后4周内,两组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冠状动脉再闭塞、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和梗死后心绞痛)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rPA组死亡2例(8.33%),其中心脏性死亡1例(死于心力衰竭),非心脏性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rt-PA组死亡2例(6.45%),其中心脏性死亡1例(死于心脏破裂),非心脏性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4 溶栓后4周内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

2.5 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轻度出血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皮肤血肿或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和插尿管后出现的泌尿道出血,rPA组和rt-PA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例(66.66%)和15(48.38%)(P>0.05),牙龈出血和鼻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例(33.33%)和6例(19.35%)。rt-PA组有1名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中度出血)。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出血主要为脑出血,其中rPA组发生脑出血2例(8.33%),1例经抢救存活,但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rt-PA发生脑出血3例(9.68%),2例经抢救存活,1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3 讨 论

本研究对rPA和rt-PA在急诊室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显示,rPA组临床判断再通率为87.50%,rt-PA组为83.87%,与相关文献报道86.27%和72.72%接近,两组各时间段的临床判断血管开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PA组和rt-PA组早期血管开通率(30min和60min)分别为(8.33%比9.68%)和(75.00%比58.06%),本研究血管早期开通率30min低于文献报道的30min开通率(34.31%比17.17%),而60min开通率略高于文献报道的(64.7%比36.36%)。梗死相关血管早期再通率高,表明心肌缺血至再灌注的时间缩短,因此能尽早和更大限度地拯救濒死心肌,从而有望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1-3]。

溶栓治疗后30d,rPA组和rt-PA组冠状动脉再闭塞率、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PA组再闭塞发生率为8.33%与RAPID-2试验中的9.0%相当,rPA组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12.5%,似乎低于INJECT试验报道的23.6%。由于两组溶栓药物的早期血管再通率相当,使用rPA和rt-PA治疗后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心血管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rPA和rt-PA对于急诊室内溶栓的疗效相当。结果还显示,rPA组和rt-PA组轻度出血发生率相似,分别为66.66%和48.38%(P>0.05),轻度出血中以牙龈出血和鼻出血最多分别为33.33%和19.35%。严重和致命出血发生率rPA组为8.33%,rt-PA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A组和rt-PA组脑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瑞替普酶Ⅱ期临床试验报道的0.97%和3.0%,也高于RAPID-2试验中的1.2%和1.9%,以及GUSTOⅢ试验的0.91%和0.87%,不排除本实验中加用了氯吡格雷和(或)样本量过少导致的偏倚有关,这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4-6]。

从实验结果可见,在急诊室内使用rPA溶栓后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发症及预后与rt-PA相当,然而rPA价格较rt-PA低,使用简单方便,性价比高,故尤其适合急诊室内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

[1]Steg PG,Bonnefoy E ,Chabaud S ,et al . Impact of time to treatment to treatment on mortality after fi brinolysis or primary angioplasty:data from the CAPTIM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Circulation,2003,108(23):2851-2856.

[2]Morrison LJ,Verbeek PR. McDonald AC,et al . Mortality and prebospital thrombolysi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 metaanalysis[J]. JAMA,2000,283(20):2686-2692.

[3]杨勇填,李炳流,江慧琳,等.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比较[J].中国急救医学,2006,11(26):814-816.

[4]Antman EM. Anbe DT,Armatrong PW ,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Circulation,2004,110(9):282-292.

[5]瑞替普酶(派通欣)Ⅱ期临床试验协助组,注射用瑞替普酶(派通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J].中国心血管研究杂志,2004,2(3):171-174.

[6]陈树涛,王林,李广平,等.注射用重组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5):363-365.

猜你喜欢
瑞替普急诊室通率
病人来啦,快抢救
对在急诊室接受治疗的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打的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