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金山的《风暴》演艺──百年中国电影之旷世之作

2010-08-15 00:42陆葆泰
戏剧之家 2010年4期
关键词:单臂旷世大臂

□陆葆泰

笔者以为,百年中国之电影表演家中,有四大金刚,他们是:白杨、李仁堂、赵丹、金山。而此四位,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炉火纯青者;二、旷世绝唱者。笔者认为,白、李属前者,赵、金居后位。略详阐之,对于每一角色,白、李均能准确感受并浑然一体地展示人物气质;准确而条理分明地把握个性并展示之;对于人物之气质及个性之表现,其节奏,均有恰如其分的分寸及恰到好处的转换。同时在台词上,重轻顿拖虚实等,均准确运用至令人拍案叫绝的水平。故而白、李演一个像一个,并可臻于精和灵。那么地恰当而又那么地鲜亮,似乎是他们作品的共性。而赵、金就不止于此,他们充分地发挥了其灵感创造,从而令形象达到了出神入化之程度。

我们一起来欣赏和探究金山在电影《风暴》中之创造吧。

无论从《夜半歌声》或其他舞台演出资料看,金山无疑是位法国哥格兰表演派之信奉者。此流派十分重视先“构思,或者不如说按照剧作者的勾画想象出将要扮演的人物”,“然后由他来表现他想象的人物”。《风暴》最初的工作,似乎亦未跳出此窠臼。请看施洋,长衫配上长围巾,合时皮鞋,和当时亦十分时兴的发型,给人以时髦感。它与真实的戴瓜皮帽的施大律师,真是大相径庭。但职业特点允许形象“洋”一点,既然如此,何不乐而为之呢?从美学角度观察,现代一些易于取巧。在形体动作之设计上,人物用了几次伸全臂和转双臂之动作,它们无疑与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尤其是周信芳之成就有关。此项吸收,令金山所创造之形象的慷慨和洒脱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令人耳目一新。金山知悉,无论哥格兰派还是对民族艺术之吸收,均不能离开对此时此境之体验,从而方能臻于自然、真实、深切。故金山之表演,既生动,同时又和周边人物融为一体。

为了使此项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电影的嫁接不出现排异性,金山用尽了心思。首先其严格控制了京剧之夸张性和写意性,将之基本适应于电影之生活性。其次,十分注意动作之变化,令其不简单重复。例如在魏处长办公室下的那场重头戏,其中有三个“还有……”,让听讲的工友倏地平静及转听新的内容,金山用了两个全伸单臂和一个双臂大张。而在两个单臂动作时,第一个用了点手指示意。同时在此段戏之中间,金山又用了平张双臂。以上为出场戏。最后一镜,又是大臂动作。在人物已被敌人重围的情况下,金山先用一个大臂动作配之以巨吼“站住”,让人物一下具有排山倒海之势,接下去,紧随“杀得了施洋,杀不了几万万万的民众”台词,又来个单臂全伸,以示民众之伟大,从而亦令此创新手段在全片里呈现了虎头豹尾之妙。为了令此项吸收显示得天衣无缝,金山十分注重与他人之交流的流畅性和内心充实性,同时也不忽略相近动作的不同特征之展现。如说服拦道之敌时,金山一腿跨于沙袋,一臂屈伸地循循善诱。全剧表演的节奏之准确把握自不在话下。由于金山呕心沥血的刻意追求,施洋——一个旷世之艺术形象产生了。在此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或世界百年电影史上,如此剔透精致的艺术形象,我们见过几回啊?我们可不可以说:我们也有毫不逊色的邦达尔邱克、奥立弗、飞利浦?

猜你喜欢
单臂旷世大臂
自控飞机大臂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
旷世孤才:癫狂笔墨影响中国国画400年
我在街上走
旷世之恋
单臂猿的末日
大臂展空间机械臂运动学参数精确标定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我在街上走
拨车机平衡装置改造
管柱移运机械臂液压系统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