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唱心理中个性因素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2010-08-15 00:42□冯
戏剧之家 2010年4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表演者演唱者

□冯 锐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艺术,是通过演唱者自身的条件,对歌曲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其不仅对演唱者技术技能、艺术修养等音乐艺术本体提出要求,同时也对歌唱表演者心理综合素质提出要求。声乐表演者在音乐表演过程中,运用娴熟的歌唱技巧、真切动人的情感,使观众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从而达到观众和演唱者情感共鸣的统一。

一、歌唱心理的界定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如,舞台经验较少的声乐表演者,在台下唱得很好,但一登上舞台,效果就大打折扣,紧张而不能自制,此即通常所指“怯场”;本来练习得倒诵如流的节目,一上舞台备加留意,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当然,也有我们称之为“人来疯”的声乐表演者在台下演唱效果一般,一旦登台,看到大量的观众,顿时情绪大涨,发挥效果超出平时。这就是本文所言“歌唱心理”。

“歌唱心理”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歌唱心理指练习时歌唱的心理,其重在演唱者内心对于自己演唱状态的监控、对声音的返听和对种种不正确(演唱者自认为的)状态进行准确、及时地调整。广义的歌唱心理指声乐表演歌唱心理,主要包含准备阶段(登台前)、进行阶段(台上阶段)和总结阶段(台后阶段)。

本文之歌唱心理主要指进行阶段,即声乐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时的心理状态以及与此发生关系的若干心理活动。

歌唱心理与演唱有着密切的联系。歌唱心理自始至终都影响和支配着演唱技能、技巧,以及艺术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歌唱活动是歌唱心理调控身体机能所做出的外在生理反应。歌唱艺术是人的心情艺术,歌唱离不开知觉、感觉、意识、意志、记忆、想象、情感、气质、思维等重要心理因素。特别是思维,因为在演唱活动中,为了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动,这就是思维,思维是对歌唱与发声概念的间接反映。

二、歌唱心理中个性因素在演唱中的作用和影响

1.歌唱的欲望

是否喜欢和愿意唱歌说明的是一个演唱者是否有歌唱的强烈意愿。是被动演唱,还是主动演唱;是演唱自己喜爱的歌,还是演唱自己不喜欢的歌曲;是在熟悉的场地演唱,还是在陌生的场地演唱等等。涉及到声乐表演者本人主观愿望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歌者演唱的欲望和演唱的情绪,并进而影响声乐表演艺术效果的质量。

在声乐表演者本人主观愿望方面,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条件。这在很多时候直接决定着声乐表演者主观愿望的正反,即在个性要素中表现为是否自信。一般来讲,凡是自信的声乐表演者的演出效果一般都比较好,而反之则较差。有学者曾经说过:当我站在这个舞台上的时候,我唱的是最好的。

2.表现的欲望

是否希望和喜欢在观众面前演唱是一种歌唱心理。人们通常讲的“人来疯”就是指有强烈表现欲望的人,一站到舞台上就兴奋,就想歌唱,表现欲十分强烈。这种情绪可以调动他身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参与歌唱的共鸣和反应,使其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并通过歌声和自己热烈的情绪感染观众。流行音乐的演唱者在这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从自己的怪异扮相、夸张的动作、强烈的音乐节奏,以及与观众生活化的语言和形体的交流、沟通,都可以强化这方面的作用。

另外,人的气质也对此有着一定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其中多血质、胆汁质为外向型,黏液质、抑郁质为内向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喜活动、爱交际,“人来疯”的歌唱者多是具有这样个性的表演者。而性格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在同外界接触中,缺乏自信,比较孤僻害羞。由于性格上的紧张趋势,他们对于受到的贬低和遭受失败的反应比别人更加敏感。这种内向性格的人调整怯场心理相对困难些。而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但初上舞台或有重大的演出或考试、比赛,也免不了产生“怯场”心理。

3.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心理学中,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在正常的声乐表演艺术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无意识层控制、潜意识控制与意识层控制。意识层控制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情绪调动集体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与动作,如对于速度、力度、音量等音乐要素的处理。但是,意识层控制要经过返听与肌体反馈,再通过思维、意识层控制于身体器官和肌肉,所以反应较为缓慢。

潜意识控制则是习惯成自然,我们平时在声乐训练时,不断使声乐有关肌肉活动按一定运动轨迹、固定的程序参与运动,久而久之形成习惯性行为,这种行为的机制是第二性的,由潜意识控制。声乐表演艺术活动的动作组合,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人的有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或很少几个动作,而不能完成更多的动作,所以,在声乐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意识层控制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而其他动作则要依赖于潜意识控制。这即是平时声乐练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总而言之,歌唱心理是来源于客观存在演唱者大脑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演唱者的行为中。一个演唱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客观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并用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此外,声乐演员技巧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锻炼两者同等重要。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演唱技巧的日益提高会使人充满自信,精神饱满。反过来,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演唱技巧的发挥,使演唱达到完满无缺的境界。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表演者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妙猜两数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