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60例

2010-08-15 00:42谢卫民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音叉丹红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卫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殊方法治疗,本文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 D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 12月至 2008年 12月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 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入选条件 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②伴有:远端肢体对称性疼痛、麻木;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包括痛温觉);轻触消失(单尼龙丝检测法);音叉振动觉减低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者;④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病变者;⑤血糖保持平稳不少于 3个月以上(HbA1C<8%)。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降糖药等基础方案相同,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 20m l加入 0.9%生理盐水 250ml,每日 1次静滴,加用甲钴胺(苏州卫材药业生产,国药准字号 Z20030812)500μg,每日 1次静注;对照组加用维生素 B12500μg,每日 1次肌内注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变。

1.4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后原症状未再出现,且程度大为减轻,音叉振动觉提高≥5秒,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恢复正常或提高 1级(即由消失→减弱,减弱→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缩短一半,且程度大为减轻,音叉振动觉提高 <5s,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同一级别内稍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虽有减轻但不明显,音叉振动觉无提高,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 38例,有效 13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 85%;对照组:显效 21例,有效 12例,无效 27例,总有效率为 55%。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13.938,P<0.01)。

3 讨 论

DN的发生是多因素引起的,一般认为糖代谢和血管异常可导致周围神经、自主神经以及神经元髓鞘的损害。甲钴胺容易转运至神经细胞器中,促进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通过刺激轴突的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1]。DN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轴突萎缩变性,甚至消失。髓鞘阶段性或弥散性皱缩,以及郎飞结间长度改变[2]。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甲钴胺通过将维生素 B12甲基转化反应,可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新陈代谢[3]。因此,补充甲钴胺有利于 DN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 DN的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

丹红注射液主要药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丹参酚等,主要功用为活血化瘀、通脉舒络[4],并具有调脂、抗脂质氧化、抑制平滑肌增殖、保护内皮功能等作用[5]。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的观察,观察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1]张惠芬,迟家敏,王瑞萍,等.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6-167.

[2]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0.

[3]周增学.甲钴胺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06,28(5):418-419.

[4]赵步长.脑心同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

[5]辛 勤,李秀芳,司端运,等.丹参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2004,26(3):222-224.

猜你喜欢
音叉丹红人民卫生出版社
音叉共鸣现象的教学探析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自制音叉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破坏性实验研究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颈椎病脑供血不足48例